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诊断” 科学“治疗”

时间:2022-10-20 05:26:13

科学“诊断” 科学“治疗”

[摘 要]为了能更好的实现轻负高质,同时让学生学会学习科学的方法,解决公办初中学生的层次差异大,各自发展基础和目标不同的现状。笔者在近两年的教学实践中探索出“诊断式教学”的三个策略。课堂新课教学的详察学情、预防为主策略;习题讲评课的对症下药、综合治疗策略;课后辅导的因人而异、辅助治疗策略。采用科学的方法读懂学生,科学诊断,从而科学指导学生开展科学的学习,真正做到实现面向全体学生。

[关键词]诊断式教学 科学教学 教学策略

在新课程实施的实践中,教与学的最终目标就是:让学生会学,使他们终身受益。因此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传承优秀教学方式的同时,让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引领者和促进者,让学生在多元学习方式下,实现自主思考、探索发现、自我寻求答案、学会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公办初中学生的层次差异较大,各自发展基础和目标不同,采用科学的教学指导学生开展科学的学习方式学习也是实现面向全体学生的重要切入点。

一、从课例中受到启发

本文的伊始笔者先从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三章第1节《我们居住的地球》课例

谈起。尽管该内容现已被定为选教内容,但在此前该课的教学还是给笔者带来了很大的启

发。该内容属于地球和空间科学领域,让学生对自己所居住的地球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同

时让学生体会到人类认识自己家园的艰辛过程。

笔者在几年参加教学评比活动,提早12小时抽得的教学任务是在一所公办中学对《我

们居住的地球》45分钟的新课进行教学和课后说课。在随后的准备过程中熬了个通宵埋头

于教材和资料中,当时就想把所有的关于地球的知识都告诉学生,当然也安排了各种学生

活动,补充了很多拓展资料。结果课是很顺利洋洋洒洒的上完了,但却与一等奖无缘。当

时立刻就把原因归为借班上课,师生感情不够。这也成了笔者教学生涯中的一大遗憾。

在经过几年的教学历练后,笔者实践中不断成长,机缘凑巧,又有机会借班上《我们

居住的地球》40分钟的新课。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目标的设置都以学生情况为依据,以教学

内容为基础,以培养能力为目的来选择的。充分在该节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现有基础上考

虑学生的可接受性,选择教法和学法。设计的基本思路是:

在生活中实践探究----用帆船远去的生活实际情景产生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证据、作出解释从而使学生掌握证实地球是球体的探究方法。

用实验和想象感受----通过橡皮泥的模拟实验让学生体会实验的设计原理和了解地球

是球体的证明过程。通过旋转水球的演示让学生了解椭球体的成因。从而克服学生的思维障碍。

补充素材引导分析----适当的资料的补充,使学生在知识上不产生与小学重复的感觉,

而是不断的拓展和完善,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最终该课获得了评委的一致好评,也获得了很多奖项,终于在跌到的地方站了起来。

随后自反思了两节课的成败。渐渐明白教学不是教师一相情愿的搜刮一堆教材来填塞

孩子的大脑,须明白“人之生有涯,而知也无涯”,判断学生真正欠缺的事物后再施以相

对应的教学,才是最有效的学习法。因此在随后的教学中笔者更注重学生学情的科学“诊

断”,然后在课堂上和课后采用适合的方法的正确“治疗”。逐步总结出诊断教学在科学教

学中的应用策略。

二、从摸索中总结归纳

笔者查阅了关于 “诊断式教学”的理论资料,学习了台湾的邹纪心教授在理论方面的研究。“诊断式教学”是邹教授教学模式中“平衡原则”的具体实践,完全以学生的利益为本,以“博学、审问、慎思、明辩”的方式去挖掘学生实质的需求,再以“后现代思维”挑选古今中外能应对学生需求的适当教材及教法,不拘一格、不落俗套的用在学生身上。

在实施教学实践的过程中笔者结合邹纪心教授的理论,在摸索中总结归纳出适合自己学校学生的“诊断式教学”:一切以学生为中心,及时并准确的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缺陷,或想方设法让学生说出学习中的困难,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力求做到使学生对知识的融会贯通,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的实现学生自主思考、探索发现、自我寻求答案、学会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注重群体教学,重视个体差异。归纳总结出三个实践策略:课堂新课教学的详察学情、预防为主策略,习题讲评课的对症下药、综合治疗策略,课后辅导的因人而异、辅助治疗策略。

三、在实践中形成策略

1.详察学情,预防为主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如何使一节课成为有效的课,给全体学生以思考和表现的机会,用成功的喜悦和成就感增强其自信心,同时激发其上进心和探索精神,这都需要教师在课前充分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认知困难和生活经验。然后调整教材内容,设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采用适当的教学策略,做到预防在先。

案例一:笔者几年前实施《日历上的科学》(现不做教学要求)一课的教学,由于不是

本专业的内容,上这节课前,笔者做了个“前测”,同时利用平时和学生的沟通了解学生的

需求,最终在前测中发现(统计初一1班38位学生):

(1)38位学生将公历、农历、阴历、阳历全部混淆,没有人提及阴阳历;

(2)1人能将自己的生日说清楚(农历、公历);6人有说两个日期的意识;其余只说公历生日;

(3)25人知道一年有两天可以过生日;

(4)38人节气和节日混淆;

(5)闰月完全不知道;

(6)4位知道闰年的具体设置,其余只知道闰年有366天。

在沟通中发现:

(1)学生不会在年历上找自己的农历生日;

(2)学生不会看农历;

(3)学生不知道农历的大小月是几天;

由此,笔者判断出学生的病症是对日历完全陌生,大部分连生活中常见的年历、月历都不太会使用,更何况家里一般很少出现的日历。既然连自己的生日的日子都不会看又谈何了解其相关历法的设置和节气。

据此笔者调整了教学目标、重难点和教学策略,围绕在年历和月历上了解自己的生日那一天为主线,通过在年历和月历上找自己的生日,了解年历和月历的来历从而了解历法;通过寻找生日所在的月份的节日,应用万年历区分并了解节气和节日;最后通过制作出生当天的日历,从而最终了解日历的组成。课后笔者也做了后测,便于更好的详察学情,后测统计如下(统计初一1班38位学生):

(1)38位学生都能写出3种历法。

(2)阴历的依据是什么?很多学生语言表述有问题。如:“月亮、月像、月相”等。

(3)我国日历的组成部分和依据的历法?只有1人错;

(5)有8人将节气制定的依据写成阴历;

由于时间有限,笔者的统计是比较粗糙的,但是学生在课堂上的求知欲饱满,和教师的互动也很丰富,关键是真正实现了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一步步的自己探索自己应用。一节课下来,学生年历、月历和日历都会看了,这就是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如果没有课前对学生学情的了解,那么这节课的有效性就大打折扣了。

当然,教师的精力有限,学生的时间也有限,不可能每节课前都有前测,所以一般情况下,笔者会布置学生暑假或寒假完成作业本的基础部分的预习作业,新学期开学后上交。笔者进行作业的批改,及时和学生沟通,了解相关学情,及时的调整教学策略。在课后学生对预习中的错题进行订正,同时完成作业本中的相关提高练习进行巩固。

案例二:笔者在实施《光的颜色》第1课时新课教学前,通过预习作业发现学生对于光的直线和传播速度已经在小学学习过,但对树阴下的光斑的成因的理解困难很大,同时对于光线的图示和生活所见的“光线”混淆起来。由此,笔者在新课教学中设计了课前让学生自己到校园中观察树阴下的光斑,上课时就带着学生拿着有孔(乒乓球大小)的纸板模拟出树阴下的光斑,并在此过程记录得到光斑的种类和具体情景(10分钟),为了了解其成因再按教材的内容教师进行教学。同时在了解光的传播路径的实验中,先让学生找找他们生活中认识的光线,然后转到想办法呈现激光笔的光传播路径,通过实验了解光的传播路径,同时融入了实验的设计方法也清楚了生活中的光线和图示光线的区别。

学生在这节课上学的自由自在,风声水起。课后的预习作业订正全班一次性过关,更难能可贵的是一些科学基础比较薄弱的学困生,也学的津津有味,订正的效率很高,同时主动尝试提高题的挑战。

在备课时充分考虑学生的问题和问题的困难之处,以及对知识的接受兴趣和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相关策略及时的指引,这样能让每个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不落下“病根”,从而达到每个学生不带“病”的进步。

2.对症下药,综合治疗

“诊断式的教学”并不是光停留在课堂的40分钟内。由此还需要的是对学生课后作业

的跟踪和讲评。

作业是巩固学生对已学知识掌握的手段,同时也是跟踪诊断式教学中病情是否复发的

有效措施。学生的作业首先要有筹划的布置,笔者学校的科学组集全组的力量编写了科学

校本作业,同时以电子稿的形式建立资源库。由此笔者在作业本部分预习的基础上,根据

学生的实际情况,在电子稿的校本作业上进行修改然后成为学生的分层校本作业。

其次对作业进行诊断式的批改,第一次批改是集中收上来改,会诊其“通病”,筹划

习题课的教学策略。第二次的批改主要是批改订正,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订正习惯。

最后就是诊断后的补救工作错题过关,真正养成学生订正的习惯。进行错题过关,为

后面的个别辅导作好铺垫。

案例三:笔者在集中批改完七年级下牛顿第一定律的学生作业后发现只要出现如图1

所示关于“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题的图后,学生的错误就很高或者说不清楚。

经诊断后发现关键是图中出现“毛巾”、“棉布”、“木板”后学生把该实验和“影响摩擦力

大小的因素”实验 搞混了。由此,笔者在讲评习题时,特地把这两个实验进行了对比讲评。

在初三总复习时再加了一个“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的实验。从实验目的、器材、变量的

控制等方面边对比,边复习。从订正的批改和错题过关中发现,该题的讲评效果非常好。

图1 图2 图3

教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学,笔者在复习课或试卷讲评课中更多的是采用收集证据,学

生诊断的教学策略。

案例四:如图2、3所示。在批改完作业后,笔者将学生中典型的错题拍摄下来,在课

堂上用多媒体呈现出来(不出现学生姓名),然后请学生来诊断相关错误的原因,并进一步

引导学生怎样纠正错误。用该策略进行试卷的讲评,效率高,学生兴趣高,完全改变了试

卷讲评课的沉闷气氛。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学会自己诊断错误并订正的好习惯。同时教

师也累积了大量的教学错题资料。课后再通过相配套的巩固练习,使学生的错题得以彻底

的消灭。

智能结构是人才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智力能力的综合体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

能力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在注重群体教学的同时,要重视个体差异,既诊断式教学应

重视思维点拨,求同求异,培养能力。就要在习题课和复习课以及习题布置时对症下药,

把巩固知识和培养能力统一起来,进行综合治疗,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

3.因人而异,辅助治疗

学习是个人再认识的过程,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搞好课后的补偿教学是大面积提高

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说课堂教学面向“中间”,带动“两头”,则课后的辅导治

疗应针对“两头”,促进“中间”。具体策略是:在学生经过作业本的预习、校本作业的练

习、订正后进行错题过关,错题过关练习由基本错题、变式错题和提高题组成,学生根据

其具体水平由简到难的过关,教师批改后进行个别辅导。尖子生以书面交流为主,学困生

当面辅导。这样激发了好学生的求索欲望,同时也保护了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坚

定了中等生的学习信心。从而做到在不同的起跑线上不断前进和进步。

四、在反思中改进

采用以上三个策略进行诊断式的教学,可以做到师生心中彼此有数,课堂气氛活跃。

同时有利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笔者所带的班级科学成绩在年级中遥遥领先,同时各个

层次的学生对学习科学充满了力量和信心。重要的是经过一年的引导,学生学习科学的习

惯养成良好,通过课前预习、课堂上的积极思考,积极互动、课后的分层作业、订正的落

实等一系列良好的学习规范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

诊断式教学尽管在科学教学实践中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可以继续探讨改

进的地方:

1.以预习作业作为详察学情的一个手段时,学生一般在假期时间完成比较合适。一方面由于教师会对该作业进行批改,学生在假期中对待该作业的态度非常认真。同时另一方面,学生也对接下来将要学习的内容做到整体心中有数,清楚自己的疑问和困难。上课听讲更加的专注。作为教师在批改预习作业时,应是一块一块内容的批改,而不是一节一节的批,整块内容批改更有利于从整体上诊断学生的学情,从而更好的整体规划相应的教学策略。

2.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同时也需要时时对学生察言观色,精心分析,及时诊断和调整教学策略。这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有一定的诊断能力和应变能力。善于在课堂教学中及时发现突发的病症,对症下药,药到病除。对学困生在课堂上的病症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多对他们提问、引导和指正。同时需要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时间去消化和实践。

3.目前学校班额过大,实行小班化条件不具备,诊断量大,由于教师的精力有限,可能会诊断的不精不细不深。然而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面对困难,不断的总结自己的教育教学智慧,不断的改进。努力把教与学科学的结合起来。

诊断式教学在科学教学中的实施,需要教师的智慧、经验和修养。笔者也在不断的摸索中。笔者认为让学生会学,使他们终身受益才是最终目标。教育不仅要为学生负责,也要为学生的未来负责。

参考文献:

[1] 王惠来.浅谈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接受理论[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5)

[2] 陈 琦,刘儒德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99.

[3] 刘桂秋.论如何满足学生的基础学习需要[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7(11)

[4] 赵兰兰,汪玲. 学习兴趣研究综述[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6)

[5] 王少非.论基于标准的教学[J]. 教育发展研究. 2006(17)

[6] 叶名坚.从传统的评课转向现代的课堂教学诊断[J]. 宁夏教育. 2006(06)

上一篇:中国的资产证券化业务浅析 下一篇:袁志明 谦逊之德凝乡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