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思维视角下生态系统论文

时间:2022-10-20 11:30:23

创造性思维视角下生态系统论文

一、创造性思维

关于对创造性思维的界定,不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得出了不同的概念和内涵,综合、概括众多观点,将创造性思维定义为突破传统思维习惯和逻辑规则,以新颖的思路来阐明问题、解答问题的思维方式,并且这种思维具有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以及敏感性。它的流畅性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体现在解决问题时对刺激做出反应的速度;它的变通性是指在解决问题时能够思路开阔,从不同的侧面探讨问题;它的独特性是创造性思维较高的层次,体现在解决问题时不落常规的独特见解;它的敏感性是指个体及时把握独特新颖观念的能力。创造性思维是思维的高级表现形式,影响其形成的因素主要有心理因素和环境因素。本文主要从环境因素着眼,根据个体的成长会接受到来自不同层次环境因素的作用,这些因素彼此关联,形成一个整体的生态学观点,探讨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二、生态系统理论

生态系统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布朗芬布伦纳提出的个体发展模型。他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出发,探讨一个积极主动并不断成长的个体嵌套于相互影响的一系列环境系统之中,在这些系统中,系统与个体相互作用并影响着个体的成长。这一理论使人们对环境有了更深刻地了解,把环境看作彼此关联的由内而外的一层包一层的结构体系,每一层环境与个体的关系都是相向的、有交互作用的,都对个体的身心成长有重大的影响。生态系统理论把环境分为微观系统、中介系统、外层系统和宏观系统四个层次。微观系统是环境系统的最内层,指发展着的个体在具有特定物理和物质特征的情境中所体验到的活动、角色和人际关系的一种模式,如家庭、学校、同伴等;中介系统处于微观系统的外层,指成长的个体积极参与的两个或多个情境之间的彼此关联,如家庭和学校之间的相互关系等;外层系统处于中介系统的外层,指并未直接参与个体的发展过程,但是却能够对其产生一定影响的环境系统,如家长的工作环境等;宏观系统是环境系统的最外层,指各种较低的生态系统在整个文化或者亚文化水平上存在的内容上和形式上的一致性,以及与此相联系并成为其基础的信念系统或意识形态,如社会文化等。环境系统所包含的这四个子系统彼此关联,形成了一个具有层次性的同心圆,各个系统之间相互影响和作用,并且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个体的发展,因此,可以在不同层面的生态环境及其相互关系中探讨培养个体创造性思维的策略。

三、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个体的创造性思维形成的过程不是完全独立、不受外界环境干扰的,个体发展的这一过程会受到不断变化和发展着的各层次环境系统以及其互相之间的联系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此,可以从家庭、学校、社会文化等方面入手,提出相应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策略。

(一)微观系统

微观系统是指发展着的个体在生活的过程中直接接触到的不断变化和发展的环境。个体发展经历的第一个微观系统是家庭,随着个体的不断成长,幼儿园、学校、同伴等不断纳入到微观系统之中,共同影响个体的发展。家庭,是个体社会化的起点,是对个体发展影响最大的微观系统。家庭的氛围、父母的期望与关注、父母的教养方式等都对个体创造性思维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父母应当努力营造和睦、融洽的家庭氛围,充分给予个体积极关注,肯定个体各种天马行空的奇怪想法,最大程度上开发个体的想象能力;采用民主式的家庭教养方式,提倡家庭成员人人平等,给予个体足够的个人空间和自主决定的权利,培养个体专注、自信、反应快、创新动机强、谦和热情、正直诚实、勇敢独立等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不断塑造个体的创造性人格。学校,是对个体进行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正规教育的场所,是除家庭以外对个体发展作用最强的微观系统。学校教育在系统、全面的激发和培养个体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方面有着巨大的影响,我国传统教育理念中的应试教育、单一的教育模式、过窄的专业教育和教师的素质等都是制约个体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因素。因此,学校教育应当淡化应试教育的概念,提倡教学围绕着开发智力、发展能力展开;调整对学生的评价标准,降低对学习结果的重视程度,侧重于检验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充分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心理安全环境,鼓励学生自由思考,互相交流,成为课堂上的主导者,从而形成双主体的教学模式;重视教师素质的培养,以教师创造能力的提升带动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同伴,是由年龄相仿的、有共同行动目标和共同行为准则的个体组成的非正式组织。同伴群体辩证地影响着个体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它为个体提供情感和社会支持的同时也限制了个体的行为和观念。因此,一方面个体要努力维系良好的同伴关系,在同伴中得到归属感,为自己提供一个向其他个体,尤其是比自己年龄大的个体学习的机会;另一方面个体要积极主动的摆脱群体的压力和舆论,面对问题时有主见的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二)中介系统

中介系统是指各微观系统之间的联系或相互关系,如个体在家庭中与兄弟姐妹的相处模式会影响到其在学校与同学的相处模式。布朗芬布伦纳认为,如果微观系统之间的关联是正面的,那么个体的发展就有机会达到最好的水平,反之,如果彼此间的关联是负面的,就会产生相反的效果。可见,无论是单一的家庭还是单一的学校都是独立的微观系统,个体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不仅仅要有独立微观系统的影响,还需要家庭与学校的交互作用以及其与外部系统的相互联系。所以,应该采用家校配合制,让家庭对个体的教育成为学校对个体教育的前提和基础,让学校对个体的教育成为家庭对个体教育的补充和升华,使这两个微观系统凭借各自的优势,为个体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发展提供便利的条件。

(三)外层系统

外层系统是指个体并未直接参与,但却对个体的发展产生间接影响的系统。如个体接触到的大众传播媒介、个体生活的社区环境以及其父母的工作环境和收入等都会对个体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产生影响。大众传播媒介采用网络、电视、平面媒体等形式传播信息,不同于传统教育中的封闭式教育,为个体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因此,个体应当在父母的帮助下对信息加以辨别,屏蔽消极的、不健康的信息,积极主动的接受积极的信息、新鲜的事物以及社会的热点动态,促进个体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社区环境主要是指个体所生活的社区为社区居民提供的学习和活动的设施,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因此,个体应当利用课余时间,根据自己的需要,到社区为居民提供的少年宫、图书馆、科学馆、文体室等场所进行学习或娱乐,逐渐扩大其知识面,对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父母的工作环境和薪资待遇直接影响父母的生活状态。因此,父母应当学会及时控制自己的情绪,杜绝将工作中遇到的消极情绪带到家庭生活中,影响对个体心理品质和创造性人格的培养;父母还要在家庭开销能够承受的范围内,多让个体参加有益于其身心健康、创造性思维发展的活动,促进个体创新能力的提升。

(四)宏观系统

宏观系统是指存在于微观系统、中介系统和外层系统中的文化、亚文化和社会环境,它不但可以直接影响个体的发展,还可以通过影响以上三个系统来间接的影响个体的发展,如传统文化、价值取向等,宏观系统实际上是一个广阔的意识形态。传统文化是指贯穿于民族和国家各个历史阶段的各类文化的核心精神。个体在成长过程中会受到来自多方面的关于传统文化的教育,这种关于传统文化的教育会影响个体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因此,个体应当在鼓励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的社会背景下摆脱传统文化的束缚,突破思维定势的局限,培养个体的创造性思维。价值取向是指个体对周围的客观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价值取向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这种相对的稳定性会影响到个体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因此,个体应当及时摒弃不适合的价值取向,树立符合社会要求、顺应社会发展趋势的价值取向,尝试用新颖的方法解决问题,增强创造动机,提高创新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生态系统理论认为环境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以新颖的角度对环境进行划分,详尽地解读了不同层次的环境系统以及不同层次环境系统之间的联系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为从环境因素着眼培养个体的创造性思维提供了更多可行有效的策略,对促进个体创新能力的提升、社会的高速发展以及国家综合竞争力的增强具有重要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作者:孙菁华 单位:吉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上一篇:农民接受心理视域下农业技术论文 下一篇:我国优质水稻栽培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