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立之年羸弱求助,半百人生豪迈抱得美人归

时间:2022-10-20 04:21:53

“我要结婚了。”当56岁的刘剑英向父母宣布这个决定的时候,两位老人都惊呆了,“和谁结婚?”在他们看来,儿子从小残疾,无业在家十几年,一直和他们住在一起,年轻时都结不了婚,现在年过半百,怎还会有人嫁给他呢?“和我们俱乐部里的一个女孩子。”“女孩子?”八十多岁的老父母难以置信,呵斥他:“你是发昏了吧?”刘剑英一点也没发昏,他确实要结婚了,这段婚姻喜从天降,连他自己也没有想到……

从求助者变成了被求助者

刘剑英年轻的时候,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说,就是一个卢瑟(英文loser,失败者)。因为小儿麻痹症的关系,他的双腿有残疾,不得不靠双拐行走。从懂事起,他就记得自己有另一个名字叫“阿翘”。弄堂里别的孩子跑得飞快,只有他默默坐在一边看着,也交不到什么朋友。好不容易后来在单位当上了办公室文员,谈了个女朋友,没想到,才不过两三年功夫,福利工厂就倒闭了,他下岗了。残疾人就业难,兜兜转转找了大半年的工作,他还是一份都找不到。女朋友见这个情势,果断向他提出了分手。

那是1993年,37岁的刘剑英在家啃老,意志消沉,整天把自己锁在房间里,不愿再出来见人。无聊至极,听广播成了他唯一的消遣。当时,电台正流行征友节目,他很想与人聊聊,说说心中的苦闷,于是就拿起电话拨通了一个倾诉热线。这真的是一通神奇的电话。

几天后,就有十几个人联系刘剑英,他们大多都是身处逆境,有的是盲人,有的是得了绝症……他们用自己的人生经历告诉刘剑英,你的情况比我们好多了。听着听着,刘剑英的情绪渐渐好起来。这正验证了那句老话:忧愁与人分担也会减半。在聊天过程里,刘剑英有时也会反过来宽慰人家几句。有一次,一个瘫痪在床很多年的人,在和他聊过后,感慨地说:“小兄弟,你挺能开导人的嘛。和你聊聊蛮开心的。”

从那以后,刘剑英每天都要和这些朋友聊天,他成了这个圈子里最能说会道的一个,大家有了烦心事都会来找他倾诉。再后来,朋友还会介绍新的朋友来。刘剑英也没想到,自己无意中成了很多人的“心灵港湾”,“精神支柱”,这真的让他受宠若惊,失意了这么久,他总算找到了人生的热望。

就这样过了几年,刘剑英也没有再找工作,与人聊天,听人倾诉,成了他唯一的“工作”。1999年,刘剑英申请了一条电话线,专门设立了他的工作电话,名为“心灵热线”。他在报上登了广告,希望能让更多有需要的人知道。

电话摆在刘剑英的朝北的小房间里,铃声一响,他就立刻接起来。刚开通的时候是每天四五个,后来多到七八个,再后来周末时有十几个电话。一个电话少则讲十来分钟,长的要打半个多小时,基本上一整天,他那个小房间的门都是关着的……大冬天的晚上,有人半夜打电话来,他还拿着听筒躲在被窝里接。父母说他:“人家是8小时上班,你是24小时,你比人家正常上班的还要忙。”

被人需要会让人有种精神上的愉悦,虽然一分钱收入也没有,刘剑英仍是每天乐在其中。为了更好得为大家服务,他还自学了文学艺术课程,有空还会写点文章,在朋友们中传阅,他不再是以前的“阿翘”,大家都称呼他“刘老师”。

很多事都是这样,看似微小,但若坚持下去,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刘剑英的“心灵热线”一开就是好几年,期间很多来电话的陌生人都成了他的朋友。2005年底,他提早办了50岁的退休,每个月的收入从两三百元变成了一千多元。为了方便大家的交流,他拿出几千元存款建了个网站。再后来,他又成立了一个“心灵俱乐部”,每月在他家的街道办公室里组织会员们的聚会。有媒体知道后特意来采访他,这下刘剑英和他的“心灵热线”一下就在社会上火起来。

她从电话那段走来

如果说“心灵热线”改变了刘剑英对生活的态度,那么,一个女孩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他的生活。

2008年的一天,刘剑英如往常一样在家“工作”,有个二十出头的女孩子打电话来,诉说自己初入职场的困惑,因为她是个在农村长大的孩子,到大城市工作后,总觉得自己和周围的人有点格格不入。刘剑英给了她一点安慰和建议,女孩的心情好了很多,挂电话前提了个小小的要求,“刘老师,我以后能不能给你写信?”刘剑英随口答应,心想,现在都是电脑网络时代,谁还愿意写书信?

没想到,两天后,女孩的信真的写来了。原来她叫林琴,23岁,大学刚刚毕业,在深圳的一家房产公司当会计,月薪有五六千元,但她心里总有点空虚,不知道该干什么。周围和她同龄的女孩喜欢购物,追求名牌,整天聊明星的八卦,这些她都不喜欢。有一天她在图书馆查资料,恰巧看到报纸上介绍刘剑英的故事,很是感动和钦佩,于是就拨了这个电话,想认识一下刘剑英。刘剑英收到信后,第一时间做了回复,向林琴诉说了自己办这条热线的初衷。很快,第二封信又来了,接着是第三封,第四封……

随着书信的一来一往,两人对彼此的了解越来越深,刘剑英不再把林琴当成普通的倾诉者,而是一个笔友,一个知心人。他会和林琴说很多自己的人生经历,以及生活情感上的困惑。每次信一寄出,他就迫不及待地盼着能收到回信……这种情感上的微妙变化,有时会让他觉得不可思议。想想自己已是年过半百的人了,怎么还会像小青年一样,有谈恋爱的感觉呢?可这种心里老是挂念一个人的感觉真是藏也藏不住。

正巧此时,刘剑英的网站需要改版,林琴答应来帮忙。刘剑英顺势说:“下个月我们有个会员聚会,不如你一起来参加吧。”林琴从没出过远门,上海对她来说很陌生,但想到能见到久违的刘老师,就点头答应了。

2009年5月,刘剑英和林琴第一次见面,是在聚会上。虽然之前看到过林琴的照片,但是在见到她本人的瞬间,刘剑英还是有点点吃惊。他没想到这个女孩如此年轻漂亮,完全就是一个刚从校园里走出来的大学生。整个活动中,林琴待人接物大方得体,时时挂在脸上的微笑,和文静质朴的气质,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聚会完了,刘剑英提出要带林琴去南京路逛街买点衣服。林琴摇摇头说:“我不喜欢逛街。”刘剑英知道,其实她是不想让自己太劳累,太破费……林琴虽然是个85后的女孩,但她的身上有种超脱年龄的冷静和淡然,她对物质没什么追求,为人平和,会替别人着想。这正是打动刘剑英的地方。

这次的见面后,刘剑英确定了自己的心意,开始发动他的情书攻势。逛马路是他的弱项,写情书则是他的强项。林琴确实被这些情书给打动了,她对刘剑英的感情从起初的钦佩和崇拜,变成了依恋和爱慕……一次在电话中,刘剑英有点伤感的叹息说:“虽然我现在做了这些好事,但是不知道自己老了之后会怎样。”林琴毫不犹豫地回答说:“我相信好人一定会有好报的。之前,你一直都在帮助别人,你老了,就让我来帮助你,照顾你吧。”就这样,有着同样人生价值观的两个人走到了一起。

一个没有人祝福的婚姻

对于女儿的这段相差30岁的老少恋,林琴父母的反对是必然的。他们知道后,使出了各种威逼利诱的方法,出动了家中所有的长辈,试图让林琴放弃这段感情。母亲想不通:“我们好不容易供你读完大学,你谁不能嫁,非要嫁给他?”

刘剑英心中早有思想准备,为了争取和林琴的幸福,他给未来的岳父岳母写了封情真意切的信。可是,这封信并没有达到他的预期效果。林琴的父母看了之后,一把将信撕了。为了不让女儿和刘剑英交往,他们还没收了林琴的手机,把她软禁在家中。那是一段最难熬的日子。林琴每天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吃不下睡不着,理智让她考虑放弃,可是感情上她又是万般舍不得。另一边,刘剑英失去了和林琴的联系,每天也是日思夜想,既担心她的安危,又害怕她一去不回……

两个星期后,林琴假装向父母妥协,重新回到深圳工作。当她打开手机,看到满屏全是刘剑英关切和思念的短信,眼泪潸然而下,这更坚定了她要和刘剑英在一起的决心。两人恢复联系后,感情比之前更甚一层。

刘剑英安慰林琴说:“你父母虽然不同意,但是你不用担心,我父母肯定会同意的。”可是,他想错了。

当刘剑英跟父母宣布自己要结婚的决定时,就出现了前文开头的一幕。八十多岁的老父老母先是震惊,然后骂他“发昏”,坚决表示反对。“现在社会上这种女孩太多了,都是不正经的,想骗你的钱,你怎么比我们还要糊涂。”其他的兄弟姐妹知道刘剑英的事以后,也都凑过来给他做思想工作。“现在社会上没什么这么好的人了,她嫁给你,无非就是图上海户口和房子。”“她如果真的如你说的那么好,堂堂月薪好几千的大学生,那凭什么要嫁给你啊?”“越是知识文化多的女孩,越是要防着点,她们的心机可重了。”……无论刘剑英怎么解释,大家总能找出一大套理由来辩驳他。

刘剑英的父母一直很宝贝这个小儿子,其他事情都可以答应他,可是在这件事上,他们说什么也不答应。刘剑英想不通父母为何如此耿直,之前家里人一直担心他老了之后没人照顾,想要安排他去敬老院,现在他找到了一个年轻能干,又善良温柔的女孩,下半辈子有人照顾了,那不是很好吗?为何大家都不能相信林琴的为人,不能把未来想的光明美好一点呢?

林琴在得知刘剑英家人的态度后,一方面很伤心,一方面也很坚决。她给刘剑英的父母写了封承诺书,如果将来有一天离开刘剑英,她一分钱也不会要。刘剑英的父母看了承诺书后,对林琴的态度稍有改变,但还是不同意这门婚事,他们始终认为儿子找个年纪那么小的姑娘,肯定是一时冲昏头脑。

两边家人都不赞同,把结婚所需的户口本都藏了起来,可刘剑英和林琴还是铁了心要结婚。他们去当地的派出所打了单身证明,2011年元旦,他们去民政局办理了结婚登记。没有新房,没有拍婚纱照,也没有婚宴,更不会有什么新婚蜜月旅行,刘剑英觉得很对不起林琴。他拿出积攒的两千多元钱,想给林琴买个戒指,可是她说什么都不要,“我不喜欢戴戒指,买了也白买。”最后,刘剑英想了想,花了几百元,将自己写的几十封情书集定成册,作为一份特殊的结婚礼物送给林琴,礼物虽小,却很有纪念意义。

年过半百喜得子

新婚之夜,刘剑英拉着林琴的手说:“虽然我们的父母家人不赞同这门婚事,但是总有一天,他们会理解支持我们的。”林琴点点头。

人生五十而知天命,刘剑英在56岁时找到心仪的灵魂伴侣,对他来说是件天大的喜事。因为难掩心中的激动,当晚,他就把结婚的喜讯公布在了“心灵俱乐部”的网站上,笑呵呵地对林琴说:“你看着吧,我们的朋友会来祝福我们的。”可是,半小时过去了,1小时过去了,一条祝福的短信都没收到。他们一直等到半夜12点,仍是一条消息都没有。之后的几天,也没有。有些俱乐部会员在得知此事后,对刘剑英的为人有了点看法,日后聚会都借故不来了。此事让刘剑英又一次很受伤……

好在日子是过给自己看的,刘剑英和林琴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别人,在这段婚姻中,他们是真心相爱的,谁都没有骗谁。婚后,他们出去借房子单过。没多久,刘剑英不小心摔断了腿,躺在床上动弹不得。林琴放弃了刚刚找到的工作,一心一意24小时贴身服侍他,买菜、做饭、洗衣服、擦身、端屎端尿……就连刘剑英的老母亲,在一旁看到林琴这样细致周到的照顾时,也被感动了,她悄悄地跟儿子说:“你真是好福气。”

2012年底,刘剑英的老父亲去世。追悼会上,林琴默默地站在丈夫的轮椅后,推着他走来走去,刘家媳妇的表现受到了其他家人的认可。刘剑英同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慢慢融洽,几个月后,大家围坐在一起吃了顿饭,算是迟到的一场婚宴。

刘剑英的“心灵热线”从没间断过,坚持到现在已经有十几个年头了。林琴来上海后找了份工作,月薪有两三千元。他们俩好像是对过着世外桃源日子的夫妻,平时不逛街,也不看电影,生活上非常简朴。每天吃过晚饭,他们的娱乐活动就是读书聊天,从结婚保持至今。唯一的花销和社交活动就是每月搞一次俱乐部聚会,大部分会员在和刘剑英夫妇的相处中,慢慢接受了他们,送上了迟到的祝福。

前不久,林琴发现怀孕了。这对刘剑英来说又是个天大的喜讯。可是,当他把这个喜讯告诉家里人后,他们又开始替刘剑英担心了。“如果她将来不和你过了,你一个人带着孩子,怎么办?这个问题你考虑过吗?”“你们现在的经济情况又不好,怎么养孩子呢?”“没有老人帮忙,以后靠你们两个怎么带法?”……老母亲也是忧心忡忡,这个善良的老人有一部分其实是替林琴担心,这个姑娘年纪轻轻,以后既要照顾残疾老公,又要一个人带小孩,她可吃得消?对于这些,林琴其实都考虑过了。她对刘剑英说过:“你总是要走在我的前头,我希望有个孩子,这样等你走了后,我也就不会孤单了。”至于养大一个孩子所要花费的心力,她觉得完全可以承受……

不管如何,孩子来了,总是一件好事。刘剑英觉得自己一下就年轻了好多,精神焕发,做的家务活也比之前多了。现在,每天吃过晚饭,他不仅和林琴聊天,还会和她肚子里的小朋友聊天,用他最擅长的谈心方式,轻轻地说:“宝宝,你知道吗,虽然我们家现在的条件不太好,但是爸爸以前看过一部电影叫《列宁在1918》,里面有两句最有名的话:面包会有的,牛奶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

上一篇:美国姑娘飞回中国与患病爱人共叙天伦 下一篇:小菊阿婆领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