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教育信息资源激活课堂第一个五分钟

时间:2022-10-20 09:04:19

善用教育信息资源激活课堂第一个五分钟

从2012年2月开始,我校开展了南宁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用好课堂第一个五分钟,提高课堂的有效性”的研究。在调查研究及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教育信息资源的合理利用,对实现有效课堂有重要的意义。以下是笔者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第一个五分钟,如何运用教育信息资源,提高教学有效性提出的若干思考。

一、思想品德教育信息资源的含义

思想品德教育信息资源是指在思想品德教学活动中,能够被人们开发利用的、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的各种信息要素的总和。思想品德教育信息资源是极其丰富的,它具体包括了学习目标信息、旧知信息、新知信息、名言警句信息、故事信息、生活实例信息、案例信息、漫画信息、音乐信息、时政热点信息等。

二、课堂第一个五分钟运用思想品德教育信息资源的作用

在思想品德课堂的第一个五分钟,如果能够善于运用教育信息资源,对于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视野,扩展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有着积极的意义。

1.课堂第一个五分钟合理运用教育信息资源,有利于学生集中思维,保持注意力。上课伊始,学生能够迅速地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这是教师所期盼的。如果在课堂的第一个五分钟采用新颖别致、形象生动的漫画、视频音像等信息材料展示,就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集中精力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非常利于课堂秩序的把控和教学活动的开展。

2.课堂第一个五分钟合理运用教育信息资源,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可以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学习内容。因此,在课堂第一个五分钟,采用引人入胜的生活实例信息、典故信息,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第一时间积极投入到课堂的学习中。

3.课堂第一个五分钟合理运用教育信息资源,有利于创设教学情境。所谓教学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感氛围。在课堂第一个五分钟,利用案例信息、时政热点信息,创设恰如其分的教学情境,可以消除学生对新内容的陌生感,使学生对新内容产生亲切感,从而精神饱满、心情愉悦地投入到新内容的学习中,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

4.课堂第一个五分钟合理运用教育信息资源,有利于揭示课题,体现教学意图。在课堂第一个五分钟,巧妙地利用“学习目标导航”,把该节课的教学目标信息、应该掌握的知识点、应该把握的重点、应该突破的难点,向学生展示,可以把学生的思维转移到课堂的教学内容中来,启迪学生去思维,从而为整堂课教学内容的有效完成作好铺垫。这种做法明确了学习的方向,有利于教师揭示课题,体现教学意图。

5.课堂第一个五分钟合理运用教育信息资源,有利于新旧知识的衔接。在课堂第一个五分钟,充分利用旧知信息,对学生进行复习提问,既有利于学生学习新知,又有利于教师把握课堂节奏,使教学内容前后呼应,为旧知与新知铺设衔接的桥梁,令新旧知识顺利过渡,使学生将新旧知识融会贯通。

6.课堂第一个五分钟合理运用教育信息资源,有利于调控课堂教学。在课堂第一个五分钟,如果能够运用新颖有趣并切合教学内容的信息材料,如时政热点、名人轶事来引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探究,激发他们的兴趣,激活他们的思维,让他们以最快的速度、最佳的状态投入新课的学习,把注意力由课外引入课内,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内容中,有利于调控教学气氛。

三、在课堂第一个五分钟运用思想品德教育信息资源的具体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第一个五分钟安排和设计好了,就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形成轻松的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思想品德教育信息资源具有多样性,这就决定了课堂教学开局的多元性。在思想品德课堂第一个五分钟运用教育信息资源可以采取以下具体方法。

1.旧知信息法。在开始新课前,先复习已学过的知识,这是思想品德课的常用方法。通过复习提问,巩固已学过的知识,教师再从新旧知识的逻辑关系中找出联结点,引入新课的内容。这种方法有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巩固教学重难点,促进师生互动,使教学活动顺利开展。比如上到七年级《追寻高雅生活》时,可从“判断生活情趣是否高雅的标准是什么”这一旧知复习提问,让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后就很自然地转入到“追寻高雅生活”内容的学习。

2.目标信息法。在上课的第一个五分钟,直接向学生出示学习目标提纲,指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根据目标信息找出基本要点。这种方法对于学生来说,易于接受和掌握,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如上九年级《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时,在课堂的第一个五分钟,教师先出示“教学目标导航”:①我国的资源国情是什么?②我国在资源利用上存在什么问题?③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④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是什么?⑤为什么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课前的预习,再一一找出各个问题的答案要点。显然,这有利于培养学生阅读、思考及归纳整理信息的能力。

3.典故信息法。在中华民族的几千年发展史中,出现了许许多多的典故,如能在课堂第一个五分钟引入一些典故,既可以使学生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又可以使师生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进行教学活动。例如八年级《我知我师 我爱我师》这节课,在上新课前,可以引用“程门立雪”的典故,让学生口述这个故事,并提问:“你从这个故事中读懂了什么?”学生思考后回答,指出这个故事揭示了古人对教师的尊敬和爱戴。这不仅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而且达到了情感上的共鸣,为完成教学任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生活实例信息法。通常来说,学生对于身边发生的许多事例都比较感兴趣,也主动思考与分析。利用这些事例作为课堂的开始,能够使学生提高兴趣,积极思考,有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例如在七年级《对不良诱惑说“不”》一节中,就可以引入2012年发生在我校附近安吉菜市的一起命案:中年男子刘某整日赌博,债台高筑,因还不起赌债而被人枪杀身亡。学生结合该事例去思考与讨论,从而感悟到赌博的危害性,把拒绝不良诱惑内化成实际行动。

5.案例信息法。在讲授新课之前,教师出示一个与课堂教学相关的案例,然后进入新课的教学,这是行之有效的办法。例如在讲八年级《维护消费者权益》一节时,可以出示这个案例:八年级学生小林在暑假里购买了一台电脑,使用不久电脑的电路板就被烧毁,经专家鉴定,这是由电脑自身质量问题引起的。然后教师提出问题:你认为小林对此可以采取的正确做法是什么?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并回答这些问题。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增加学习兴趣。

6.时政热点信息法。根据教材内容,利用近期发生的国内外重大事件、重要新闻,激发学生探究和巩固知识的欲望,这是学习新知比较有效的方法。例如在教学九年级《我们的共同理想》时,我们可以引用在党的十报告中提出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让学生据此算一算2022年自己家庭的收入状况。当学生预知未来自己家庭可观的收入时,会引起情感上的共鸣,收到先声夺人的效果,增强了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信心。

7.情境信息法。教师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投入到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去,并以其亲身生活实践为基础,从中体验并获得做人的基本道理,真正在情感、能力、知识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这不仅是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我们在教学中应努力把握的。例如教学八年级《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时,以学生事先排演好的小品《起外号》创设情境,让学生明白理解他人并且宽容他人的道理。

8.名言警句信息法。在课堂的第一个五分钟,通过精选内容健康、发人深省的名言警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上到七年级《为坚强喝彩》时,可以引用“自强不息,乃幸运之母”“自强为天下健,志刚为大君之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达到彼岸”等名言警句。这些名言警句能够启迪学生,教育学生,使课堂教学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9.漫画信息法。漫画具有诙谐、幽默、针砭时弊等特点。在课堂第一个五分钟,漫画的引入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例如教学九年级《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时,可出示《杀鸡取蛋》这幅漫画。这幅漫画的寓意是:某地为了发展经济,破坏土地,破坏植被,目标是追求GDP这个“蛋”。通过理解漫画,让学生懂得“加快经济建设,绝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道理。

10.音乐信息法。针对学生喜欢音乐的这一特点,在课堂第一个五分钟,适当运用歌曲,能够创设情境,渲染气氛,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比如在七年级《走进青春》这一节,上新课前,可以先播放《我的未来不是梦》《爱拼才会赢》《飞得更高》等歌曲,使学生在欢快的歌曲声中,感受到青春的活力与激情,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总之,上好初中思想品德课堂第一个五分钟需要高超的教学艺术。教师只有恰到好处地运用教育信息资源,才能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启迪学生的思维,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上一篇:新形势下初中思品课堂教学设计的途径 下一篇:高中思想政治课和谐教学策略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