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师范学院学生抑郁症状干预效果评价

时间:2022-10-20 10:33:22

宁夏师范学院学生抑郁症状干预效果评价

【文献标识码】 A

【中图分类号】 R 395.6 R 179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8)11-1039-02

【关键词】 抑郁;症状和体征;干预性研究;学生

有研究表明,国内青少年抑郁障碍在不断增长[1]。对于青少年抑郁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研究结果存在着不一致性[2]。笔者对宁夏师范学院学生抑郁现状进行调查,并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探讨应对抑郁症状的有效方法,为有效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挥积极作用。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整群抽取宁夏师范学院2006级在校学生共1 263名,其中男生377名,占29.8%;女生886名,占70.2%。

1.2 方法 学生开学2周适应学校学习生活后,采用自编问卷和CES-D(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对全部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在进行为期3个月的干预后、期末考试前1个月对全体研究对象进行干预后调查。

前后2次使用同一调查问卷,每次问卷的编号由学生按学号编码填写。在专业人员指导下,由调查员及班主任配合,以班级为单位,集体答卷,答卷时间为30 min,当场回收问卷。

1.3 调查工具 (1)自编问卷:参考有关文献,自编问卷,主要包括一般情况、性格类型、生活负性事件、生理疾病、人际关系、是否上网等内容。问卷请有关专家进行评定。(2)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CES-D共有20个条目,每个频度的赋值为0~3分,即每个条目最低分为0分,最高分为3分。合计得分分数越高,抑郁出现的频度越高。以总分≤15分为无抑郁症状,16~19分为可能有抑郁症状,≥20分为肯定有抑郁症状[3]。

1.4 干预措施与质量控制

1.4.1 干预措施 以宿舍为单位,宿舍长为小组组长,组织同学参加各种活动。主要干预措施有:(1)体育锻炼。每周进行2次中等以上强度锻炼,每次时间不少于30 min。(2)改善学生经济状况。为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勤工俭学岗位、发放国家助学贷款、奖学金、困难补助、联系家教等。(3)健康教育。利用录像、广播或讲座等形式,定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4)改善人际关系。举办人际沟通讲座和集体活动,培养团队精神。(5)心理咨询。由学校心理咨询室和精神康复医院专业人员对学生进行定期心理咨询。

1.4.2 质量控制 (1)调查员培训:培训时间30学时,其中理论培训12学时,实践培训18学时。考核成绩80分以上者作为调查员。(2)制定调查员手册:包括调查内容、程序、有关技巧、注意事项等。(3)信息反馈:由班长和班级辅导员监督干预措施的实施,收集相关信息,每2周向课题组反馈1次。

1.5 资料整理与分析 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资料的录入、管理及分析。

2 结果

2.1 干预过程评价 干预期内,参加讲座的为3 378人次,观看录像的为2 734人次,发放宣传材料10 136张,相关知识广播收听率平均为70.4%。按宿舍整体参加体育锻炼每周至少2次者由干预前的47.6%上升到69.7%;安排勤工俭学岗位281个。参加心理咨询103人,占学生总数的8.5%。干预对象参加由班级、院系和学院组织的各种活动的人数平均占班级总人数的97%以上。

2.2 干预效果评价 由表1可以看出,干预前与干预后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对同一家庭类型的学生来说,干预前、后抑郁症状检出率有所不同。双亲家庭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在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的抑郁症状检出率明显低于干预前;而单亲家庭学生在干预前、后抑郁症状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0)。

和谐家庭的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的检出率由干预前的31.0%下降至11.7%;一般家庭环境下的学生干预后抑郁症状检出率为13.2%,也明显低于干预前的31.4%(P<0.01);但不和谐家庭环境下的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

3 讨论

抑郁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比较突出,导致大学生产生抑郁症状的因素也很多[4-5]。本次调查发现,干预前各种人口统计学特征及家庭环境下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均高。可能一是由于心理特点决定了大学生正处于一个心理变动很大的时期,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不能积极地面对和缓解各种压力,经常处于一种紧张的应激状态;二是学生无论在生理上还是在心理上都处于一个迅速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富有理想和幻想,对未来充满憧憬,对学习、工作、生活的条件和环境及人际关系往往提出过高的要求,忽略客观条件限制,一旦在现实中遇到一些挫折,就大失所望。

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大学生在逐步适应新环境过程中往往会经受各种各样的矛盾与冲突,从而使其情绪受到一定的冲击[5]。社会、学校、家庭对这一特殊群体都给予很高的期望,因此在遇到负性生活事件或挫折的情况下,学生更容易产生抑郁症状。

受经济条件的影响,贫困学生自卑感相对较强,交流较少,心理较为封闭,自信不足,在学习中往往用不成熟的应对方式应对困难和挫折,易产生抑郁症状。

家庭环境是学生成长软环境,常对学生起到最直接、经常、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不和、长幼关系不融洽、教育方式不当或者失去父母等因素容易造成子女出现恐怖、抑郁、自卑、胆怯等异常心理而引发抑郁症状。

国内有研究证实,躯体疾病与抑郁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抑郁可能是疾病的一种直接后果,有可能加重躯体疾病的痛苦;躯体疾病则以抑郁等精神症状表现出来。

在进行为期3个月的积极干预后,抑郁症状检出率较干预前明显下降。这主要是:(1)通过积极的干预,使学生对抑郁产生的原因、影响因素等有了一定的认识,掌握了一定的心理调节方法,基本能够正确认识自我,面对现实,安心于学习。(2)干预后,学生能较好地处理学习生活中的负性生活事件、生理疾病影响,积极面对负性事件影响的能力增加,而且通过锻炼增强了身体素质。在干预过程中,学生能够注意改变性格中的不良因素,同学间交流增加,心理调适能力增强,有利于改善人际关系等,从而提高了心理健康水平。(3)改变贫困生的经济状况,加强人际交往和心理咨询等,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也有助于改善抑郁症状。

干预前后学生在家庭类型、家庭环境、教育方式、性格类型、家庭收入等方面的分布上没有发生变化,这是因为干预主要是在校内进行,没有涉及家庭方面,从而无法对其家庭特别是家长产生有效影响。虽然在经济方面采取了一定的干预措施,但也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其家庭收入状况。

4 参考文献

[1] 许毅,蔡巍,胡健波,等.文化程度及生活地域对常见精神疾病知晓率对就医方式的影响.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5,39(4):237-240.

[2] 张莉.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特征和研究现状.中国临床康复,2006 ,42(10):159-162.

[3]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主编.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200-201.

[4] 阳德华.大学生抑郁、焦虑的影响因素调查.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5):352-355.

[5] 梁执群,卢莉,刘爱敏,等.大学新生抑郁症及其影响因素调查分析.中国学校卫生,1999,20(6):436-437.

(收稿日期:2008-01-15;修回日期:2008-05-22)

上一篇:浙江工商大学艺术类新生人格特征分析 下一篇:兰州市大学新生身体自我满意度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