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敬的黄冈人

时间:2022-10-20 03:36:56

黄冈师范学院附近有家麻辣烫,前几天我出差到那儿就进去吃了餐麻辣烫。正埋头吃时,厨房传出一名中年妇女念小学试题的声音,循声看去:原来,老板娘正教她儿子做试题。彼时,她儿子正在厨房一个简易的桌上埋头做作业。老板娘教育她儿子的声音很大,但很专注。

不一会,隔壁沙县小吃的一名妇女,怀抱着个小孩走了过来。看到麻辣烫的老板娘正指导她儿子学习,她说了一声:“你孩子真听话,我那个老大总是玩手机,玩平板电脑!”

听得出,她们分别是湖北黄冈人和福建沙县人。随后,她们的对话开始了。下面,我分e用黄冈妇女和沙县妇女来简称吧:

黄冈妇女:你不要让他玩手机嘛。

沙县妇女:我也不让他玩啊,就是做完作业才给他玩。

黄冈妇女:做完作业也不能给他玩,你给他玩以后,平时做作业,他也想草草结束,以便早点玩手机。做作业时,心里也想着玩手机这事。

沙县妇女:不给他玩,他就哼哼唧唧个不停,很烦人的。

到此,她们的对话没有再继续下去。但是,黄冈妇女教育小孩,确实有一套,狠狠戳中了孩子的心里。

黄冈人就可怕在这里。即便他们中的一些人,现在可能身处社会底层,但还是没有人敢看轻他们,这就是教育的魅力。听着她们的对话,让我对黄冈人肃然起敬。

这样的场景,在黄冈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感受到。比如新华书店里,很多人安静地看书。比如市场里,一些小孩放学回来后,就在父母的菜摊边专注写作业。

黄冈师范学院教授袁小鹏告诉我,他的一个同事,因为小孩去了黄冈中学上学,从高一起,同事一家就撂下自家不住,跑到黄冈中学的陪读楼租房陪读。事实上,黄冈师院距离黄冈中学不过1公里的直线距离。

类似情况,在黄冈中学附近的珠明山社区随处可见。在珠明山社区,我在一家理发店剪头发的时候,理发师是一名妇女,她告诉我,“我女儿在黄冈中学读书,今年6月参加高考,我就是陪读的。”

这名理发师妈妈原本是在黄冈市浠水县开理发店的,三年前,她女儿上了黄冈中学后,她就把在浠水县的理发店给关了,然后来到黄冈中学附近租房陪读,同时就在租房的门店里开了理发店。至今三年马上就过去了,她也将在女儿高考后,离开这里回到浠水县。

在黄冈中学陪读楼里,我发现都是些头发花白的老奶奶、老爷爷在陪读,他们中,年纪最大的75岁。他们平时主要给孙子或孙女买菜、煲汤、做饭、洗衣服。

在黄冈市教育局,一名工作人员也告诉我,他有个同学在黄冈开服装店,同学的女儿天生胆小,他同学为给女儿壮胆,从小让女儿在服装店门口当街背诵、读书,一开始引来路人驻足观看。但时间长了,孩子的胆量也就上去了,周围的人也见惯不怪,反而对此充满敬畏。

在黄冈的种种见闻,让我想起我老家。我老家在广西平果县,每次回家,我几乎没有看到谁在闹市读书、学习,回到农村,孩子不玩手机就聊天。

过去,强调知识可以改变命运的年代,确实让一些人埋头学习。现在,老家的很多人认为,即便读书了,也不一定有好未来,所以很年轻的时候,就随大流去广东打工。一辈子,就这样不断重复他们父母的人生。

读书改变命运,是功利性导向。真正的读书和学习,不应该有功利性,读书应该是一种自觉和自发的行为和修养,不是为生活、就业或跻身于某个阶层,这才是读书的本质和意义。

只是过去,父母、老师或社会环境,都习惯把读书和命运捆绑在一起,比如“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等等,就功利地把读书和女人、金钱挂在一起。当很多人发现读书也不能讨个美女,也不能让自己富有,甚至有读书人还是光棍或穷鬼时,也就对读书的功能和作用产生怀疑。

但是,读书本身就不是要去解决这些功利性的东西,读书是很纯粹的行为,读书承受不了世俗赋予她太多的功能和目的。

坦白说,无论是黄冈或别的什么地方,现在已经不是那个不读书就没有未来的年代,读书也不是唯一出路,但人家还对读书保持敬仰,保持热情,这恰恰是黄冈人最可敬的地方。从这个意义上说,黄冈尽管多年没出高考状元,但他们对读书、对知识的敬畏,足以让黄冈产生比状元更可敬的威力。

上一篇:建设全球资源配置中心,广州大突围 下一篇:奥普拉:你的成就在于每个你曾接触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