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市古树名木现状及保护对策

时间:2022-10-20 10:50:22

宝鸡市古树名木现状及保护对策

摘 要:依据宝鸡市2008年古树名木普查建档调查成果,概述了宝鸡市古树名木的数量、种类、树龄、分布、生长等情况,分析了宝鸡市古树名木衰败死亡原因,提出了较为可行的保护对策。

关键词:宝鸡市;古树名木;现状;保护对策

中图分类号:S7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569X(2009)11-0037-02

1 引 言

宝鸡市位于陕西关中平原西端,地处东经106°18′~108°03′,北纬33°35′~35°06′,总面积18172km2,南倚秦岭,西靠关山,北托千山,渭水穿境而过,地势起伏,地形复杂,地貌多样。基调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降水量590~900mm,年平均气温7~13℃。宝鸡市地跨秦岭南北,地理位置独特,森林植被多样,历史文化悠久,古树名木资源种类丰富,数量繁多,内涵深厚,形态优美。

2 宝鸡市古树名木现状

古树指繁衍于古代而生存至今树龄百年以上的树木,名木指具有极其重要历史、文化价值和纪念意义的树木。古树名木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见证和璀璨文化的载体,是绿色文物、活的化石,除具备生态、经济、社会价值外,还具有科研、历史文化、景观美学等多重保护价值。近年来,宝鸡市坚持“栽新树、保古树”的生态文化建设理念,在古树名木保护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林业部门分别于1990年、2002年、2005年三次进行了古树名木调查建档。2005年宝鸡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宝鸡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暂行办法》,依法规范古树名木的保护管理。2008年市县两级绿化委员会和林业部门又一次组织开展了大规模、全覆盖、规范化的古树名木普查建档工作,全市616株百年以上的古树名木全部建立档案、分级命名、挂牌保护。2009年出版发行了《宝鸡古树名木》一书,希望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全民保护意识。

2.1 种类及数量

经2008年普查,宝鸡市共有古树名木51种616棵,分属28科140属。树种分别为:银杏、秦岭冷杉、大果青扦、油松、白皮松、华山松、侧柏、园柏、红豆杉、青杨、小叶杨、太白杨、垂柳、旱柳、核桃、鹅耳枥、茅栗、^子栎、刺叶栎、栓皮栎、锐齿栎、辽东栎、榆树、黑弹朴、珊瑚朴、小叶榉、桑树、连香树、玉兰、鹅掌楸、杜梨、杏树、合欢、皂荚、槐树、龙爪槐、枸桔、臭椿、楝树、黄连木、白杜、色木槭、七叶树、枣树、酸枣、毛、柿树、白蜡、水曲柳、华北紫丁香、楸树。除珊瑚朴和鹅掌楸为外来树种外,其余全是乡土树种。数量最多树种为槐树,共256棵,其次皂荚94棵 ,侧柏61棵,银杏17棵,黄连木11棵,其余树种数量均在10棵以下。

2.2 树龄等级

树龄500年以上的一级古树180棵;树龄在300~499年的二级古树180棵;树龄在100~299年的三级古树252棵;不足百年名木4棵。全市古树名木中年龄最大的为凤县油坊村一棵1500年左右的刺叶栎,是古树名木中的寿星。

2.3 地域分布

全市12个县区均有古树名木分布,主要分布于农村。按不同类型生境位置分,分布于单位庭院30棵,个人住宅47棵,道观寺庙87棵,散生于村落周围和田间地头452棵。

2.4 树体指标

全市胸围在3.1m(胸径在1m)以上大树173棵,其中胸围在6.2m(胸径在2m)以上巨木大树17棵,它们是槐树8棵,银杏3棵,皂荚1棵,侧柏1棵,栓皮栎1棵,核桃1棵,太白杨1棵,楸树1棵。树体最大的古树之王为生长于凤县温江寺乡沙江村一棵1400年的银杏,胸围达8.1m,树高18m,冠幅24m,其树体之大为宝鸡树中之最。

2.5 生长情况

宝鸡市古树名木生长势调查划分了五个等级。①生长旺盛(枝叶繁茂,生长正常)古树214株,占全市古树名木总数35%。这些古树生存地小气候暖和,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多为孤立单生,营养空间充分,生境优越,亦未见外力损伤痕迹,发育正常,生长旺盛;②生长一般(无自然枯损、枯梢,但生长渐趋停滞)古树270棵,占全市古树名木总数的44%,多数古树生长势属于这个级别,按生理年龄应该生长旺盛,但由于生境不良,水分养分供应不足,或因保护不力,遭受外伤,或因病虫危害,导致生长停滞;③生长较差(无自然枯损,树体残缺、腐损,长势已衰)古树106棵,占全市古树名木总数的17%,这类古树一般在历史上曾遭受过外力损伤,但经自愈恢复,尚能维持生理活动;④濒死(主梢及整体大部分枯死,干空根腐,仅存少量活枝)古树26棵,占全市古树总数的4%,这些古树名木有些已到自然衰竭阶段,有些则是生境恶化或遭受外力破坏而加速了树体的衰老过程;⑤死亡指整株死亡,1990年以来调查登记的古树已有21株死亡。

3 古树名木衰败死亡原因分析

古树名木是有生命的文化文物资源,它的兴衰既有自身的生物学原因和外部自然环境变化等因素,更与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有关,归纳起来,宝鸡古树名木减少的主要原因有四种:一是自然枯损;二是突发的气象、地质等自然灾害;三是病虫危害;四是人为破坏。特别是受城乡建设等人为因素的影响,使本来就处境艰难的古树名木越来越少。2008年普查发现, 1990年普查登记载入《陕西古树名木》一书的161株古树名木,已有31株枯死或被采伐、采挖,从古树名木的保护实践来看,古树名木的存殁兴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的保护管理。

4 对古树名木的保护对策

总体来看,宝鸡古树名木自然生长条件和社会生存环境不良,生长情况普遍较差。保护管理中仍然还存在着宣传教育不到位、管理责任落得不实、保护资金严重不足等问题,古树名木的数量在逐年减少。强化全社会保护意识,建立健全政府、相关部门和养护责任人之间责权利相统一管理体制,进一步加强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已成为当务之急。

4.1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保护意识

将古树名木保护与创建绿色宝鸡、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整体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由市县政府牵头,宣传、绿委、媒体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密切配合,积极开展古树名木签名认养和摄影征文活动,印发宣传画册、宣传资料,加大报刊、电视、广播宣传报道力度,大力宣传保护古树名木的重要意义、法律法规和相关科普知识,增强全社会古树名木保护意识,形成人人爱护古树名木,个个参与保护的良好社会风尚,杜绝古树名木人为损毁。

4.2 落实保护责任,规范古树名木管理

按照《宝鸡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暂行办法》中关于属地保护和县区政府为主管理的规定,各县区要明确专门机构,落实专业人员,保证专项经费,逐树挂牌公示,逐村逐单位签订保护责任书,将古树名木的专业保护与群众保护、定期养护与日常管理相结合,建立政府统一管理、部门协作配合、社会共同参与的保护工作机制。建立定期调查、科研、养护、奖励制度,加大检查考核力度,使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走向规范化。

4.3 开展技术会诊,科学进行复壮救护

市、县要尽快成立古树名木保护专家委员会,组织相关学科专家定期对古树名木进行监测和技术会诊,对生长环境不良、长势衰弱、濒临死亡、病虫危害较重的树木,要研究制定具体的养护办法和复壮技术措施,由符合资质要求的专业施工单位有针对性的开展通气透水、支撑固定、树体修补、施肥覆土、病虫防治等复壮救护工作,科学保护古树名木,以延长其生命周期。

4.4 严格执法,依法保护古树名木

严格执行《森林法》、《陕西省森林管护条例》、《城市绿化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从严从重查处违法采伐、损毁、采挖、移植古树名木行为,努力营造有利于古树名木生长生存的法制环境。

4.5 广开渠道,多方筹措保护资金

各县区政府要将古树名木保护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保证保护经费及时足额拨付。省市政府每年也要安排一定量的资金,用以弥补县区保护经费不足。同时还可采取单位和个人认养古树名木、发动社会各界捐资、开发古树观光旅游等形式,多渠道筹集古树名木保护专项基金,建立健全古树名木保护长效应急救护机制,以保证管理部门根据古树名木生存需要,及时采取行之有效的保护及复壮救护措施。

4.6 划定保护范围,实行建设避让和保护

划定古树名木保护“红线”,即距树冠垂直投影5m的范围内为古树名木保护范围,严禁在此范围内堆放物料、挖坑取土、兴建临时设施建筑、倾倒有害污水、污物垃圾,动用明火或者排放烟气等。新建、改建、扩建的工程项目影响古树名木生长的,建设单位必须提出避让和保护措施。因工程建设等特殊原因确需移植古树名木的,建设单位要严格按照程序逐级上报市人民政府和省林业厅审批。

4.7 保护与开发并重,合理开发利用古树名木资源

以有效保护古树名木为前提,因地制宜开发古树景观,开展古树观光旅游。在整体优化古树文化旅游环境的基础上,通过竖牌立碑等方式广泛宣传古树文化;给濒死、枯死古树名木旁添植同树种,以延文脉;以古树名木为对象录制光碟、出版画册、读物等,丰富了文化旅游产品,扩大了古树名木影响。古树名木作为宝鸡现代生态旅游的重要资源,将为宝鸡建设旅游名市锦上添花。

参考文献:

[1] 刘汉卿.宝鸡古树名木[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上一篇:蔬菜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お 下一篇:烟尘监测中仪器的使用及问题分析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