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小学语文词汇教学的策略

时间:2022-10-20 09:28:28

探讨小学语文词汇教学的策略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中,使学生确切地掌握一定数量的常用词汇(包括成语),是教学的基本要求之一。从语言本身讲,“词汇反映着语言发展的状态,词汇越丰富、越纷繁,那么语言也就越丰富越发展”。同一道理,学生学习语言,掌握的词汇越多、越丰富,而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就越强。反之,若词汇贫乏,说话、作文就难免用词不当,或欠生动有力。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词语教学是很重要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词汇教学;积累

词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基础、最根本的内容,让学生有效地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有时候抓住课文中的一两个关键的词语,往往可以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然而审视当前的词语教学,我们的语文老师总是竭力回避或者“滑过”,或者教得一丝不苟,从字音到字形到字义进行科学准确地诠释,一些教师甚至要求学生照搬、照抄、照背参考书或字典对词语的解释,显得呆板,缺乏生命活力。那么,如何提高词汇教学的质量呢?

一、结合文本,让词语意思清晰化

每个词语所生存的环境是所在的课文,对词语的意思,我们不能简单地凭借工具书去理解,而要把词语放到文本当中去理解,引导学生读课文时获得对词语的感悟。常言道:“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可见,在语文教学中,只有悉心推敲、比较、品味文本用词造句与作者表情达意的精妙之处,才能让学生滋润在人文精神的知识海洋里,领略到祖国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特别是对文章关键词语的品析,足可以起到以点带面,牵一“词”而动全“篇”的功效。所以,我们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时,要让学生尽可能地从课文的具体语言环境中去揣摩词语的意思,即“联系课文”或“联系上下文”去理解。这样的词语教学让学生从功效、感性方面去体会,胜于从字典、词典等工具书去理解。教学《触摸春天》n文中“张望”一词,以词解词,全班学生都明白该词的意思,(张望:向四周或远处看。)但学生不会明白文中“张望”的含义:不仅表现了盲童安静对蝴蝶的喜欢和留恋,还表现了盲童安静对飞翔的向往,对生命的关爱。因此,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体会这个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师:课文中说的是谁“张望”呢?

生:盲童安静。

师:盲童安静“张望”什么呢?

生:张望放飞的蝴蝶。

师:既然安静是一个盲童,那她又怎么能“张望”放飞的蝴蝶呢?

生:“张望”是用眼睛去看东西的意思。而安静是一个盲童,她不能用眼睛去观看蝴蝶的飞翔,所以我觉得“张望”这个词用在描写安静的身上,应该是指她凭着自己的感觉或灵性来想象着蝴蝶飞翔的样子和方向的。

师:你说得很好。作者用“张望”来描写安静,还包含有其它的意思吗?

生:有。

师:你能说说你读懂的意思吗?

生:我觉得“张望”这个词不仅表现出安静对蝴蝶的喜爱和留恋,还表现出安静非常渴望自己能够像蝴蝶一样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

这样,学生不但明白了“张望”这个词语的意思,而且深入地理解了课文内容,体会了作者的情感,学到了理解词语的方法。

二、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教师从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出发,精心设计对话切入点,通过引领学生亲历文本,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内化语言材料,触动学生心灵,唤醒学生原有的词汇积累,再利用旧的词汇过渡理解新的词语,使新词在旧词的再现中融会贯通,从而使新词的意思逐渐清晰明了。如教学《飞夺泸定桥》,一位教师是这样引导学生探究“千钧一发”的含义的:教师先引领学生深入文本,感悟红军处境的险:

1.地势险要――泸定桥离水面十多米,只剩下十三根铁链;

2.重兵把守;

3.桥头燃起熊熊大火。

在教师的指引下,在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中,头脑便油然而生“险”字,接着教师又引导学生说出形容险的词语,此时学生触“险”生词,脱口而出:“危在旦夕”“生死攸关”“迫在眉睫”……在感触红军惊心动魄的险境中,学生各抒己见,平常积累的关于“险”的词便如泉涌而出,接着教师又引导学生回到文本情境中,“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指什么样时刻呢?此时,学生在文本语境徜徉中,在原有词语的重现中,“千钧一发”的含义就了然于胸了。

三、分析比较,品词悟文

探究词语必须有一个整体的语言环境为依托,只有在对文本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探究词语,才会让词语充满生命的色彩。在文本的语境中替换词语,比较词语,探究词语,从而感悟我们汉语用词的艺术,从中培养学生对词语的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能力。如教学《开天地》一文中,教师采取欲擒故纵法,在朗读时故意读错字,把“用脚使劲蹬着地”读成“用脚使劲踩着地”,学生马上矫正教师,是“用脚使劲蹬着地”。教师笑着说:“哦,是我读错了,是用脚使劲蹬着地,我读踩着地了。那你们说说用‘踩’或用‘踏’行吗?”学生说不出所以然来。这时教师要求学生再次走入文本,然后利用插图引导学生观察的动作表情,使学生明白此时的的脚要用很大的力气。教师又问:“现在,你们说它们能替换吗?”这时学生纷纷举手,有的说:“不行!因为‘蹬’字写出要把天地分开,他的脚要用很大的力气,而‘踩’与‘踏’不能体现的脚要用很大的力。”有的说:“从‘蹬’字我还知道了的伟大,他要把天地分开是多么辛苦,可他没有放弃,始终头顶着天,脚使劲地蹬着地,直到累倒……”在学生独立阅读文本中,在师生共同合作探究词语的运用中,学生不但感悟到‘蹬’字的本义,而且透过‘蹬’字看到了伟大的人格,从而进一步深化了对文本的阅读。

斯宾塞说过:“应该引导儿童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讲。”词语教学应是教师智慧的引领与学生自主的探究并举,课堂上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自己的观念,自己的心灵去阅读文本,感悟、探究词语,学生对词语的理解才会由肤浅走向深刻,由片面走向全面。这样,既可激发学生学习词语的兴趣,又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从多方面提高了学生语文素养。

“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小学词语教学要根据实际情况,因词而异,因生而异。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精心设计,采用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把机械呆板的词语教学变得妙趣横生,赏心悦目,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主动进行探究式学习,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词语的意思,恰当地运用词语。

上一篇:现代学徒制模式下信息技术专业群双师队伍建设... 下一篇:浅析提升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