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怀大局 沉到基层 创新写作

时间:2022-10-20 08:53:07

胸怀大局 沉到基层 创新写作

武汉晚报消息《蔡甸一公司“点招”300返乡农民工》获得2∞8年度湖北新闻奖一等奖。该消息在采编中主要得益于三个方面着力。

胸中有大局 手中有新闻

从一个线索中挖掘出重大新闻主题,需要新闻记者有高度的政治敏感。

2008年11月。武汉晚报新闻110部负责铁路公、检、法战线报道的记者获知了这样一个信息,从当年七八月开始到九十月间,大量农民工从沿海返乡。形成了大大有别于往年的民工返乡流。这一奇特的返乡流现象带来了一个重要信息。就是世界金融危机已经影响到了我国,沿海大量企业减产、倒闭、裁员。导致大批农民工失业返乡。记者在报道异常返乡现象时,敏锐地透过现象抓住本质问题,并由此引发了世界金融危机对中国影响的深度思考。同时,记者敏锐地察觉到,大批农民工返乡后,他们的生存问题将是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也是考验各级党委政府执政能力的重要课题。

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具备高度政治敏感性和政治责任感的记者,就应当站在讲政治的高度,敏锐地把握时代特点,科学正确地引导舆论,积极为各级党委政府建言献策,努力发掘来自基层的先进经验和先进典型,为积极应对金融危机破题。《蔡甸一公司“点招”300返乡农民工》就是这样一篇应时而生的破题之作。这篇消息发掘总结了蔡甸区一家民营企业“点招”返乡农民工的另类招聘思路,不仅为各级党委政府提供了经验,也开启了社会各类企业经营者的思路,对各级党委政府以及企业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具有极强的借鉴意义。

记者对这一平凡典型的发掘升华,得益于武汉晚报常年的政治培养。在新时期,政治家办报是对一切报纸的要求。也是对一切报人的要求。新时期政治家办报,就是要学会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全面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理论精髓。掌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规律。这就要求记者以天下、社会为己任,以好稿、精品为目标,采写出真正有新思想、新观点、新事实的文章。

记者沉下去好稿浮上来

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调查采访,是记者发现新闻、提炼新闻的一个重要渠道,也是记者做好宣传报道应有的职责。因此。记者应当对这方面有足够的认识,重视和培养自身勤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调查采访的良好作风。

《蔡甸一公司“点招”300返乡农民工》一稿的成功,就是得益于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的良好作风。采写报道的记者,对农民工异常返乡流进行深入探究之后,分工合作,对武汉市新洲、黄陂、东西湖、江夏、蔡甸、汉南等6个远城区的返乡农民工情况进行了调查,摸清了各个远城区在外打工农民工的人数,返乡农民工的人数,以及各区有关部门的应对之策。当时,虽然已经有部分区的部分单位发现了返乡农民工的问题,甚至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政策和做法,但是,这些政策和做法大多停留在文件阶段,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得到落实和推广,广大返乡农民工则显得担忧和无助。

我们没有停留在找政府部门要文件、听汇报的层面,而是进一步深入到基层,走到企业中去,倾听企业负责人的声音。听取他们对返乡农民工问题的想法和意见。最终,我们在蔡甸区听到了刘义高独特的招聘理论:“我就要招聘返乡农民工!虽然我是办在农村的民营企业,可是我需要先进的理论。先进的人才,这些返乡农民工在沿海打工时学到的本领,是我高价请人培训也教不出来的!这些人,如果没有金融危机,我请都请不回来!”独特的理论中,深入浅出地宣扬了机遇就是挑战的科学发展观命题。记者与刘义高深入交流后总结出的这一命题,最终成为这篇消息的灵魂!

在完成对刘义高的采访后,我们并没有简单地按照一个先进典型人物宣传稿的方式处理稿件,而是继续深入采访。与刘义高招聘来的返乡农民工一一促膝谈心,听他们谈金融危机,听他们讲遭遇危机时内心的惊恐和不安,听他们谈返乡时的惆怅和焦虑,听他们讲上岗时的欢欣和喜悦。因为深入基层。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我们采写的报道有血有肉。书写了一个面对金融危机时,政府、企业、返乡农民工的三赢局面,最终令报道取得成功。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更迭迅速。在这样的时代里,更需要记者静下心来,认真细致地开展调查研究。这样才能科学理性地深入分析各种社会现象,透过现象抓住本质,才能采写出真正有影响、有深度的好稿件来。如果仅仅是蜻蜒点水、浮光掠影,虽然整天忙忙碌碌,却难以对社会有深入的观察和思考,也就难以有高质量的新闻作品产生。

写作有讲究传播效果佳

一篇好的新闻作品,在完成深入细致的采访之后,写作功夫也不容忽视。采用讲故事的手法,以点带面,深入浅出,起到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在标题中,使用了“点招”这个既具动感性。又具时尚性的词语,瞬间就令整条消息动起来。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行文时,从一名返乡农民工最近的工作状态起笔,白描了一个返乡农民工返乡即上岗的工作场景,为读者提供了一个立体的想象空间。

稿件随即点出时代大背景,并通过直接引语引出刘义高朴实的话语。揭示了“机遇就是挑战”的科学发展观命题。整篇文章一气呵成,言简意赅,全面生动,充分发挥了新闻写作在传播中的重要作用。

主编点评

政治敏感决定主题高度

《蔡甸一公司“点招”300返乡农民工》获奖,诚如作者所言。是胸怀大局,沉到基层,创新写作的结果。我认为胜出的关键是记者的政治敏感决定了主题的高度。

企业招工是时刻在发生的正常经济行为,然而,记者从全球金融危机着眼,从农民工返乡的时代视野入手。从国家努力解决就业的大局出发,从正常经济行为中发现了“非正常”的新闻金矿,这就是记者政治敏感性强的结果。

政治敏感性强是记者的职业素养之一。萨空了认为:“新闻记者应当是引导人类前进的先锋,他自己一定要站在时代的最前哨,并对更远的前线有极清晰的认识。在政治经济方面,对世界,对中国,没有一个科学的具体的轮廓认识存在胸中,决不能成为有希望的外勤记者。所以每一个青年想做外勤记者,一定要先问问自己,是否已深切地了然了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国今日的社会性质,今后将会如何发展,我们应沿着怎样的路线帮助这一发展。有了这样的基础认识之后,你才有做记者的起码资格。”让我们记住前辈的教诲。

上一篇:论媒体文化的建设与创新 下一篇:报纸编辑角色转型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