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臭椿沟眶象的发生与防治

时间:2022-10-20 03:01:25

摘要 介绍臭椿沟眶象的形态特征、生物学习性、危害特点,并提出防治方法,以为臭椿沟眶象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 臭椿沟眶象;发生;防治方法;宁夏

中图分类号 S763.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4-0120-01臭椿树干通直高大,树冠圆整如半球状,颇为壮观,叶大荫浓,秋季红果满树,适应性强、萌蘗力强,具有较强的抗烟能力,是宁夏黄河平原行道观赏、工矿区绿化和盐碱地水土保持及土壤改良的优良树种,也是宁夏山区山地造林的先锋树种,在宁夏平原造林绿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臭椿沟眶象又名椿小象甲,属鞘翅目象甲科隐喙象甲亚科沟眶象属,危害臭椿根部的树皮和树干的木质部,轻时造成树干腐烂、掉皮、流脓,严重时造成树势衰弱以致死亡。臭椿沟眶象的危害具有隐蔽性强、传播快、防治难度大等特点,其对臭椿的危害性不亚于天牛对杨树的危害[1-3]。

1999年,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各地掀起了绿化造林的热潮,臭椿沟眶象通过调入的千头椿苗木侵入到银川市,并随着苗木的调运迅速扩散至银川、石嘴山、吴忠、中卫、固原地区,对园林绿化及农田林网造成了严重危害。臭椿沟眶象对宁夏臭椿的危害引起了自治区检疫部门的高度重视,2002年宁夏将臭椿沟眶象作为该区重点检疫对象,多次下发文件,严禁各地调入调出臭椿苗木。在宁夏林业检疫部门和当地群众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多年的防治,沟眶象疫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1 形态特征

幼虫:体长10~15 mm,有皱纹布于背部两侧,头部黄褐色,胸腹部乳白色;成虫:体长11.5 mm左右,体宽4.6 mm左右,头部有小刻点,额部窄,前胸前窄后宽,前胸背板和鞘翅上密布粗大刻点和白色鳞片形成的大斑,稀疏掺杂红黄色鳞片,体色黑色;卵:长圆形,黄白色;蛹:长10~12 mm,黄白色[4]。

2 生物学习性

作为常见的蛀干害虫,臭椿沟眶象在宁夏地区1年发生2代,越冬场所为树干内和土壤内,通常以幼虫和成虫形态越冬,次年4月下旬至5月上中旬幼虫化蛹,6—7月成虫羽化,羽化后开始取食嫩梢、叶片、叶柄等,7月为羽化盛期,成虫危害期1个月左右,经7~10 d卵期。孵化后先为害韧皮部,然后为害木质部,成虫熟化后在木质部坑道内化蛹,蛹期10~15 d。

3 危害特点

臭椿沟眶象主要以幼虫蛀食根部、根际、树皮和木质部。危害症状是树干或枝上出现灰白色的流胶和排出虫粪木屑,轻时造成树干腐烂、掉皮、流脓,严重时造成树势衰弱以致死亡。

4 防治方法

4.1 加强检疫

春秋造林绿化期,各地检疫部门要加大调运及产地检疫力度,从源头抓起,严防带虫植株调入调出。一经发现,应及时采取措施,严重受害株立即烧毁。

4.2 做好虫情监测和疫情资料归档

各地要完善病虫害虫情监测网络建设,定期开展监测预报工作,每年进行2次普查,准确掌握虫情动态,为科学防治提供数据。检疫部门要做好沟眶象疫情疫区资料的管理工作,及时掌握虫情变化动态,为科学规划提供依据。

4.3 提高认识,慎重规划

在造林绿化规划设计中,规划设计和苗木调运单位要提高认识,严格按照检疫部门归档的疫区档案资料,慎重规划臭椿的适栽区域和配置方式,尽量营造混交林。调运苗木的过程中,坚持就近调运原则,避免将带虫植株带入非疫区。

4.4 加强苗圃及林地管理

育苗和绿化单位要加强优质壮苗的培育和林木抚育管理工作,通过林业技术措施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性;同时,在管理中对受害严重、生长极弱的植株应及早伐除焚烧。

4.5 人工捕捉和杀灭

利用臭椿沟眶象成虫不喜飞、多在树干上活动及假死性(受到外界突然震动,害虫不动并坠落)等习性,于5月上中旬、7月底至8月中旬2次成虫盛发期,捕捉杀灭成虫。在有危害症状的树体上,用螺丝刀拨开树皮,捕杀幼虫。

4.6 物理防治

在成虫盛发期,在距树干基部30 cm处缠绕塑料布,使其上边呈伞形下垂,塑料布上涂黄油,阻止成虫取食、危害。

4.7 化学防治

5月上中旬、7月底至8月中旬2次成虫盛发期,在树干基部撒25%西维因可湿性粉剂、辛硫磷颗粒剂3~5 g/株毒杀,用50%辛硫磷1 000倍液灌根或喷雾,用绿色威雷300~400倍液喷雾;于5月底和8月下旬幼虫孵化初期,利用幼龄虫咬食皮层的特性,在被害处涂煤油、溴氢菊酯混合液(煤油和2.5%溴氢菊酯各1份);或在树干基部30 cm处打孔注吡虫啉、氯胺磷原液,大树3~6孔,小树1孔,每孔注药3~5 mL,然后用黄泥堵孔,以防治幼虫。

5 参考文献

[1] 王建国,郎杏茹,孙普,等.宁夏引黄灌区沟眶象及臭椿沟眶象生物学习性研究[J].宁夏农林科技,2011(12):33-34.

[2] 吴琼.臭椿沟眶象危害及其防治[J].甘肃林业,2011(6):36.

[3] 李娜.臭椿沟眶象的危害与防治方法[J].现代园艺,2011(13):60.

[4] 张桂兰.臭椿沟眶象的发生及防治[J].天津农林科技,2011(4):36.

上一篇:晋中市榆次区农村新能源建设 下一篇:对紫云英在秧板田应用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