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兴趣搜集素材提高能力

时间:2022-10-20 05:15:27

在新的课程标准下,聋校语文教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对于学生的写作能力,却依然质量不高。聋生感到难,难在一方面“无话可说”,另一方面“有话难说”;对教师来说也难――作文教学费时又费力,还很难在短期内见效。怎样提高作文教学效果,是整个聋校语文教学体系中至关重要同时又是最不容易找到答案的课题。如何推进作文教学,切实提高聋生的写作能力,使作文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笔者在此作一些粗浅的探究。

一、指导激活写作兴趣

结构课程理论教育家布鲁纳认为:“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基本知识结构,学生只有掌握了基本结构,才能产生大量的迁移。”在作文教学中同样应用,可是对于语言组织有障碍的聋生来说,如何才能将这些素材组织起来,使之有条不紊,生动形象呢?

1.激发兴趣,共享快乐。习作要求写出真情实感,其行文表达应落脚在“趣”和“情”上。传统的作文教学只关注学生遣词造句的本领,把作文的批改作为每次作文训练的终结,这让小学生很难感受到写作的愉悦。而写作不光是语言学习的需要,更为了健康自然地宣泄感情和沟通,使聋生得到情感上的满足。教师应引导聋生在作文中自由表达,让写作成为他们生活的需要。

2.加强指导,模仿内化。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事写得很好的范文,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教材的典范作用,注意引导聋生从教材中学到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然后模仿习作――独立运用――内化习惯,力争每教一篇课文,都能使聋生在写作上有所收获。

3.放飞想象,勇敢表达。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作文一旦失去了想象,就会黯然失色,缺乏生机。小学生的想象力是丰富的,表达了他们的童真童趣。当然,想象不是漫无边际的,应是合情合理的,表达内心真实的情感。

二、搜集写作素材

只有占有了大量新鲜而独特的作文素材,才能谈到如何写作的问题,这就要求学生首先要学会收集写作素材。我们知道,全部的写作来源于全部的生活。可相对而言,聋哑学生的生活比较单一,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独具慧眼,善于引导聋生最大限度地利用好周围的资源,激发聋生的思维,使他们把写作当作一种生活的享受。

1.欣赏家乡景色,丰富写作素材。聋哑孩子因自身的缺陷,公园去得少,汽车乘得少,都市的繁华见得也不多。可他们大多都是农村的孩子,田间他们去得多,只要鼓励孩子们利用节假日走进菜园,钻进大棚,用眼去看,用手去动,用脑去想,在充实生活的同时,还能丰富学生的生活场景,这种把作文教学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变单一封闭式教学为多元开放式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丰厚的生活素材。

2.丰富学校生活,积累写作素材。离开家庭,聋哑学生的生活几乎全部在学校,这就要求我们要丰富学生的学校生活内容形式,有意识组织活动,为学生积累较典型的写作材料,使学生在认识生活的过程中深化作文主题。让学生由被动地听变为主动地学,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由只是吸收变为自己再创造的学。

3.捕捉生活趣事,记录写作素材。罗丹曾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在我们生活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写作素材可以说是俯拾皆是。通过启发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自然、观察社会,通过对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各种趣闻乐事,进行细致观察,随时捕捉信息,并指导学生思考、提炼,将自己在生活中的发现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最后通过原生态的真实生活让学生的作文课堂教学回归本真。

三、多方位提高写作能力

长期以来,教师讲,学生写,教师改,成了作文教学的模式。这种模式既不能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培养学生自我修改作文的能力。应该让聋生更多地、更直接地接触作文材料,在作文修改的活动中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规律,逐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1.方法传授。教师挑选一篇存在问题比较普遍的作文,从题目是否恰当,内容是否合理,中心是否明确,重点是否突出,选材是否新颖,层次是否分明,首尾是否呼应,语句是否通顺,标点是否正确,书写是否工整,格式是否正确等多方面修改作文,教给聋生“增、删、调、改”等多种修改方法。

2.实践体验。在聋生掌握一定的修改方法和技巧后,针对自己的初稿,大胆读,边读边改,边改边读,教师在一旁指点,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

3.交流互评。以小组为单位互改作文,通过自改和互改,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让聋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各组推荐优秀习作在课堂上朗读、交流,这样既有利于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如何写文章,又有利于学会如何改文章。

四、全面树立写作信心

《新课程标准》指出:“应重视对写作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鼓励。”习作教学必须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将教师的评价与学生的自我评价、相互评价相结合,注重挖掘聋生习作的闪光之处并给予褒奖,让他们增加自信,发挥其写作技能。

当然最后的评价,有时也可以先让学生之间互相批改写上评语,然后教师在此基础上再加修改和写评语,甚至学生也可对教师批文中的意见提出不同看法,从而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责任感,产生更高的积极性去学习。

综上所述,提高聋生的作文能力不是一时一刻的问题,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我们还要不断探索,依据耳聋学生学习语言的特点,在平时教学中坚持看、说、读、写训练,让学生走进生活,多阅读、多观察、多积累、多实践,创出一条扎实有效的发展耳聋学生学好语言的新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从而切实提高聋生的写作能力和水平。

【作者单位:东海县特殊教育学校 江苏】

上一篇:混龄幼儿户外自主性游戏材料有效投放的策略 下一篇:渗透:创造时间把握尺度 方法多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