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动“批评教育”的琴弦

时间:2022-10-20 05:49:17

拨动“批评教育”的琴弦

“赏识教育”“鼓励教育”等无批评式教育的提法越来越热,舆论呼吁要“尊重学生,善待学生”,批评的方式被否定与抛弃了,仿佛一批评就伤害了学生,一惩罚就违背了教育规律。过多地强调如何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却忽视了对学生不良行为的约束与调控。教师也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即使是批评,也“和颜悦色”“润物无声”,不敢太过严厉,怕引起学生消极的情绪反应,招来家长的误解。

实际上,批评和表扬像鸟儿的双翼,在教育学生中缺一不可。批评好比园丁手中的剪刀,既要修剪树木的枝杈,又不能伤其成长的根本。这样既指出了学生的问题所在,给予改正的机会,又不伤害其进步的信心。这就要求教师学会批评,擅用批评方法,讲策略,讲艺术。

一、批评教育要以人为本,与爱同行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批评的艺术在于严厉和善良的圆满结合,学生应该在教师的批评中,感受到的不仅是合乎情理的严厉,而且是对他充满人情味的关怀。”

批评教育要以人为本,与爱同行。爱,要有爱的智慧;批,要有批的幽默。在我们班,学生之间可以随便互相起外号,班里有“四大天王”,有“哼哈大将”,有“百变小樱”,还有“小撒贝宁”等,这些都是学生根据同伴的特点给起的。班级规定,如果喜欢自己的外号就可以让他人喊,如果不喜欢就试用一个月,再换个自己喜欢的。比如“哼哈大将”是因为站起来回答问题时总是带有口头语,口语表达不流畅,听到这个绰号以后他就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渐渐地把毛病改了,甩掉了这顶小帽。“小撒贝宁”与大家争辩时逻辑严谨,思维活跃,这位同学则很喜欢这个外号。这种方法既能幽默、公正地评价孩子们的不足与长处,又让孩子感受到了班级大家庭的脉脉温情。

面对学生的错误,哪怕是令人十分气恼的事,教师也要沉着冷静。进行批评教育时,不妨在批评中加点“糖”,时时流露出对他们的关心、爱护,让他们体会到教师批评的背后,有着一颗慈母般火热的爱心。批评有法,但无定法。我们教育者必须恪守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的原则,真正抒发人性关怀,学生最终会领悟教师的用意。

但需要注意的是,爱学生绝不意味着刻意“照顾”学生。我们班有一个对学习毫无兴趣、又不断制造麻烦的孩子,我曾“绞尽脑汁”想尽各种方法去“感化”他:全班给他找亮点为他建立“优点积累卡”,给他写信,为他推荐一些哲理故事,上课多提问他……但他仍然很少改变。我想,至少他应该喜欢这种“人性化”的交往方式,并对老师的爱心和耐心心存感激。可是有一天,当我再次找他谈心时,他说了一句让我永远也忘不了的话:“我希望你像对待其他同学一样对待我。”我这才意识到,不是我不够爱他,而是爱得太多了。过度的关注反而成为孩子的一种负担。比如,上课发言,我常常不停地叫他起来回答一些特简单的问题,这种过于直白的“特殊照顾”,非但没有给他成就感,反而降低了他的自尊,不仅让他自己,还让全班同学感到他是一个能力低下的孩子;同学们做习题的时候,我总会走到他身边指导他。大多数情况下,并不是他主动,而是我主动。我以一种比较温和的方式剥夺了孩子的自尊,降低了他的自我价值感。于是我改变了对他的教育,将各种关爱都转为“地下”,尽量不显山不露水地抓住各种机会让他体验学习带给他的乐趣。一年下来,虽然他的学习成绩不是特别优秀,但思想转变明显,遵守纪律,为人处世表现极佳。

二、批评教育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俗话说得好:“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在教育实践中,教师要考虑到每个学生的个性,进行批评时要考虑采用不同的方式。比如,批评开朗、坦率的学生,应该开门见山、直入主题;批评心高气傲、比较“爱面子”的学生,应该暗示,令其心领神会,默默改正;批评积习难改或犯了错误抱有侥幸心理的学生,应当措辞明朗、感情强烈、语气严肃;批评屡犯错误的学生,应当方法多样、尽少说教。

每年接手的班级,总有几个所谓的“问题学生”,如何教育这些学生是很重要的。有位女生学习很好,但是有一个缺点——爱拿别人东西。今年春天,我校开展“走进春天拥抱大自然”活动,一名男生从家里带来买青云山门票的20元钱放在文具盒中不见了。接到“报案”,我非常恼火,决定查个水落石出。平了平心头的气后,我嘱咐那位“报案”的同学不要声张,而后暗暗调查,最后把目标锁定在该女同学身上。于是,我把她叫出教室,微笑着说:“赵X,最近你学习又进步了……”她听了很高兴,接着,我又拉着她的手,诚心诚意道:“你是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在老师心中,你从不做错事,即使做错了一次,也能知错就改,是吗?你会主动和老师承认错误,是吗?”这时,她惭愧地低下了头。我平静地告诉她“案件”,她立马哭了。待情绪平和后,她从兜里拿出20元钱,向我保证以后不再拿他人物品,并请求我不要告诉别人。从那以后她牢记自己的诺言,我们的关系也更加默契、亲近。

三、批评教育要机不可失,因势利导

对学生进行批评要根据多方面因素,如时间、地点以及学生心理状态的变化择机而行。所谓批评的时机,就是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选择和运用最适合的方法和手段,在最有效、最易发生作用的时间里进行批评。批评教育的火候,即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贻误时机。

某次上课正在进行生字词教学,有一个孩子正在专心玩当天新买的铅笔。此时正好教到“专心”的“专”字,于是我轻轻地走过去,拿起他手中的笔,对大家说:“我们在上课的时候就应该专心听讲,不能因为有了新鲜好玩的玩具而耽误了学习。”这种解释,让孩子明白了“专心”一词的意思,对那个孩子进行了批评,让他在和谐的气氛中回到了课堂教学中。这样的“小批评”在课堂中自由发挥。有次正在讲课,教室里飞进一只蜜蜂,教室里顿时有点乱哄哄。我停下来,问学生:“有的同学的‘智慧树’开花了,把蜜蜂引来了,会是谁呢?”教室里一下安静了,都期待自己是那朵“智慧花”。这种恰逢时机的批评提示,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长期揣摩学生心理,关键时期能够“灵机一动”。

人的一生不可能始终一帆风顺,困顿和挫折往往如影随形。教师应适时进行适当的批评教育,使学生适应未来成长与生存的环境,学会承受各种各样的挫折。让我们共同拨动“批评教育”的琴弦,在合情、合理、合法的情景下,齐奏“教育好学生”的乐章。

(作者单位:山东省安丘市兴华学校)

上一篇:论提高危机事件中政府的应对力 下一篇:诗词曲赋创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