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钢琴演奏中放松问题发展的历史性综述

时间:2022-10-20 04:21:07

有关钢琴演奏中放松问题发展的历史性综述

摘要:在钢琴演奏中,手指和手以及身体各部位都应处于自由和舒适的状态,这种状态被称之为“放松”。良好的放松状态的获得,是钢琴演奏成功的保证。关于放松的问题现今仍然是钢琴演奏中研究的热门话题,本文将从西方与中国钢琴演奏技术发展历史的角度入手,阐述放松问题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并探讨对钢琴演奏中放松问题的认知与理解。

关键词:钢琴演奏;放松问题;历史发展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0)04-0055-01

放松是钢琴演奏的重要基础,是获得娴熟的技巧、优美的音色的前提。在钢琴演奏过程中,缺少放松,就不会拥有灵活的手指,甚至会感到手的疲劳、僵硬,进而严重限制技术的发挥,最终导致演奏的音乐缺乏生命力。由此可见,放松与钢琴演奏不可分割,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西方及中国钢琴演奏技术的发展历史进行回顾,了解其中放松问题的发展过程。

在西方,放松问题从提出到逐渐发展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17世纪到18世纪――放松问题表现在手型的运用上,18世纪到19世纪――放松问题表现在手指、手腕及手臂的运用上,19世纪到20世纪――放松问题表现在生理学与心理学方面;而作为一种外来艺术,钢琴演奏在中国的发展时间并不长,放松的问题大致经历了向西方学习和产生民族特色的理论两个时期。

一、西方钢琴演奏技术中放松问题的发展

(一)17世纪到18世纪――放松问题表现在手型的运用上

在这一时期,钢琴这件乐器的发展并不完善,有关钢琴演奏的理论也不成熟,但放松的问题已然随着钢琴演奏技术的产生而产生了。

最早提出有关键盘乐器演奏方法的是意大利人狄鲁塔,他指出弹琴时“正确的手型应当是手指自然弯曲并放松地贴在琴键上”。而在将近一个世纪后的德国作曲家约・塞・巴赫也有相似的见解。据记载,巴赫在演奏时,手指的动作极小,几乎难以察觉,甚至在最难弹的乐句时,手仍然保持着自然的手型。

由此可见,这时放松的问题表现在手型方面。在弹奏时,手指和手掌呈现出自然的、半弯曲畹氖中褪怯敕潘傻淖刺分不开的。所以,在现在的演奏中,放松仍要求正确的手型,但更进一步说应当是在寻找一种松弛的状态。

(二)18世纪到19世纪――放松问题表现在手指、手腕及手臂的运用上

在这一时期,钢琴演奏技术已经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对于放松的问题也逐步涉及到更多的方面。

巴赫的次子卡・菲・埃・巴赫主张在演奏时用拱形的手指,放松的肌肉和自然的姿势。而莫扎特在演奏时则保持腕部柔软,像他自己所说的“像热油滚动般地”进行演奏。那么这时,放松问题已经开始涉及到手腕的运用了。在贝多芬的演奏中,他提倡把手臂、手腕的力度和指力有机结合起来,这就使手腕和手臂得到了初步的解放。之后的李斯特则将演奏与手指、手腕、手臂,甚至整个身体都结合起来。

通过以上我们发现,在这一时期,放松问题已经成为钢琴演奏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人们正试图把它与手指、手腕及手臂的运用结合起来,并根据自己的演奏经验进行研究。

(三)19世纪到20世纪――放松问题表现在生理学与心理学方面

在这一时期,人们已经将放松的问题从个人演奏与教学中的经验上升至理论研究的层面,开始对其做系统的说明和阐述。

首先是德国的德培提出手的“肌肉松弛现象”的观点。之后,莱谢蒂茨基进一步运用德培的理论指出在演奏时,整个手臂要充分放松,利用自然重量落键,自然地把手臂的力量平稳、顺畅地输送到手指,从而进入自然舒展的演奏状态。由此可见,莱谢蒂茨基已经发现放松问题在钢琴演奏中的重要性,并将弹奏过程中的放松问题做了详尽的解释。在这之后,美国的奥特曼指出了钢琴弹奏中肌肉的放松与紧张之间存在着辩证关系。他认为在演奏时一部分肌肉处于放松状态,另一部分肌肉则处于必要的紧张状态,应通过协调的用力方式,取得放松和紧张之间的平衡。奥特曼是通过分析钢琴演奏的生理过程,将演奏中的放松与紧张的问题,科学、理性地揭示出来。继他之后,另一位美国钢琴家舒尔茨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发现通过协调运用手掌部位的小肌肉,可以使手指更加灵活,手掌、手腕更加自如,弹奏状态更加放松。

在此之后,人们对放松问题的研究,不仅仅停留在生理学方面,也将其提高到心理学的层次来解决。研究表明,恰当的心理控制对于放松有着极大的影响。所以,现今在探讨有关钢琴演奏中的放松问题时,大都是从生理与心

理两个方面去分析的。

二、中国钢琴演奏技术中放松问题的发展

(一)向西方学习时期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50年代,许多中国钢琴教师还一直要求学生只用手指进行演奏。之后,许多苏联和东欧国家的钢琴家来华讲学、演出,使中国迅速掌握了先进的钢琴演奏技术。将“放松“这一概念引入到钢琴演奏中,要求运用放松的手臂进行演奏,手指也要放松,使手臂的重量自然地落在键盘上。

(二)民族特色理论产生时期

从80年代初期开始,中国钢琴界开始对钢琴演奏理论进行专门的研究,并对演奏中的放松问题进行科学的解读。上海音乐学院的廖乃雄在他的论文中指出,应掌握科学的弹奏方法,并把按键发音的动作和用力的过程与肌肉放松的过程结合起来。之后,应诗真在《钢琴教学法》一书中在论述演奏技术的方面时,提到了放松的问题,他认为弹琴时关键是要将重量自然地送到指尖,手掌和手指都不能紧张,触键快,放松也快。手指应一直处于积极的状态中,但绝不是紧张。在李嘉禄写的《钢琴表演艺术》一书中,把演奏中的放松问题专门列为一章,作出详细的论述。他指出钢琴弹奏的感觉就是一种有控制的放松,它是指演奏者的手指,腕部,臂部包括身体的各部分的一种内在的,很自然的感觉。而这种感觉应是尽可能的通过练习乐曲,寻找产生优美音乐效果的内在感受,反复实践方能巩固。

在上个世纪末,由于中外文化学术交流的兴起,中国钢琴界在对钢琴演奏进行进一步的探索中,产生了富有民族特色的演奏理论,从而有利于解决钢琴演奏中的许多问题,特别是放松的问题。他们用传统文化(气功)原理来解释钢琴演奏过程,赵晓生的著作《钢琴演奏之道》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认为,世界著名的钢琴演奏家的演奏都是达到了全身浑然一体的高度和谐、放松、协调的“气功态”。而放松,在他看来是将人体调节到最佳的统一状态,是心静气沉,气要向下沉至丹田,全身才能松弛。他指出,演奏时应当全身协调一致,气息贯通,极端放松,保持内力,充分准备,集中爆发,迅速放松,再次准备,如此循环反复,构成一个漫长的“气息―内力―爆发―放松”链。

通过对西方与中国钢琴演奏中的放松问题进行梳理,我们发现人们最初是从弹奏方法中总结自己的经验,将其升华为理论,继而站在科学的高度,理性地分析放松问题的原理,并指出在演奏过程中的原则和方法,之后又将这一技术性问题与头脑结合在一起,并把心理活动的支配与控制作用也挖掘出来,层层剥开“放松”这一问题身上的迷雾,使演奏者与学习者对放松问题有了更为清晰和合理的认识。

最后,也谈一下作者对放松问题的理解。“放松”一词中的“放”,指的是力量的释放。首先,这个字为我们指出了力量的运用方向,根据不同的音乐作品,不同强度和力度的需要,将手臂或是全身的力量,源源不断的输送到指尖,将力量集中于指尖。这就像是在肩膀上放一个小球,让它顺着手臂滚落到手指处,最终到达键盘上。其中,小球就是前面提到的“力量”,手臂、手腕与手指能否使小球平稳到达键盘上,需要的是它们之间的配合。而在这过程中,更为重要的是要“松”。“松”指的是力量释放时,整个身体的状态,要保持松而不懈的自然状态,尤其是从肩关节到腕关节,每一处都不能出现紧张,要让力量畅通无阻的到达指尖处。这就需要用自己的能力去控制,去积极地找寻弹奏时自由和舒适的感觉,并把这种感觉形成为一种状态,这种自然的状态便是我们所追寻的“放松”。人只有在这种放松的状态下,才能掌握和表现自己的钢琴技巧,驾驭钢琴,从而自由地进行演奏。

参考文献:

[1]周薇.钢琴教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J].钢琴艺术.2005(04).

[2]卞蒙.中国钢琴文化之形成与发展[M].北京:北京华乐出版社.1996年版.

[3]应诗真.钢琴教学法[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0年版.

[4]李嘉禄.钢琴表演艺术[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3年版.

[5]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社.1997年版.

上一篇:浅谈展示设计与人类“五感”体验 下一篇:多维影像互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