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爸爸也会生气

时间:2022-10-20 08:05:52

没错!太多的育儿书里告诉我们要冷静、平和,不能在孩子面前发脾气。相对来讲,亲手带大一对龙凤胎宝宝,我也算是个好爸爸了。但是,你也许也会遇到我家这样的小场景:

孩子们到了看电视的时间。一般都是他们自己打开电视,自己按下遥控器,我基本不管太多,只强调一下:“离远一点!”为了强调看电视太近的严重后果,我会警告姐弟俩:“否则眼睛就看不见东西了!”两人还算听话,乖乖地退到离电视远远的地方看。

但是,孩子喜动不喜静,看电视的时候也会偶尔乱跑一下。于是,这过程中小韬就在电视机前停留下来,趁机离得很近地看。我再次强调了几次,他都听话地退回去。当我以为不必再为这个问题担心时,偶尔看了一下客厅,妈呀!小韬就站在电视前,脸几乎都要贴到电视机屏幕上了!这怎么可以?我说话也太不管用了吧?!当时我就生气了!我生气时嗓门高,说话快,声音严肃,但从来不会打骂。但即使这样,小韬马上眼泪汪汪。

接下来我是怎么做的?

step1

小韬哭的时候,我没为之所动,反而继续保持着生气的状态,对他说:“你还好意思哭?爸爸讲过多少遍了?还犯同样的错误!”当然,这样的话,也只有生气时才会讲,让孩子知道,眼泪并不能博取同情。

step2

把小韬叫过来,用稍温柔的语气说:“这次的事你记住了吗?”“以后再也不能这样了,眼睛还要不要了?”再把事情本身及道理重述一遍。小韬的反应是大哭,我不阻止孩子哭。孩子的自制力差,管不住自己,容易贪图近距离看电视的爽快而忘了父母的嘱咐,因此并不是在故意气人,所以看到父母生气,内心是很复杂的,总会有点委屈。复杂的情绪通过哭出来能够有一定的舒缓作用。

step3

表达自己。让孩子明白,父母发火都是因为关心和爱护。父母并不想发火,只是看着当时的情况太着急了,希望孩子理解父母生气、有情绪也是很正常的,应该得到体谅。我会说:“真是太生气了,爸爸都说不出话来了!”小韬听到我这么说,知道其实我心里也挺难受,还会安慰我。当你以弱者姿态出现的时候,很容易获得孩子的谅解,并让孩子牢牢记住不再做这样伤害别人的事。

关于生气的更多探讨

美国加州专业心理学院临床心理学博士马修・麦凯曾说:“所有的父母都会生气。那些声称自己从没有在孩子面前失控而生气的父母可能是在自欺欺人。”他的一次调查研究的数据是这样的:有一半的受访父母因为脾气失控狠狠地打过自己的孩子;另外有40%的父母担心他们会因为脾气失控而伤害孩子;其中2/3的受访父母说,他们一周有至少5次以上会大声责骂孩子或向孩子大声怒吼。看来,爸爸生气很正常,而且,也许生气的爸爸更加重视教育,更愿意投入到亲子关系中。所以,虽然爸爸生气了,但后果并没有那么严重。

生气的内涵

爸爸生气,心里并不应该真的那么气,也没有必要真气。真生气的话,往往对事情有害无益。因为人在真生气的时候,经常口不择言,情绪难以自控。这时候可以马上想想,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小小的孩子,如果他真的事事都能如愿那么自制、乖巧,那他就不是孩子了。遇到真

的让人生气、着急的场景,即使当时是情绪所致,吼了孩子几句,也应该马上调整情绪,妥善处理,让生气转换成一个教育时机。

生气的频次

经常生气的爸爸,可能真的是对孩子太没有耐心,或者是情绪自控能力较差。频繁生气,肯定就失去了我们在这里探讨的由生气延展出来的教育意义。如果平时爸爸都很耐心、温和,亲子关系也非常好,那么他偶尔的生气,绝对是在为孩子强调规则边界,会让孩子记忆深刻,

可能一生都不会再犯。

生气的时机

不要突然爆发。有些爸爸平时并不太关注孩子,突然遇到一个让他觉得难以忍受的情景时,会冲孩子发脾气。其实他不清楚以前并没有给孩子立过相应的规矩,也许孩子已经很努力了,只是还没有达到完美……这样的生气,确实会伤害孩子,让孩子不知所措。所以,再次强调,只有了解孩子、和孩子关系亲密的爸爸才有资格生气,也才能把握好生气的时机。

生气的力度

这里说的生气应该指的是一种再正常不过的情绪,一般是高声、严厉的提醒,让孩子有所警觉,而不是指体罚、责骂孩子。爸爸再生气也不能动手,而且一定要就事论事,不要说与这件事无关的话,也不要说伤害孩子自尊心的话,从人格上否定孩子。可以将生气与安抚孩子的时间距离做适当调整,来让孩子体会爸爸有多生气!

生气的反思

大多数爸爸生气,都是因为觉得自己的父亲权威扫地,教育预期的效果与现实相悖,比如我遇到的看电视的场景。但是其实,如果我们真的能清晰地意识到自己愤怒的内在原因,就能先调节情绪,自觉地找到更好的办法处理这件事,不断通过调整方式方法来尝试能否达到教育目的,比如走过去关上电视,或者给出最后一次“再离得近就关电视”的提醒。

生气的意外收获

在孩子理解了爸爸的生气后,很有可能灵活地运用到自己的交往中。比如当他和别的小朋友发脾气后,能够学着解释自己的情绪:“因为我很生气!”“因为你刚才做了……”这也是在锻炼清晰的自我表达。会生气的爸爸在生气后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以及如何与孩子沟通,也

能成为孩子的榜样。

把生气转化为教育时机是一门艺术,和孩子生气之后让孩子理解父母的苦心更是不易,也许你对这个观点保留自己的意见。我们只是想说,生活中一时没忍住和孩子生气了,是件再平常不过的事。如何处理好生气后自己的情绪,如何与孩子达到良好的沟通,如何琢磨出更好的育儿方式替代生气,才是不断考验我们的话题。养育中,绝对不仅是“孩子,你慢慢来”,更是“好爸爸,你慢慢来。”

上一篇:孕中期,3次产检大闯关 下一篇:小心家中跌落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