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力课改添新翼 教育腾飞结硕果

时间:2022-10-20 06:02:07

给力课改添新翼 教育腾飞结硕果

引子 :全市高效课堂现场推进从这里吹起集结号

2012年初冬,寒凝大地,旧貌换新颜的陕西省乾县县城,“热烈祝贺全市高校课堂推进会在我县召开”的标语十分醒目。这一天,咸阳市普通高中构建高效课堂现场推进会在一阵阵紧锣密鼓的筹备之后终于如期举行。来自13个县区的教育界专家,行政领导,大家个个春风拂面,热情高涨。几乎同时都把注意力集中在了会议的承办方――这所被称为乾县高等学府的乾县第一中学。聚焦着“梳理――探究――训练”三步法的“乾县一中”课堂改革模式。

这几天,乾县一中校园里到处呈现着空前浓厚的学术气氛,到处闪现着师生们忙碌的身影。马永清校长等校领导如数家珍一样,向业界同仁介绍“三步教学”的内核,数十名老师争先恐后地准备好自己的拿手课,个个都想在第一时间,把自己如何运用“梳理――探究――训练”三步法的“乾县一中”模式进行教学的成果充分展示给专家们。

这边,青年教师宋龙斌正在给高三级一个班的学生(课堂上分为6个小组)上历史复习课,咸阳市教育局副局长张立凯,基教科主任刘君旺认真聆听,仔细记着笔记;那边,咸阳市教研室主任曹建业带领部分专家早早坐在了化学课堂上。市教育局领导和前来取经的同志一道认真听完每一节示范课。

一堂课下来,讲课教师中有的年轻人不免还有些小紧张。他们简要汇报了自己的课程革新思想,大家分别“评头论足”,发表了自己的真知灼见。接着,与会同志现场观摩了乾县一中的文化体育成果,实地感受了素质教育在该校的普遍体现,就连外校的一些科任教师也大老远赶来了,分享着新的教学模式带来的可喜成绩,不少同志感慨万千。曹建业认为教改首先是课堂改革,乾县一中实施课堂改革抓住了牛鼻子,突出了实效、高效。该校分层次有梯度循序渐进,分别根据学科,年级段以及教师队伍现状的实际,统筹安排与分布实施,不搞一刀切,不搞形式主义,极富创新精神,他们研究探索出“梳理――探究――训练”高校课堂教学模式,但又不唯模式,这就是科学建模,多模并存,给全市全面推进高中课堂改革树立了标杆。咸阳市教育局局长张存深有感慨,面向全体与会同志发表讲话。他激动地说:“乾县一中实施高效课堂改革后,这几年高考成绩稳步攀升,学生素质不断提高。充分给大家一例证:教改是成功的,它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希望大家结合本校实际,深化改革,全面推进高校课堂。”

从此,有条不紊推进高中高效课堂改革的“乾县一中现象”犹如轩然大波引起强烈反响,全咸阳市近百所普通高中稳步推进高效课堂改革在这里吹起了集结号。

可贵的起步:

把课堂彻底还给学生

近年来,打破长此以往“满堂灌”式的沉闷课堂教学秩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作用,实行新的课程改革,咸阳市在全国教育行业走在了前头,教育局领导带着校长,各学校校长带上教师先后南下北上在全国课改示范学校取经的例子数不胜数。学习别人,比照自己,大规模的有效教学活动在咸阳市各学校广泛开展起来。

高中能不能大面积实行课改,改革的阻力与焦点在哪里,能否抓住牛鼻子奋勇前行,这是考验一个教育局长特别是一个高中校长的关键所在。

一个拥有7000名莘莘学子和近300名园丁的学校,敢不敢啃下这块硬骨头,同时考验着人到中年的马永清和近十名校园的“常委班子”。

向教学一线倾斜、全面推进校园民主管理、不断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的改革已经在乾县一中实施了多年。这些都与该校拥有一个团结向上、敢作敢为的校领导班子分不开。

这一次实施高校课堂改革,同样在乾县一中的教师与领导中经过了较长时间的思想斗争。不改不行,早改早主动,首先在校领导的思想深处达成共识。

2008年的暑假,马永清带上几名校领导分别前往省内外的几所教改示范学校实地取经学习。回到学校后又组织大家反复讨论,带头形成了课堂改革的第一方案。

乾县一中近300名教师中,绝大多数为中青年,因而学校就把课堂改革的重担首先担在这群骨干的身上。

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长温儒敏说道:“我深感在中国喊喊口号或者写些痛快文章容易,要推进改革就比想象难得多,在教育领域哪怕是一寸的改革,往往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把课堂彻底还给学生?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多年来,已经形成了老师是主角,而要转过来让学生当主角,弯子还真不好转呢?

先从哪里改?校领导班子决定先从人们最关心的焦点、最能担当的高三入手。召集各科骨干分析研究,反复商讨,多次实践后得出一个基本模式,即“梳理――探究――训练”三步教学模式,这一模式始终贯穿着教师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的各种潜能,发挥积极性创造性,从而实现提高学习效率的最终效果与教改目的。

课堂教学新模式:

“梳理――探究――训练”

这一新模式突出“四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以思维为主攻。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要效益。

具体时间分配为:梳理知识,构建体系为10分钟,探究问题,思维建模为20分钟,课堂训练掌握规律需要10分钟。

通过实践,通常是,首先,老师提出案例或者话题引发问题,让学生思考,把知识变成问题,使学生通过回顾知识进行讨论,梳理知识结构;其次,让学生提出或者教师设计需要探讨什么问题,师生再共同探究,总结得出规律性的结论;最后,通过设计新情境的问题,让学生运用讨论后得出的方法,拓展训练如何去解决问题。

这种课堂教学新模式的核心集中体现了一中教师与学生思维方式大变革。

对此,校长马永清深有感慨地说“新模式的应运而生,全体教师更加注重学生的思维与能力的发展,更加注重知识的产生过程,更加注重学习与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加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突出了他们的主体地位,从而改变了被动的学习方式,因而达到了实现最优化教学的教改目的”。

该模式的实施,使老师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最有效地调动了他们参与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的过程,因而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结构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布鲁纳认为,学习一门学科不仅是“学会什么”,更重要的是“知道怎样处理”,即“学会如何学习”。他指出,“我们 教一门科目,并不希望学生成为该科目的一个小型图书馆,而是要他们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学习是一种过程,而不是结果。”在布鲁纳看来,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探索知识的过程。

乾县一中推行的“探索――梳理 ――训练”教学模式,实践了这一重要教育观点。

师生设身说课改

这样教学,能否形成一个定势,会不会形成一个思维模式,大家的反映如何呢?关于高校课堂改革,乾县一中的师生们如何认为,以下是记者采访他们的实录。

张龙涛(高二年级部主任,在本校工作21年):构建高效课堂,核心是更多的关注学生,培养其自主学习的习惯。前提是学校预设了学案,有的放矢,确保学生课前预习。课堂上带着解决一系列问题的愿望,增强了求知欲望,加上合作探究,开阔了思路,提高了学习效率。前期好多人在模式上领会有偏差,课前预设内容太多,学生感到时间不够用,老师上课拖堂,就是跳不出模式,现在慢慢地改变了,教师们经过了由简到繁,在由繁琐到精炼的过程。

任志恒(高中物理教师,教务处主任):我认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上要求老师更加吃透学生实际。特别是在编制学案上多花费精力。哪些知识学生已掌握了,哪些关键点还需要老师加以引导,哪些是学生达不到的,需要老师讲得透彻一些。学案要突出学生独立完成、学生合作、老师点拨与精讲多练结合起来,有层次性。“功夫在课外”这个环节占到教学设计的80%左右,因而很重要,高效课堂成败亦在此。

董君娥(高三语文教师,从教20多年):我校先在高三年级实施新课改,接着在高二高一进行。当时,老师有顾虑,学生从小学到初中一直都接受传统的教学法,加上现在高中课业负担太重,有人担心“新课改是不是又要给师生增添负担了”。后来经过校领导多次理论上引导与开展主题突出的校本教研活动。大家提高了认识,新课改是大势所趋,构建高效课堂,不会增添师生的负担,搞好了,只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高效课堂旨意是把课堂还给学生,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创新合作意识。学生过去大多是被动式学习,现在掌握了学习的方式方法,变得主动了,效率就自然提高了。

通过课改,老师也变成了学习者,从中学了不少东西。我的最大感受是角色变了,由一个指挥人,知识传播者变为组织者甚至是参与者。

葛亚妹(高中历史学科组长,人到中年):咱学校的“三步”法教学模式,一直被灵活运用。对九个学科来说,各有侧重。高效课堂的目的引来了课堂教学自主管理,即小组化建设。每个班学生分为10~12个不等的学习小组,我通常将预设的学案发给每个学习小组,各组组长分管着五六个人,组员之间在学科上各有所长,优势互补。健全评价体系,发挥小组管理作用,同时也实现了高效管理。每个小组长都有自己的小组学习提升目标,其中包括训练了多少选题等等。一个月一小评,每学期一总评,起到了以好带差,总体提高的作用。

自习课上,常常看到许多同学上了讲台在讲题,有文科的,也有理科的,台下的在不断发问:“这一步是咋来的?”相互提问,合作探究风气正浓。

彭晨光(高二五班学生):高效课堂,增强了我们对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合作探究,增进友谊,开阔了视野,掌握了不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学习“林黛玉进贾府”一课,在老师的引导下,围绕“王熙凤是真关心还是假关心”大家进行了热烈讨论,有的认为是真的,有的说是假的,总之,所有学习中的问题都在探究中得到解决。

陈方圆(高二五班学生):以前,老师上课只是唱独角戏,我们学得不够主动,效率不高。现在不一样了,随时将自己与集体合作探究的结果予以表现,及时得到老师的评判,加深了我们对课程的印象,不但学习了知识,也掌握了方法。

据悉,去年以来,乾县一中根据实施新教学模式的进展情况,不断强调构建模式只是引发教师教育观念改变,要根据课程、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处理好运用操作模式与复杂的教育教学现实关系。模式的呈现体现出学科特点和课型的不同而变化。

在实施“梳理――探究――训练”教学新模式过程中,教育即解放,教师即开发,学生即创造,教师变教为启,变教为导;学生变学为思,变学为悟,教室成了学室,讲堂成了学堂;一切都在为学生动手动脑而服务。

乾县一中采取提倡与激励多项措施, 通过引导各年级,各学科老师参与实施新的教学方法,已经取得初步成效。一批教学新秀脱颖而出。2011年,殷锦国、李俊红、葛亚妹等骨干教师应邀为咸阳市教师新课程培训讲授示范课,殷锦国参加陕西省新课程教学交流,并且获得一等奖,获得省级教学能手称号。郭建碧等被“国培计划”研修项目培训班聘为授课教师。令许多家长与社会各界信奈的还是近年来,接连不断稳步攀升的高考成绩。

寒冬季节,走进乾县一中,不论是光明的清晨,还是华灯初上的傍晚,校园里,楼道中,到处是莘莘学子们的朗朗读书声。记者来到这里发现,与一月前相比,许多可喜的变化都在发生。大礼堂里许多原来空置的地方都被充分利用起来,心理咨询室、青少年模拟法庭、音乐室、画廊等多功能的育人堂相继建成,融感恩思想教育与学生素质技能教育为一体的各种兴趣社团也在不断增添。学生文明礼貌,勤学苦练,综合素质得到空前提高。马永清校长欣慰地告诉记者,从建模到入模,学校教师队伍中已有一半以上不同程度的自觉运用,预计2013年,全校近300名教师将全部达到灵活运用新模式进行教学,学校将采取更大的激励措施,让更多的师生参与到这场洪流中来,使更多的人才脱颖而出,使更多的学子最终得到实惠,使教改之花常开常新,越开越灿烂。

上一篇:高校市场化改革让超3成教师靠接课题赚外快 下一篇:明知弊多利少,为何屡禁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