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适合学生个性特点的数学教育

时间:2022-10-20 10:34:25

打造适合学生个性特点的数学教育

【摘要】个体差异对教育效果有显著影响,不恰当的教学方法和要求,都会造成学生的学习焦虑和恐惧,教师在选择教育方法时,必须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使学生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认定自己是一个优秀的脑力劳动者,是一个有着高尚的志趣、热情并不断取得进步的完美的人。

【关键词】个体差异 核心本质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7-0056-02

数学教育是学生基础文化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学生进入初中阶段之后,表现出来的数学学习能力的差异越来越明显,这种差异固然与学生的早期教育有很大联系,但是如果在现阶段我们不能正确认识,及时改变,将会极大地困扰我们的教学。正确对待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基础不同,主要做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关注学习差异,减轻学习焦虑

焦虑是由紧张、不安、焦急、恐惧交织而成的一种情绪状态,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过强的学习焦虑会增加学生的心理负担,阻碍智力的发展。当代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发现是,个体差异对教育效果有显著影响,不恰当的教学方法和要求,都会造成学生的学习焦虑和恐惧,因此教师在选择教育方法时,必须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到:教学不允许搞向“中等生”拉平的做法。在具体操作时,应该尊重学生的发展特点,认识到学生已有的个体差异,从教学设计、作业布置、测评反馈等多个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使教学变得有层次、分档次,拒绝“一刀切”教学。通过这种个体关注、分层教学,使学习能力弱的学生,能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得到帮助,体验成功,消除对学习的厌恶和恐惧,培养起学习的勇气和自尊心。对于那些数学品质高的学生,不要让“一刀切”教学消磨掉他们的激情和斗志,教师可以引导最有才能的学生超出大纲的范围学习,那么集体的智慧就会变得丰富多彩,从而影响到最差的学生也会不甘落后。作为教育工作者,只有关心学生的心理需求,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因为教育的核心本质就是:使学生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认定自己是一个优秀的脑力劳动者,是一个有着高尚的志趣、热情并不断取得进步的完美的人。充分认识到这点,是培养出健康的学生和优秀的数学人才不可缺少的。

二、鼓励和培养学生相互间的答疑互助,使提问者和回答者都能体验到被关注的幸福感

作为孩子,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并不是天生具有的,而是由一系列兴趣、荣誉甚至些许被迫等情感所引发的,任何学生都渴望自己能有成功的表现,一旦在老师的统一要求下,学生出现这种努力学习的意识,学习的效果就会愈加明显。作为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相互交流的习惯和能力,使学生能从同龄人哪里体验心灵交往和倾诉的幸福时刻,得到解除学习苦恼的帮助。

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在数学上的差异会越来越明显,。作为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中的优势资源,对学生合理搭配,实行学生互助,层层帮扶。养成学生相互交流的习惯,教室的氛围是成功的关键之一。教师要努力营造安全的心理环境、充裕的时空环境、热情的帮助环境、真诚的激励环境。在互助学习时,教师要参与到学生的小组互助中,对互助学习监督和介入,但教师对学生合作的干预要尽可能少而且不易察觉,这样互助教学才能顺利实施,这也是苏霍姆林斯基所倡导的“各尽所能”原则。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的充实、被关注、被关爱会吸引学生更多的参与学习。教师应让学生养成能够根据他人的观点作出总结性发言、有礼貌地表示赞同、鼓励他人参与等等优秀品质。

三、运用多向型开放题,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对于多向型开放题,不同的学生可以有多种思考方向,适于学生个性特点的发挥,因而能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强烈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通过这类题,使学生产生纵横联想,启发学生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思,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教师应给学生最大的思维空间,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探究数量间的相互关系,并能从不同的解法中找出最简捷的方法,提高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辩证思维能力,发展优秀的数学品质。

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倡,教学应“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唤起其对知识的兴趣。”学习最怕的是学生对知识的冷漠。通过数学阅读,带给学生的第一感知,这份情感体验,无论是对知识的理解、接纳还是困惑不解,都是一种收获。所以,作为教师应尽力为学生的识记创造一个智力背景,适时地阅读材料和机会,通过阅读去触动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去探求去思索,“越是困难的学生就越需要阅读”。那些优秀的学生更可以借助阅读充分进行知识的拓展,教师也要鼓励这部分学生进行超教科书范围的阅读,使真正有天分的孩子得以发展。在教学中,教师要舍得拿出时间指导学生去学习和阅读数学教材,教师会发现学生的能力超乎想象。在做这项工作时,教师必须及时的在学生阅读之后重点讲解,解疑答惑,帮助学生建立起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逐步完善的知识体系。

五、打造适合学生个性特点的数学教育与教师的个人成长息息相关

作为教师,面对的是有思想、随时变化的学生,如果教师没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就不具备应对课堂突发事件的能力,也就不能随时根据学生的发展变化做出相应调整,这也就是为什么“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的道理。随着教师教龄的增长,教学的懈怠心理也会增加,如何长久保持教学热情成为关注点,教师也需要不断的学习和成长。经常阅读专业书籍,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参与学科教师的探讨,勤写教学反思,都是保持教学热情,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的有效方式。最后一点,教师的个人成长还应包含对学生的关爱,只有真正关心学生的需求,尊重学生的个性,教学才真正具有生命力。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2]邵瑞珍.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3]方运加.我国的数学教育怎样才能培养出杰出人才[M].济南:山东教育,2010,(5).

上一篇:初中地理课堂中乡土案例的开发尝试 下一篇:以学生为本的高中政治教育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