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足山朝圣之旅 千年迦叶道场的云海佛光

时间:2022-10-20 07:52:33

鸡足山朝圣之旅 千年迦叶道场的云海佛光

一生中最后的旅行,而鸡足山也就成为了他一生远征的最后终点。旅途中,他的好友静闻和尚不幸遇难,相随多年的顾仆也屡受病痛的折磨。为了完成好友和自己共同参拜迦叶道场的夙愿,徐霞客带着静闻的骨灰跋山涉水去了鸡足山。但是,抵达鸡足山后不久,徐霞客便一病不起,之后被人从丽江府送返回乡,于1641年病逝家中。当后来的人读到他最后的手稿时无不感叹,因为“这一行,充满了玄奘西行的虔诚与壮烈”。

鸡足山,古名清巅山,又名九曲山,在今天云南宾川县境内。作为佛教禅宗发祥地之一,鸡足山集汉、藏、南三传佛教于一身,是佛教传承中独特的一脉。

林间山道上的绿野仙踪

佛门宝刹总是地处深山之中,香客们需经过漫长的攀登方能进献一柱金香,艰辛的攀登过程或许正是佛祖对信徒们的考验。

一进山门,只见眼前峰峦叠嶂,白云轻轻浮于山尖,茂密的山林润泽清新,湍急的泉水一遇岩石的阻挡便水花四溅,随着山风温柔地掠过飞檐挑角、黄瓦琉璃,钟磬声也在重楼庙宇间层层荡开,袅袅千里……一派灵动的景象。

现在的鸡足山已不是当年徐霞客来时的模样。但是,据山中的法师介绍,有很多前来鸡足山的佛门弟子仍然会选择山中的小道作为他们上山的路。因为,也许那些不起眼的小道就是曾经徐老上山的所经之路。

现今,静闻的骨灰被安放在了鸡足山,曾经,徐霞客在文笔山的山腰为静闻和尚建起了一座墓塔。历经风雨之后,塔身曾因山体垮塌而被掩埋,而今墓塔已经重建。

顺着峡谷盘桓而上的一条登山小路,仿如一条美轮美奂的画廊。

走在鸡足山的山道上,高大茂密的树木仿佛让人跌进了十九世纪俄罗斯画家希什金的画境中,聆听到了森林灵魂的私语。这里的森林很少能见到年轻的树木。从那些松、枫、栗、榉伟岸而又多疖的躯干,我们可以想象它们古老的程度。丝丝缕缕的岚雾尚在纵横交蔽的枝柯上缭绕,袅袅钟声飘至森林的每个角落,偶尔,斑驳树影下会露出红墙塔院的一角――这一切都让你感到,这是一个由精神构筑的世界,而不远处,老徐深深的履痕就掩映在飘落的树叶间。

品味虚云法师的修行苦旅

穿过山道之后,见到一大片庙宇建筑,这就是虚云法师所主持兴建的鸡足山第一大寺庙群――祝圣寺。

虽然早在明朝,大错和尚已经将鸡足山与五台、峨嵋、普陀、九华山相提并论,但因为地处偏远,鸡足山的影响力仍不及那四座名山。直到本世纪,因为徐霞客的游记《鸡足山成》和“迦叶道场”的名号,鸡足山才声名渐远,游客与香客也逐渐增多。只是来此的香客、游客,甚至僧人,大多都只知迦叶,不知虚云。而事实上,虚云法师可谓是中国佛教史上最后一位禅宗大师。一位上山朝拜的僧人告诉我们:禅宗一花五叶,分成临济、曹洞、法眼、沩仰、云门五宗。而虚云大和尚,一人接五宗,是集现代禅宗之大成者,本世纪的禅师中无人能出其右。

然而,这位高僧来到鸡足山的经历却十分曲折。

1883年,虚云和尚年届五十,他入山朝拜迦叶菩萨的遗迹,当时,像虚云这样的外来和尚根本不许挂单。1902年,63岁的虚云再度来到灵山,山中寺庙仍不许他挂单,更不许他住在山上。虚云深感山中僧规堕落,发愿要重振迦叶道场。

直到1904年春,因归化寺和尚契敏等人的恳请,虚云来到归化寺讲《圆觉经》、《四十二章经》,皈依者甚众,多达三千余人。尔后,又应梦佛上人的邀请,到筇竹寺讲《楞严经》。一时间,虚云在昆明名声大震。时任大理府提督的张松林和李福兴恳请虚云留住,这时虚云才说出了重回鸡足山的心愿。

虚云回到鸡足山,并没有选择已有僧人的寺院居住,而是找了一个已经坍塌的破院来安身,这破院便是钵盂庵。 接下来的故事,就更具传奇色彩了。

钵盂庵自嘉庆后,已无人居住。虚云驻锡于此,发现钵盂庵香火不旺,原来是因为大门外的右方有一尊白虎样的巨石导致佛位不安。他决定斫碎巨石,在那里凿一个放生池,化解白虎之不祥。于是他请来石匠斫石,谁知斫了几天,巨石连个裂痕也没有。虚云遂让人将巨石周围的壅土剥去,才发现这是一块无根的巨石,高九尺四寸,宽七尺六寸,顶平可跏趺坐于其上。虚云又招来百余名山民,让他们把巨石往左移二十八丈。山民们拼力干了三天,这巨石动也不动。山民们感到劳而无功,于是一哄而散。虚云心知这块巨石不移,钵盂庵的改建便不会成功。于是他祷之伽蓝,讽颂佛咒,率领追随他的十余位僧人,居然把那块巨石移到了原定的位置。 巨石一搬,钵盂庵也就顺利地改建了,这才有了后来的祝圣寺。

灵山顶上的云海佛光

金顶寺建在鸡足山主峰天柱峰之巅,天柱峰海拔3240公尺。从祝圣寺前仰望此峰,巍然耸秀,高标独异,仿佛天地间一尊入静的头陀。

这一夜,我们投宿在金顶寺。入夜,我悄悄步出寺门,山风像水一样清凉柔和。月光渗透进云海,云海之下,山下农舍的灯光依稀可辨。再远一点的地方,越过数重山脉,城镇上灯火通明。人世红尘,即便夜晚也是喧闹非凡。而此刻,我心中的宁静只在这天柱峰。圆月高悬于深蓝的苍穹,我不禁思索,数千年来,有多少虔诚的眸子曾凝望过这月色和山色,与月光和山色进行过对话?

清晨终于来临。楞严塔旁的围栏处,已集合了许多人,偶有电筒光柱的明灭。浓雾浸润,人影难辨。起初,天的尽头,天空莹蓝且光润。山谷黑幽幽的,山云森然怕人。朝阳逐渐上浮,一些金缕银线逐渐刺穿云层,流溢而出。地平线上的云朵变得绯红,人们莫无欢呼拍照。大家的兴奋劲儿还没过去,只一眨眼的工夫,太阳已灼然蹦上云头,射出万道光箭。朝阳暖意熏人,山川风景一瞬间纵览无遗。众人涌上白塔,举目四望:苍山下的洱海平如明镜、金波辉耀,山峦团团护住这阔大清透的宁静。南面,云海翻涌变幻,白茫茫一片很是清净,如同太虚幻境、蓬莱仙岛。北面,数百里外的玉龙雪山庄严而冷冽。

朝阳之下,金顶上飘荡起五彩的经幡,时有前来朝拜的人,向佛塔献上洁白的哈达,或是点上一炷香,既有藏传佛教的表达,也有汉传佛教的表达。如此景象,是否就是大迦叶拈花微笑的深意所在呢?

食宿:若要观日出,住在金顶自然更方便,但这里的食宿自然比山下贵些,而且条件不佳,旅行者最好带上睡袋。离金顶寺5分钟步程的香会街上,有几家简单的农家客栈(铺位30元起,旺季上浮,较晚投宿的话,也可能上浮)。如果你喜欢清静的话,也可以到各处寺庙里投宿。

交通:常规的走法是下关客运东站到宾川(13.5元,1.5小时),然后转中巴或小面到祝圣寺(13元,1小时)。下关客运东站每天8:30和9:30有两趟到沙址(又名鸡足山镇)的直达车。从洱海东岸的双廊和挖色,有徒步路线直上华首门,但需要一整个白天的徒步,可以在双廊联系向导(参考价格200元)。

上一篇:每一台戏都有一条命 下一篇:找寻失去已久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