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幼儿在挫折中健康成长

时间:2022-10-20 09:17:25

让幼儿在挫折中健康成长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经历挫折是不可避免的。世上的事情往往是这样:成果未成,先尝苦果;壮志未酬,先遭失败。拒绝挫折,就等于拒绝成功,如果幼儿在幼年时期受到积极的能接受的挫折教育,就会理顺受挫折的情绪,给自己开拓出可以容纳自己奋进的心境;如果在幼年时期缺乏积极的挫折教育,在今后的成长过程中当遇到挫折和打击就会对自己失去自信,对生活失去信心。现实生活中好多孩子都是在赞美声中成长,后因承受不了挫折,感觉绝望选择了自杀或者自暴自弃, 因此,幼儿教师要重视挫折教育。所谓挫折教育,是指在科学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和教育的需要,利用和创设某种情景条件,提出某种难题,启发和促进孩子动手动脑来解决问题,使他们养成乐于尝试,勇于克服困难,敢于经受挫折的习惯,从而引导孩子逐步摆脱依赖,形成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关于对幼儿挫折教育的认知与教育的方法,本人发表一下看法,具体如下:

一、引导体验,培养幼儿耐挫个性

现在的儿童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有些家长都认为“再苦,也不能苦孩子”,认为孩子生活经验少,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当幼儿面临困难时,成人常常代替他们去解决。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不可能有对挫折充分感受和深刻体验。结果,长期生活在“特别幸福”的时空中的孩子,不但对幸福的感觉明显地降低,而且变得特别害怕脆弱,使幼儿形成畏难和依赖的心理。因此,幼儿的启蒙老师应当积极地引导,让幼儿面对挫折、经历挫折,让幼儿在挫折中去战胜挫折,从而认识生活,树立自信心。

(一)让孩子对挫折有正确的认知和理解是挫折教育的关键,是我们进行挫折教育的第一步

幼儿年龄小,对事物的认识是具体形象的。我们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时,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些经历挫折而后成功的影视作品,或者是家长、教师的亲身经历,甚至包括身边的小朋友经过失败而成功的小故事,幼儿通过这些真实可感的事实直观了解事物发展的过程,真实感知挫折,认识到生活有顺有逆、有苦有乐,从而对挫折有初步的认识,只有让幼儿在克服困难中充分感受挫折,正确理解挫折,才能培养他们不怕挫折、勇于克服困难的能力和主动接受新事物,承认并敢于面对挫折的信心。

充分感受和体验挫折是挫折教育的基础,在幼儿一日活动中,幼儿时时刻刻面临困难,面临挫折。教师要做有心人,抓住教育的契机,让幼儿感受困难,并为克服困难做出自己的努力。如看到幼儿摔了跤,鼓励幼儿自己爬起来;在教育活动中有意识地为幼儿提供难、易不同的材料,让幼儿在操作中解决问题;为幼儿设置各种迷宫障碍,让幼儿在迷宫中体验失败、挫折等等。只有让幼儿在克服困难中感受挫折、认识挫折,才能培养他们不怕挫折,勇于克服困难的能力,产生积极主动接受事物,承认并勇于面对挫折的决心。

(二)幼儿挫折教育其次要破除幼儿的依赖性

作为教育者应该给孩子面对现实的机会,让他们意识到成功是建立在自己努力的基础上的。如有一次发点心,一位孩子因上厕所而漏发了,我请班上一向比较胆小的苏苏小朋友去发点心的叔叔那儿要,她当时就显得有些胆怯但还是去了。我用双眼余光瞥着小家伙,只见她径直往点心室走去,快走到门口时,终于还是忍不住回过头来搜寻我。眼看着她几乎就要退缩了,我故意别过头去,假装没有看见。正在清点点心的叔叔见有人站在门前,热情地询问她什么事,她犹豫了片刻,终于鼓起勇气说少发了一个。当她拿着点心回来时,她呵呵呵地笑了,没想到平时与人说话都不敢今天还帮其他小朋友做了事。我轻轻拍拍如雪苏苏的头,随后又向她竖起大拇指,将她大大地夸奖了一番。无论是快乐、失望,还是痛苦,都要让孩子自己去体验、去经历。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会做错事、说错话,那不要紧,我们要告诉他们,人在小时候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就是那些有名的科学家小时候也常犯错误,他们也会遭遇失败、挫折,如爱迪生、爱因斯坦……重要的是在遇到困难、失败的时候要自己想办法解决。这样才能使孩子有足够的能力去面对未来各种各样的挑战,去适应日新月异的时代的变迁。

二、创设情境,增强幼儿耐挫能力

幼儿的活动范围有限,许多挫折是现实生活中不常遇到的 。教育者在利用自然情景进行挫折教育的同时,还要注意有意识地创设一些情景和机会,让幼儿得到各方面的锻炼。为了提高幼儿对挫折承受能力,我们可设置难度不等的情境,让幼儿逐步经受磨练,有目的地去培养幼儿的耐挫力。比如说远足、劳动、竞赛、批评、延迟满足等活动和手段,可以锻炼幼儿的意志,增强他们对恶劣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对待失败、打击的能力。

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最喜欢的活动,在游戏活动中容易让幼儿接受和掌握战胜挫折的方法。在游戏时可设置一些人为的障碍,让幼儿自己解决……如分组寻宝游戏;让幼儿到昏暗的房子里去取东西;和小朋友闹矛盾大家讨论解决;户外游戏时引导幼儿走“独木桥”爬障碍物等,在角色游戏中可安排幼儿分别扮演人际关系冲突中排斥和被排斥的角色,让他们体会不同的心理感受,引导他们分析产生冲突的原因并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等等。

在日常生活中,也可创设一些挫折情境,如:把幼儿喜爱的玩具藏起来,鼓励他们自己去寻找等等;

三、榜样引路, 树立幼儿耐挫信心

幼儿的思维具有直观性,生动活泼的形象往往更容易打动幼儿。因此,要善于利用生活中那些活的事例来教育孩子,树立榜样。如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遇到幼儿摔伤,擦伤等情况。这时,作为教师应尽可能平静地对幼儿说:“没关系,老师和你一起到保健室包一下好了,下次注意一点就行了。”或者说:“没关系,很快就会好的。”老师这样的行为给幼儿很好的暗示,使幼儿自然而然地学会怎样坦然地对待挫折,怎样勇敢地面对未来。

另外,教师和家长也要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行动为孩子树立榜样,教育孩子勇于面对困难,面对挑战。游戏走“独木桥”时明明会说:“老师我怕,我不走”。这时我说“别怕,你可以的,你看思远能走过去,你也一样能走好。”或者说“我相信你会跟思远一样勇敢的。”这样在榜样的力量下,孩子会变得越来越有信心,越来越勇敢,增添了战胜困难的自信。这时,我的一句“你真行”就会变成孩子的“我真行”。

四、交往合作,教给幼儿耐挫方法

与同伴交往可以使幼儿发现与自己不同的观点,从而更好地认识他人和自己,克服自我中心。在同伴群体中,幼儿往往会经历一些挫折,如观点不一致,屈从于被领导的地位等,这样他必然要在不断的磨练中学会如何友好相处,如何合作,从而更好地在同伴中保持自己的地位。一次,我让孩子们收拾整理较大的积木,大家抱着不同形状的积木块,并且都想把自己的那块尽快放下去,于是发生了争执。那到底哪种形状的积木放下面最稳当呢?我向他们提出了问题,有的说正方形,有的说梯形…,于是我让他们开展集体讨论并进行尝试,最后他们把积木摆放的既整齐又美观。而这种集体克服困难的方法,磨练并提高了幼儿耐挫的能力。使同伴之间的相互交流,帮助幼儿更好地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总之,挫折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是很多的。只要幼儿教育工作者敢想敢于让幼儿去积极地去面对,引导幼儿善于去思考,用自己的智慧设法去战胜它,幼儿就会在挫折教育中成长、长大,教育就一定会能达到预期效果。

上一篇:试论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下一篇:数学教学中学生互助合作性学习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