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条思路精选潜力股

时间:2022-10-20 07:51:19

股指站上4000点之后,选择股票的难度相应增加,不妨按照以下三项指标来选择牛股:主营突出且具成长性;有较多的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未来投资收益丰厚;大股东实力雄厚,具备整体上市或资产注入概念。

指数攻上4000点之后,尚具上升空间的股票无非以下三种:主营突出且具成长性;有较多的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未来投资收益丰厚;大股东实力雄厚,具备整体上市或资产注入概念。我们不妨循着这个思路来寻找。

申能股份

集外延内生增长于一身

上面说了选股的三个思路,而同时具备这三条,股价又相对低廉的可谓少之又少,申能股份当是其中之一。

主业发展空间大 申能股份是上海最大的能源企业,仅其拥有投运的电力机组就占到上海统调装机容量的25%;此外,其所提供的能源还包括石油天然气、核能、水电等。

作为上海最大的火电企业,电价无疑要受到煤炭涨价的影响,这是2006年其电力业务毛利率比上年下降2.48个百分点的主要原因。对此,国家已制定了煤电联动政策,但2006年该政策于7月1日后才执行,致使电价上调和煤炭涨价不同步。在火电方面,正在建设中的外高桥三期2台100万千瓦机组(总投资18.3亿元,公司出资7.3亿元占40%股权),将成为今年新的增长点。

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石油天然气和核能。在2006年公司88.66亿元的主营收入中,电力收入占53%,较上年减少7个百分点,而石油天然气的营收比例为47%,比上年增加7个百分点。记得2001年公司刚进入天然气行业时,来自天然气的比重仅为10%左右,如今已几近半壁江山。虽然据其2006年年报,电力业务的毛利率为24.33%,天然气业务的毛利率仅19.58%,后者比前者还低。但是,申能股份对火电的投资达60多亿元,而对天然气的投资仅20多亿元,前者以60多亿元的投资获得11.74亿元的毛利,后者仅以20多亿元的投资获得8.78亿元的毛利,显然,天然气业务的投资回报率比电力业务要高得多。更何况天然气作为一种高效清洁能源,地位越来越重要。对申能股份而言,既通过上海天然气公司拥有东海平湖油气田40%的开采权,同时其控股60%的上海天然气管网公司又承担着汇集、输送西气(即国家的“西气东输”工程)、东海气以及其他气源的上海唯一主干输气管网任务。说白了,就是不管“气”从哪里来,都得由申能来“送”。由于供气量的大幅增加,管网公司净利润从2005年的10110万元,猛增至2006年的19988万元,增幅达98%。可以预见,随着天然气的快速发展,再加上公司已收购秦山核电公司22%股权,其主营还将持续增长。

未来投资收益看好。在对证券、银行业的投资,以及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方面,申能股份目前持有的包括:海通证券1.53%股权(12143万股)、交通银行0.05%股权(2498万股)、申银万国0.24%股权(2000万股)、上海国投5%股权(2亿股),以及去年作为战略投资者获配的广深铁路5319万股股份(今年12月22日解禁)。当然,对总股本近30亿元的申能来说,这些金融资产对“每股”的增厚尚不明显,但市值至少达20亿元。

还有一点也不容轻视,申能股份持有申能资产管理公司49%股权(另51%为申能集团持有),该管理公司资本金3亿元,公司仅投资1.47亿元,去年就取得20151万元的投资收益,比2005年大幅增长314%。而今年的股市行情比去年更好,预计投资收益还将继续增长。

以公司2006年每股收益0.627元、每股净资产4.43元、市价19元计算,市盈率和市净率也不过30倍和4.3倍;若考虑到今年一季度净利润增长41.62%,又有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一块,市盈率不过20倍出头。

大股东实力雄厚。申能集团是上海最大的国资控股集团之一,截至2005年底,虽然其账面总资产和净资产分别为376亿元和179亿元,但如果采用公允价值计算,恐怕增值一倍都不止。

在申能集团的对外投资中,仅对金融企业的投资就包括:出资10.85亿元,占太平洋保险集团14%股权;出资5.85亿元,占东方证券28.2%股权;出资4.6亿元,占海通证券5.58%股权(加上申能股份合计持有海通7.11%);出资2亿元,占申银万国2.98%股权(加上申能股份合计持有3.22%);出资6167万元,占国泰君安1.31%股权;出资5亿元,占香港上市公司上海电气4.12%股权;等等。除了上百亿元的电力投资外,集团下面还有上海燃气公司、上海液化天然气公司、上海申能资产管理公司、上海申能房地产公司、上海申能新能源投资公司等主要控股子公司,以及石油储运码头、上海磁悬浮等项目。作为国企大财团,申能集团还以战略投资者身份参与了许多大盘股的市值配售。

当然,从目前看,申能集团不大可能把全部盈利性资产拿出来整体上市,但是,至少能源资产这一块绝对有可能整合到上市公司。要知道,申能股份持有的几大电力公司一般只占50%股权,另一半基本在集团手中,天然气项目的比重更低。公司2006年年报关于新年度计划要点中就特别强调,要强化资本运作,力争实现兼并收购有所突破。而申能股份在资本运作和金融创新方面堪称开路先锋,前董事长杨祥海(现为公司董事)还曾出任上交所总经理。再说,作为全国金融中心的上海,在大市值指标股中,目前仅上港集团约2500亿元、列第8位,浦发银行约1300亿元、列第17位,上海汽车约1000亿元、列第21位(上港和上汽都是通过集团资产注入才大步跃升的),而曾经作为第一大盘股的申能股份市值仅500亿元出头,连前30名都进不了,申能集团包括上海市高层能不有所作为吗?

沈阳化工

股价低估的高成长企业

目前要找一家成长性好、价格尚处低位的股票已不多见,沈阳化工也许是为数不多的低价成长股之一。

主营业务仍有成长空间。该公司2006年利润增幅不小,但绝对值不高:主营收入增长20%,净利润增长59%,每股收益也不过0.203元,每股净资产3.33元,以目前约13元股价,市盈率已达64倍。但一季报在去年净利增长近6成的基础上再增79.6%,每股收益达0.11元,且半年报还将预增50%~100%,以其3.60元的净资产,上半年很可能达到每股收益0.20元上下,这就当令人刮目相看了。

沈阳化工主营氯碱化工、石油化工产品,特别是PVC糊状树脂(特种聚氯乙烯)已达年产12万吨规模,成为亚洲最大的糊树脂生产基地,拥有国内40%的产能和35%的市场占有率。糊树脂可用于生产一次性卫生手套、仿皮革、制

鞋料、汽车内饰、玩具等等,市场需求很大,而该产品毛利率接近30%,尽管糊树脂产销仅占到公司产品的30%左右,但利润却占50%。近几年这一高附加值产品不断扩大规模,从2004年5万多吨、到2005年8万多吨、2006年10万多吨,今年将达12万吨。公司的营业利润率由2005年的2.29%,升至2006年3.905%,再升至2007年一季度4.71%。据称,公司将继续扩大PVC糊树脂的生产能力,达到年产20万吨,进一步巩固其亚洲霸主的地位,并进入世界前三强。

两大项目相继投产。如果光有糊树脂这一当家产品,12元股价也差不多了。而事实是,2007年、2008年还有两大项目将相继投产,为沈阳化工带来更为灿烂的前景。

首先是年产13万吨的环氧丙烯酸项目。该项目投资12.85亿元,已于2006年10月建成投产,但当年并未产生效益,2006年年报明确提到,2007年起将为公司贡献利润。根据预测,正式投产后可为公司新增销售收入23亿元,带来约1.5亿元的销售利润。就算2007年先达到指标的一半,也有7000万~8000万元利润,近5000万元净利润,而沈阳化工2006年净利润也就8500多万元。

另一个更大的项目是投资25.76亿元,年产50万吨催化热裂解制乙烯(简称CPP)项目,这也是公司的定向增发项目。CPP项目的最大特点是,它所用的原料不再是昂贵的原油,而是重质渣油,即将原油提炼出汽油、柴油、煤油等成分后剩余的石油产品,它不仅来源广泛而且价格便宜。正因为如此,这一项目已被列入国家发改委的乙烯中长期规划。CPP项目去年起已用国债资金和部分自筹资金投入,预计2008年建成投产,届时年平均销售收入可达38.6亿元,利润6.1亿元,净利润4.1亿元。按公司公布的数据及目前总股本42240万元计算,CPP项目将增厚公司每股收益0.96元。

股改承诺兑现效应。所有这些还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即沈阳化工的身份转变。原来公司由沈阳国资委控股,去年结合股改,控股权已无偿划转央企中国化工集团,中化集团通过蓝星集团持有公司33%的股权。资料显示,中化集团下面有沧州大化、星新材料、蓝星石化、蓝星清洗、黑化股份、沙隆达以及沈阳化工等7家上市公司,规模都不大。中化集团在股改承诺书中明确表示,将沈阳化工纳入自己麾下后将遵循“老化工、新材料”的发展战略,对沈阳化工由于资金原因,一直难以实施的规划项目的建设进度将得到有效保障,使其能够在短期内成为“百亿集团”(即年营业收入100亿元),而公司去年营收不过41亿元。

建发股份

四大亮点支持公司成长

建发股份是一家业绩大步增长、股价稳步推升的上市公司,自1998年上市以来,每股收益几乎年年保持在0.50元以上。目前19元左右股价,按2006年每股收益0.703元、每股净资产4.65元计算,市盈率和市净率分别为27倍和4.1倍,低于市场平均水平。

该公司有四大看点:

房地产业务还可高增长。2006年,公司实现主营收入210亿元,增长32.93%;净利润4.34亿元,增长103.85%。利润增长之所以大大高于营收增长,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房地产业。这一年,公司房地产业的业务收入为65596万元(占全部主营收入的比重才5%),可因为毛利率达39.89%,实现净利润1.7亿元,相当于全部净利润(4.34亿元)的近4成。而其2006年年报显示,预收账款为16.75亿元(主要是房产预收款),这已经比上年增长7成多,今年一季报预收账款更增至21.93亿元,又增了3成多。试想,去年6亿多元房产收入已实现1.7亿元净利,那么,已经到手的20多亿元预收款,又会给今年乃至明后年带来多少利润呢?而且,公司在年报中明确提到,目前拥有商品房可开发面积160多万平方米,拥有可租赁物业和厂房面积30多万平方米,而2006年在建面积才75万平方米,即至少还有一半土地储备可供后续发展。

进出口贸易仍有潜力。进出口贸易是公司的大业务。在公司210亿元的主营收入中,外贸约90亿元、内贸约70亿元。但是,外贸的毛利率为3.56%,且比上年增加1.34个百分点(对3.56%的毛利率来说,增加1.34个百分点增幅就超过三分之一了),而内贸的毛利率为1.9%,比上年减少0.24个百分点。增得多、减得少,而公司的发展方向主要是外贸(定向增发资金主要用于外贸),未来成长在望。

集团宠爱有加。长期以来,建发集团麾下一直有两家上市公司――建发股份和厦华电子。去年建发集团卖掉厦华电子(大股东变为台资中华映管公司),建发股份成了“独养儿子”。建发集团可是厦门的大企业,旗下包括厦门最出名的悦华酒店公司、建发旅游集团公司、建发集团房地产公司、国际会展酒店公司,厦门现代码头公司和厦门国际信托公司。特别是厦门国际信托公司,建发集团是其主要股东,而公司董事长王宪榕还兼任厦门国际银行的副董事长。要知道厦华电子比建发股份的资格还老,厦华自1995年上市以来,建发集团一直是它的大股东。从建发集团忍痛割舍“长子”,足见其对“次子”的钟爱。毫无疑问,建发集团今后将全心全意地向建发股份倾斜。

旗下参股企业有购并题材 根据上市公司5月8日公告,由香港上市公司紫金矿业牵头,联合铜陵有色和建发股份共同设立的厦门紫金铜冠投资发展公司(公司占20%股权),已最终完成对英国上市公司蒙特瑞科(Monterrico)的要约收购。Monterrico是一家矿产资源开发公司,主要业务为在秘鲁进行矿产资源勘探、开发,目前正在秘鲁勘探一个大型铜矿项目。这是最近十几年中国上市公司第一次向国外上市公司提出全面要约收购,且本次收购出价比现价高出近18%。此次收购总价约合15亿元人民币,建发股份按出资比例需承担3亿元。鉴于有色金属矿是我国紧缺的战略资源,企业到海外寻求收购矿产资源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而对从事进出口贸易、物流等业务的建发股份来说,成功收购Monterrico,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上一篇:巧用典当解融资难题 下一篇:券商概念股应区别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