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局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发展意见

时间:2022-10-20 09:38:03

科技局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发展意见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实施意见》(肇发[*]6号),引导*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下称高新区)在“二次创业”中,向专业化、高集成、大基地方向发展,把高新区建设成为我市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技术创新聚集区,提出如下意见。

一、切实制定高新区自主创新中长期规划

市科技管理部门和高新区管委会要迅速组织专家开展“高新区技术创新工程”软课题研究,结合实际制定高新区自主创新中长期发展规划,科学指导高新区自主创新体系建设。

在现有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以及“国家火炬计划*新材料产业基地”、“广东省部产学研产业化基地”的基础上,切实抓好高新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争取用5-10年的时间,建立和完善高新区的公共技术创新体系和技术服务体系。

规划6平方公里左右的面积作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用地,引进一批高新技术项目、科研机构及高新技术人才,使其成为高新区的重点产业园,成为吸引高新技术项目的重要载体,切实增加园区的技术储备和发展后劲,争取早日成为国家级高新区。

二、加快建设高新区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

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含“孵化器”)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核心内容,是高新区持续发展的动力源。积极构建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创新平台,大力创办各种类型企业孵化机构和为中小科技企业服务的中介服务机构,加快建立以企业孵化服务机构为核心、创业资本市场和信息网络为主要组成部分的高新区创业孵化体系。

三、积极创建为企业服务的公共技术平台

建立为企业服务的公共技术平台,是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途径,能够吸引更多的高新技术企业落户园区,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促进入园企业技术创新、产业集聚,使高新区成为新经济增长极的示范园区。要依托园区已有社会科技资源,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积极创建公共技术平台、公共检验检测服务平台,大力发展社会中介检测和认证机构,切实提高公共检验检测和认证的市场化程度,提高公共检验检测能力。

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实施人才强区战略,把吸引培养高层次人才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要围绕推进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和创新型高新区等重大战略部署,不断优化创业环境、改善生活环境、提升人文环境、创新制度环境,努力把高新区建设成为高层次人才施展才华的首选区、安居乐业的目的地、实现人生价值的大舞台。

要结合实际,制订实施创新和科研团队引进计划、领军人才引进计划、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创业精英引进计划、留学人才来区创业服务计划。要积极探索人才资本产权激励办法,建立健全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的薪酬机制,实行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报酬。要进一步简化人才流动手续,妥善解决引进人才的家属就业、子女读书、住房、医疗保障等问题,消除引进人才的后顾之忧,为吸引高层次人才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保障。

要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基础作用,采取校企合作等多种渠道,着力培养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专业技能的现代生产业人才。鼓励企业自办或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合组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支持企事业单位“走出去”,在境内外人才密集地区设立研发机构,要突出企事业单位在吸引高层次人才中的主体作用。

五、设立“高新区技术创新工程”专项资金

高新区作为我省首批示范性产业转移园区,要进一步提升入园企业的技术集成和自主创新能力,要充分发挥“国家火炬计划*金属新材料产业基地”和“广东省部产学研产业化基地”的品牌效应,全面提高金属新材料、汽车零配件等主导产业的研发和应用技术水平,引进孵化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金属材料、汽车零配件企业,推动高新区产业的集群创新和产学研合作。

为进一步提高园区的自主创新能力,由市政府和高新区管委会共同出资设立“高新区技术创新工程”专项资金,从2009年起,一定3年,市财政每年安排100万元,高新区财政每年安排700万元,共800万元,由高新区负责管理实施。该专项资金用作扶持“国家火炬计划*金属新材料产业基地”和“广东省部产学研产业化基地”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人才引进、培训、考察和以项目补助方式扶持技术含量高的初创阶段的小企业,进一步推动高新区技术创新工程积极深入开展。

上一篇:投资者个人行为偏差 下一篇:民政局加强农业产业化发展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