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质量船舶治理通知

时间:2022-10-20 05:27:19

低质量船舶治理通知

各有关市、县(市、区)经贸委(经委、经贸局):

自去年国家交通部、国防科工委、农业部、安全监管总局联合开展低质量船舶专项治理工作以来,在省专项治理活动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下,治理活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根据国家四部委日前联合下发的《进一步深化低质量船舶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交海发〔**〕550号)精神,为坚决打击非法违规造船厂(点),严格船舶生产企业基本生产条件要求,规范船舶生产秩序,建立健全船舶行业管理体系,逐步形成长效治理的管理机制,确保船舶建造基本安全质量,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年专项治理(船厂治理)工作计划

(一)统一思想,落实任务(**年3月31日前)

通过传达学习全国、全省低质量船舶专项治理活动通知和国防科工委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认真贯彻落实《船舶生产企业生产条件基本要求(试行)》(以下简称《基本要求》),加强船舶建造质量安全监管。各市、县(市、区)船舶行业主管部门在调查研究、摸底排查的基础上,按照国家与省的时间段要求,编制适合当地实际的船舶生产企业专项治理推进工作计划。结合船舶工业统计年报,进一步理清《船舶工业企业基本情况汇总表》(见附件一)。

(二)宣传贯彻,开展自查(4月1日—4月30日)

在总结第一阶段专项治理工作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行业主管部门在船舶生产企业专项治理工作中的牵头作用,会同当地船检、渔检等相关部门,利用新闻媒介,通过各种方式,广泛宣传专项治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尤其是集中做好《基本要求》的宣贯工作,使每个造船厂(点)进一步理解《基本要求》的具体内容,主动配合治理工作,对照《基本要求》开展自查,并认真填写《船舶生产企业专项治理自查表》(见附件二)。

(三)集中治理,开展核查(5月1日—5月31日)

各市、县(市、区)船舶行业主管部门进一步梳理本地区治理范围内的造船厂(点),重新明确《专项治理船厂名录》(见附件三),在企业自查的基础上,重点对《专项治理船厂名录》中的造船厂(点)逐一进行核查,对其它企业进行审查,对照《基本要求》的内容,提出存在的不符合要求项,同时要求企业立即进行相应的整改,并根据需要进行复查。

(四)组织验收,联合检查(6月1日—10月31日)

各市推进船厂治理工作组对已完成整改的造船厂组织验收。不符合要求的,要求企业继续整改,进行再验收,确保治理达到《基本要求》的规定,并及时上报检查验收结果。省经贸委在省低质量船舶专项治理领导小组的指导下进行督查,并组织专家组对各地通过验收的船舶生产企业进行检查或抽查。

(五)通报公布,停止受检(11月1日—12月31日)

对达不到《基本要求》的造船厂(点),由省经贸委报请省低质量船舶专项治理领导小组审查,核定确认后,通知船舶检查部门停止受理相关企业的船舶建造检验申请,同时督促市推进船厂治理工作组联合当地政府对相关船舶生产企业实施关、停、并、转。并上报国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通报。

二、主要工作措施和要求

(一)各有关市、县(市、区)要把专项治理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明确责任,落实措施,协调配合。成立由政府牵头的推进船厂治理工作组,加大推进力度,并负责后续不符合《基本要求》船舶生产企业的关、停、并、转工作。

(二)各市、县(市、区)船舶行业主管部门要主动加强与交通、海事、海洋与渔业、安全监管、工商、公安、船检等部门的协作配合,齐抓共管。严格按《基本要求》展开自查与核查,运用多种手段,严格船舶检验和证照办理程序,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共同把好船舶“造、检、航”全过程的监督与管理,从源头上堵住低质量船舶的生产与营运。

(三)各船舶生产企业要严格按照国家已出台的船舶建造标准和规范进行生产,对照《基本要求》认真填写《浙江省船舶生产企业生产条件自查表》,开展自查工作。各地要在企业自查的基础上做好核查,严把质量关,加大对非法违规造船行为的查处和整改。同时按船舶工业发展规划的要求,积极引导企业通过联合、兼并或股份合作等多种方式,完善生产条件,扩大生产规模,使企业上水平、上档次。

(四)各市、县(市、区)级船舶行业主管部门在按时完成船舶工业统计工作的同时要注意收集、分析、研究有关信息,特别是本地区专项治理工作开展情况、取得的成效与存在问题,积极做好相关信息的报送工作。每月负责填写《造船厂(点)专项治理月度报表》(附件四),并于每月2日前上报。结合**年年报,会同船舶检验、渔船检验部门对所有造船企业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排查,重新确定并形成《专项治理船厂名录》,于4月2日前连同《船舶工业企业基本情况汇总表》与工作总结一并上报。

上一篇:汽车结构调整意见通知 下一篇:化工业十一五发展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