浅析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诚信教育

时间:2022-10-20 11:58:03

浅析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诚信教育

摘要:作者针对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诚信教育做了一些理论和实践的探讨,内容主要包括当前对青少年加强诚信教育的意义、在课堂教学中渗透诚信教育的途径,最后对教学中渗透诚信教育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高中历史诚信教育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入发展,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以来,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世界各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我国也将加速进入到信用经济的时代。而在这个新时代中安身立命之本----诚信的作用就显得日趋重要。毕竟诚实守信是我国自古以来尊奉的道德原则和立身治国之本,也是人类社会共有的一项根本性道德原则和行为准则,当前也应成为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司法、教育等活动中的一条重要原则。因此,加强诚信信教育,提高全民族的诚信意识是非常必要的[1]。

1、当前对青少年加强诚信教育的意义

1.1 是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需要

诚信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思想财富,早在春秋时期,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就曾说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他还教育他的学生说:“民无信不立”。说明了诚信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作用。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孟子将诚信提高到与天道相合的高度,他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孔孟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中华民族形成了“重承诺、守信义、以诚立业,以信取人”的道德传统。正因为如此,中华民族才会形成比较稳定社会结构,富有凝聚力的传统文化和延绵不绝的中华文明,中国的先辈们正是拥有这样的品格,才能使古代中国在世界历史长河中拥有长期的辉煌。

1.2是建构社会诚信体系的需要

社会诚信体系的建构是有序、有效和成熟社会的重要标志,社会诚信体系的建构是有序、有效和成熟社会的重要标志,它是作为一个社会的基础道德的重要内容与市场经济以及整个社会道德体系的稳定和发展密切相关。有学者指出:“诚信作为一种维护社会正常秩序和交往、维护每个人正当利益的基本道德规范,对于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性近乎鱼之于水,人之于空气。”是十分准确的比喻。历史已经进一步证明,在一个诚信丧失的社会,不仅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很难建立起来,而且整个社会的道德体系都将面临颠覆和崩溃的危险。

1.3是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青少年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而历史课程中运用典型事例能教育他们与人为善。而要达到此目的,就要以培养他们的诚信品格为切入点。具备诚信品质,才具备了向善、求真的前提条件。只有当他们排斥一切虚伪、欺诈、言行不一的坏习气,形成了开诚布公、襟怀坦白、刚正不阿、求真务实的良好品质,青少年才能健康成长。

2、在课堂教学中渗透诚信教育的途径

2.1充分发掘教材可实施诚信教育的内涵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诚信教育,首先是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涉及诚信内容的文献资料,充分挖掘其中可以实施教育的内涵,结合课程教学目标和任务,在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诚信教育。这需要教师具备深厚的史学功底和广阔的文史知识,在教学中通过自己对书中相关诚信的内容了解,进行加工提炼,使内容中的诚信思想因素充分地展现出来,进而感染学生,使学生真正受到诚信教育。

2.2讲述有关诚信的历史故事

在课堂教学中,还可以结合诚信教育内容,适当征引一些与诚信有关的历史事件和故事,如周幽王因烽火戏诸侯而失信天下,导致丧身亡国。商鞅变法先移木以显诚信于国人,终使变法成功。屈原、李广、苏武、岳飞、文天祥等历史人物之所以能成为中华民族的脊梁,人格中的诚信因素起着不可小视的作用。这些诚信史料都是经过历史的沉淀,经得起推敲,有很强的说服力。因此,我们可以利用来做诚信材料,这样来教育学生就会更有可信度。

2.3征引有关诚信内容的名言警句

除了教材中有一些有关诚信的名言警句外,还可以引用教材内容之外的一些关于诚信方面的名言警句,让学生牢记。例如:“君臣不信,则百姓毁谤,社稷不守;处官不信,则少补畏长,贵贱相轻;赏罚不信,则民易犯法,不可使令;交友不信,则离散郁怨,不能相亲;百工不信,则器械苦伪,丹漆染色不贞。”“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等等。这些名言警句朗朗上口,易诵易记,学生如果能多诵读,乃至于熟记于心,对其日后诚信品格的培养是有益的。

3、教学中渗透诚信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3.1要适度而止,不能喧宾夺主

诚信教育固然重要,但是,也要适度,不能无限止地扩展诚信教育的内容。前面所提到的讲历史故事或征引名言警句,只是在适当的时机,恰如其分地讲述或征引。历史教学有其本身的教学目标和任务,而且,中学历史教学课时极其有限,占用了大量的教学时间来大讲诚信的故事,是不合适的,我们只是强调,做为中学历史教师,要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渗透诚信教育的内容,这是我们应尽的责任。

3.2高度尊重历史的真实性

要想在历史教学中能更有利的对学生的进行诚信教育,教师就要认真地把握历史教材本身内容的真实性,不能随意的歪曲、更改历史真相、而要做到尽量还历史以真实、准确。比如关于中国在八年抗战中的重要作用,就不能太“忌讳”。“必须承认,在对待历史的回忆中,不同的对待会有不通的表述方式。但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应当把所有真实的历史充分的呈现出来,这不但是坦荡的胸襟,也是民族的回忆力量,更是国家担当重任的应有之举。”

2005年8月30日上午,国台办的王在希在记者招待会上真诚的、实事求是的表示:“正面战场的各次重大战役,是中国抗日战争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

高度尊重历史本身就是对学生渗透诚信教育的示范。此外,进行诚信教育,教师本身的诚信修养,师德修养,也是决定诚信教育能否成功的要素。

4、结论

总之,学校担负着对学生诚信教育的主要职责,而教师是最直接的施教者,而教学是教师最直接、最有效的诚信教育途径。因此,研究学校教师的学科教学和自身人格的诚信素养教育,这是诚信教育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徐赐成.也谈历史教育中的诚信教育[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4年第10期

[2]邓生.育情感教育于中学历史教学之中[J].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2年第2期

上一篇:探讨新课标条件下的农村初中化学教学 下一篇:如何培养数学学习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