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新课改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

时间:2022-10-20 11:54:03

初探新课改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

新课改认为“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标志,就是看他是否具有课程意识,即课程再创造能力。”这里提出的课程再创造,就是在课堂教学中的一种再创造,在课堂教学中的一种再创造,课本教学中的一种再创造。在新课改进行的今天,我们语文教师不得不思考,什么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在每次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又如何体现出语文教学的创新?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语文教学的新教法、新学法都是创新的范畴

课堂创新教学,不是一个表演,而是一种观念,指导于教学时的一种习惯,何为创新,就是不拘一格,教学内容的不拘一格,课堂结构的不拘一格,师生互动的不拘一格,只要是适合学生思维和心灵的健康美,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不拘一格。

我在教学中的重要任务就是尽量避免学生完全受课文制约,亦步亦趋,只是从课文中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局面,而是努力引导学生带着被课文所唤起 的激情和想象、理智及思考,以学生鲜明的个性色彩和主动精神去积极发现知识,甚至是一 些隐藏在课文深处,连作者自己也未曾认识到的知识;引导学生通过大胆的想象,来补充课文情节上的空白,意念上的省略,或创新课文的内容,延续课文的情节,或对课文的某些观念进行提炼升华,从课文中引出新的见解等。

二、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的重头戏是作文的改革

文章是用来表达思想感情的。人们常说,文章忌随人后,写文章应该“见前人之未见,发前人之未发”。其实这些都是在说创新。创新是文章的最高价值,是写文章的最高境界。那么在平时的作文中应该如何创新呢?

(1)命题新。命题,就是确定作文的题目,一个好的题目不仅仅是一篇作文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还能起到点明、寄托或是象征文章中心的作用,有的作文题目本身就能起到题眼的作用。所以说一篇文章能否成功,虽然不完全取决于文章的题目,但是一个好的题目对于一篇作文来说,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文题要能够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就要能够不落俗套,避俗趋新。如半命题作文《——的爱》让学生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字词。本来这上面可填的内容很多,范围也很广。可以直接填一些表示称呼的词语,如“父亲”、“母亲”、“老师”等,也可以填上一些形容词,如“伟大”,“真诚”等等,但这些不是显得普通,就是有些空洞,缺少新意。如果思想敏锐,善于联想和想象的话,就能命出像《无悔的爱》、《永不消逝的爱》、《纯朴的爱》以及《来自远方的爱》等新颖别致、含蓄隽永的题目来。

(2)选材新。选材新是指作文的材料要新鲜,有个性,与众不同。这反映在选材上,就是要见前人所未见,发前人所未发。陆机说过“文章最忌百家衣”,就是这个道理。如写“爱”这个范围的文章,如果能做到从生活出发,结合时代的发展,写成父母如何运用赏识教育来培养自己的孩子,老师怎么利用挫折教育让我得以提高,还可以写老师如何成功地运用心理教育方法让我成长等,就显得不落窠臼而有新意。这就是材料上的创新。

要做到选材新颖,就要在平时生活中要学会多关注社会,多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观察生活,感爱生活。感受生活的日新月异,感受新事物的层出不穷。学会做生活的有心人,多从生活中发现素材,多积累,多提高。在经过充分地分析、比较以及综合的基础上,突破思绪定式,突出多元化多样性,稳中出新。

(3)构思新。人们常说,文似看山喜不平。作为一篇文章,即使是题材再好,如果没有好的形式来表现,也会让人觉得索然无味。所以在作文中,要学会对文章内容和表达方式的整体的精心构思,学会出新意。

在构思方面要学会能够平地生波澜的能力。如在《父母的心》一文中。就是在一件小小的事件的叙述中,作者也能构思出五个波折,深深吸引着让读者,收到了扣人心弦的效果。这样的文章就显得有回味,就显得有新意。这也就是平时所说的尺水兴波,无风起浪。 我在教学生写作好《孔乙己挨打》时,不少学生想到可按照“为什么挨打——怎样挨打——打得怎么样”的方式安排结构,先写孔乙己怎样翻墙入宅偷丁举人家的东西,再如何不小心被家丁抓住,写怎样打的,又怎样写服辩,怎样打折了腿,最后写被打得皮开肉绽,扔到大门外。这时,我就让学生打破常规运用倒叙、插叙等记叙顺序,巧妙安排全文。

三、结语

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创新”是一个常论不衰的话题,我们每天都要在课堂教学有新的思想和方法,即使是有经验的老语文教师,也面对不同的学生,即使是同一年级,也有不同的学习态度、文学基础的学生,而用不同的方法教学,这就是创新的原动力。因此用同一方法去教学,是不能把语文课堂教学搞得很好的,语文课堂教学要有“创新”意识。

上一篇:浅谈素质教育是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 下一篇:高中生生涯教育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