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的规矩不白立

时间:2022-10-20 05:55:36

规矩对孩子的成长不但起着约束作用,更会使孩子得到安全感。但有些规矩在没有父母的干涉下孩子很难遵守,即便遵守了也只是一时。然而,总有一些小技巧,能让你的规矩不白立。

拾好你的玩具!吃饭前去洗手!为人父母的你是不是感觉每天都在没完没了地喊这些话?但你家里的小叛逆者却要么装听不见,要么公然反抗。保证孩子在家里也有规矩,是父母最困难的任务之一。借鉴下面的几条原则,希望能让你给孩子的规矩不自立。

父母要问自己,你想通过给孩子订立规矩达到什么目的,以及针对自己的孩子订立哪些规矩是必要且重要的。

如果在出门的时候,你责怪孩子没有穿好鞋,可平时都是你亲自帮他穿。这时责怪孩子只会让你烦躁,让孩子沮丧。专家建议的指导原则是,父母可以在纸上为孩子列出三个方面的规矩:自我照顾(如刷牙)、家庭责任(如收拾碗筷)以及外出时的要求(如未得到父母允许,不能吃拿别人给的东西)。

面对稍大点的孩子,你一旦决定了所有的规矩,就尽量用孩子能听懂的话,解释清楚设立此项规矩的原因及重要性。

比如可以和孩子解释说:“我们要收拾好自己的屋子,这样寻找和存放东西会很方便,住起来也很舒适。”专家认为:规矩最终是为了加强孩子的家庭价值观,培养优秀的品质。如果你解释了规矩背后的原因,孩子会更乐意遵守。

在订立规矩后、孩子真正行动前,你需要多次和孩子示范,帮助他建立每一个规矩的概念。不能因为孩子没遵守一个他并不理解的规矩而惩罚孩子。

所有年龄的孩子都需要多次重复才能学得好。不要只丢给孩子一句“去把自己的房间收拾好”,就指望他们会自己去干。你需要给孩子创造容易遵守的条件,例如,如果想让宝宝饭前洗手,就要在洗水池前放一个踏凳给他踩。

订规矩时,和孩子一起坐下来列出需要做的家务,问孩子自己愿意做哪些。

德国的一项研究显示,刚学会走路的宝宝,也天生愿意帮忙。实验中研究人员发现,如在2岁宝宝的面前掉了一个杯子,他会帮你捡起来。父母不妨利用孩子这种天生爱帮忙的特征,跟他们一起决定什么是他们在家的“特殊工作”,比如把毛绒玩具放到指定的玩具筐里。当孩子感到自己是家庭不可或缺的成员时,他们会表现得更好。

给孩子订立规矩很必要也很重要,但要求不能太多,这样孩子会更容易做到,也会树立孩子遵守规矩的信心。

父母要考虑给自己的孩子订立什么规矩是重要且有效的。比如,你可以把要求“关灯后不许说话”,改为“8点上床睡觉”。实际上包括大人也都是只有在感到受尊重、被理解时,才更愿意按照人们对我们的期望行事,孩子更是如此。

让孩子在家里更自由,做一些自己想干的事,这能预防他们日后出现更大的行为问题。

通常孩子在幼儿园或外面表现得很好、很有规矩,但一回到家便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在一定程度上,父母可以允许孩子这样,无需过度约束。专家将这种情况称之为“预防性错误行为”。

分配“工作”时,要考虑到孩子天生的优势和弱点。

例如,孩子如果特别喜欢整理物品,你可以适当调整家里物品的高度,自己收拾高层,让孩子可以把小的、结实的物品放到下层,或创造让孩子参与的条件。另外,要寻找适当的方法,让孩子感到投入“工作”是一件趣事。或许孩子小的时候喜欢在收拾玩具时听音乐;等他长大些则喜欢在打扫卫生后,听你讲一个故事。

要和孩子一起坚持规矩。

坚持规矩意味着父母自己也要守规矩。如果,你告诉孩子,睡前必须刷牙,但又放任他有几晚可以不刷。这时你就不能指责孩子不守规矩,因为他并不知道你什么时候是认真的。如果想让孩子学会说“请”、“谢谢”,不要说“喂”,那你自己就要做榜样。如果父母不遵守家庭规矩,那么让孩子遵守的难度就会增加—倍。

规矩制订要“正面”,要强调你想鼓励的行为。

专家强调,如果父母经常说“不行”,孩子就会对它产生免疫力,而且孩子天生喜欢探试规矩的尺度。所以,如果你发现孩子要打破规矩时,就要介入,引导他做“能做”的事情。对于大一些的孩子,也可以采用同样的方法。不要大喊“不行!”而是问它们:“你觉得你应该怎样做?”

对孩子的预期要符合现实,过分追求完美会让孩子陷入沮丧。

有时,孩子喜欢按照自己的节奏和方式做事,如果父母不停地催促或挑毛病,会让孩子很有心理负担。比如,孩子桌子收拾得没你认为的好,你也用不着抱怨,说不定他下次就能做得更好。另外,虽然很多父母都表示,现在的孩子被夸得太多了。但看到孩子的正面行为时还是要热情地赞许,这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自豪感,还可以增加他们继续正确做事情的可能性。这一点非常重要。

为人父母的终极目标就是帮助孩子做好离开你的准备。有规矩的生活能给予孩子一种感情和精神上的工具,帮助他们更好地进入现实世界。

上一篇:父母的自我成长之亲子沟通 下一篇:什么是“顺其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