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贫困生家访实证研究分析

时间:2022-10-20 08:24:58

高校贫困生家访实证研究分析

摘要:高校家访是联系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效手段,是架设家长—学生—辅导员之间的桥梁。本文对现实存在的一些家访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完善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切实达到高校家访的目的。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家访;解决措施

为深入贯彻《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增强学生与家长、辅导员与学校的沟通联系,形成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强大合力,相互配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习情况、家庭状况,实时了解学生存在问题,寻求应对之策,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和帮助,高校辅导员家访则是必不可少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切实根据对高校贫困生家访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对教育工作者在学生教育中提供一些帮助,更有利于开展以后的学生思想教育工作。

一、高校家访工作准备与形式

在实际走访过程中,61%的学生有些许自卑,而自卑的学生往往是因为家庭所在地区周围的家庭又相对比较富裕,只有他们个别几家家庭条件较差,容易自卑,而在相对都比较贫困的地区,自卑感就没有那么明显,反而励志的学生更多。

3.家长和辅导员等教师对学生的学校实际表现不一致。在家访中,大多数家长文化水平较低,他们基本上都不会过多的干预学生在校期间的各项事情,反而可能因为自己的能力不够,给了学生更多的自我空间,反而学生的发展完全看学生的自制力。大学期间,学生在学校的主要精力在做什么?实地走访中,通过与家长和学生聊天得出三方——家长、学生、辅导员对学生大学期间的主要精力看法不一致,如图:

家长普遍认为学生在学校的最主要的精力是在学习专业知识,而辅导员看到的是学生更多的精力花费在了勤工助学上,学生却自我认为基本是在勤工助学和校园活动上。学生家长的想法和学生本人的差距很大,学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减轻学费的压力,所以就不能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学习上。反而家长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供孩子好好上学,掌握一门专业技能将来能有所作为。通过辅导员的了解,不管是否是贫困生,学生在校学习的精力都比较低,矛盾在于学生想更多接触社会,却又不具备成熟的思想心态和扎实的专业技能。由于部分学生心浮气躁,急于求成,只看眼下,不能长久地、发展地看待问题,造成了对学习没有很强的信心,学习成绩不理想的状况。

三、实证问题的解决方法

1.帮助学生自我管理,培养自我发展的才能

从高中的家长、老师的催促管理到大学的自我管理,自我发展,学生要有一个过程,学校与家庭及时保证沟通确保学生在处理人际关系的时候能有依据。辅导员老师要通过多种方式和多种渠道来了解这些学生,不仅要与学生本人通过短信、QQ等方式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日常的学习生活,更应该通过他们寝室同学和班级干部了解他们的平时表现,以便及时有效地对学生尤其是特困生加以帮助和指导。

目前国家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越来越大,我们不但要深入细致地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更要在此基础上教会他们如何在学校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明确他们现阶段自我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努力锻炼自己的各方面能力,为以后找工作增添砝码。

2.重视心理指导,关注贫困生情感教育,尤其是感恩教育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面临的心理问题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通过聊天了解学生的最新心理动态,通晓学生心理变化。同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不断对他们加以引导和激励,鼓励他们多参加有益的集体活动。注重培养自信心、挫折承受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培养具有内在价值感的真正意义上的自尊心,引导帮助他们去营造和谐、健康、友好、互助的良好人际关系。尤其是配合着就业指导,合理的安排就业。

情感教育是大学生中很重要的教育方式,也是传递中华文化、传递教育理念的一个窗口,培养杰出人才的根本。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上都受到了很多的帮助,因此感恩教育是对特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面,让学生在工作中直接参与体会感恩的真谛,逐步学会感恩父母、感恩学校、感恩师长、感恩社会。

3.依据就业安排勤工助学岗位,早做职业生涯规划,加强就业指导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面对家庭困难,过多的参与勤工助学已经影响到了正常的学习生活,从而影响了学业,甚至改变了人生价值观。而且勤工助学岗位很多不是学校提供的,导致学生不能正确的认识社会,从而歪曲现实。为他们提供合理的勤工助学岗位,在校内校外的单位和学院正规渠道的帮助下,为他们提供一些勤工助学的岗位,让他们利用课余时间通过打工,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帮助他们树立自立自强意识。同时加强勤工助学思想教育,保护学生的正当权益。

督促指导学生制定大学期间的生涯规划,尤其是很多贫困学生在自己就业问题上有很大的困惑和恐慌,帮助学生确定大学阶段学习及职业目标,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掌握文化知识和从事社会实践的关系。在规划中,使学生切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对自己进行自我评估和对外界环境评估,对自己进行准确定位,同时辅助心理指导,帮助贫困生进行在校四年的学习以及职业规划,从而使学生对学校生活产生信赖感。

4.坚持家访,建立多种形式长期机制,完善学生工作

家访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和重视,这对学生是一种激励,对家长也是一个触动。家访工作是辅导员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工作之一。家访是界定学生家庭贫困状况的最好途径。但是对每一位困难学生的家庭都进行亲自的走访,也存在着实际的困难,因此我们更应该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方式,拓宽家访途径,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开展电话家访、网络视频家访等多种形式的家访,才能使家访工作进行到底。保持家访的连续性,让家访深入学生的日常中,建立长期家访机制,多种家访模式育人相结合。

通过家访,不管是电话家访、信函家访、网络家访,还是实地走访,对家访贫困生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实证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此深入改善班级建设,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加强自身责任感使命感。让大学贫困生感受学校温暖的同时合理激励学生各项才能的发挥。

参考文献

[1]尹作发.对高校辅导员家访工作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1(11):66-67.

[2]李国强,王旭红.家校合作: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J].教师,2009(2).

[3]宋虎珍.高校班主任工作的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8 (1).

[4]李东亮,于庆霞.让家访架设学生、家长、辅导员、高校之间沟通的桥梁[J].科教纵横,2012(3):226.

(作者单位:河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上一篇:关于推进昌吉州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调研报告 下一篇:当前小额贷款公司可持续发展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