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自课堂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践行

时间:2022-10-20 02:55:38

三自课堂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践行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教学的不断改革,教学方式得以改善和调整,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也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认可,并且积极在教学过程中开展探索和尝试.三自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文章积极从三自课堂教学模式推广的角度出发,探析其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关键词】三自课堂;高中数学课堂;应用

所谓三自课堂,是指以学生自我提问、自我设计、自我评价为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以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为主要表现形式,去探索课本知识,以达到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的目的.但是,由于长期受到传统高中数学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和学生在接受全新教学模式三自课堂理论的过程中,还存在重视度不足、实践性不强的问题.因此应该积极探析如何具体地将其运用到高中数学课堂中去.

一、自我提问,促进自学进程的发展和进步

从理论上来讲,数学研究的过程需要经历观察、试探和猜测三个环节,而学生的学习过程也应该遵循预习、课堂、反馈三个基本环节.在开展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灵活比较,引导学生进行自学,从而找到探索的切入点.例如,在“椭圆的标准方程”这一节中,在对椭圆的标准方程进行推导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进行自我提问,除了书本上的推导方式,还有其他的建系方法吗?其方程又是什么?学生进行自我提问,自我解决,从而有效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

再以“函数的表示法”课题为例,课题内容:函数的表示法,课题教学开展目标:了解表示函数的三种方法各自的含义,比较其各自的优缺点,针对实际情境的不同,选择对应的函数表示方法.为了很好地开展课堂,学生针对教材内容进行自我提问,逐步深入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中.教师引导学生自我提问:经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学习了有关函数的相关知识,明确函数的定义是怎样的?函数的三个基本要素是什么?再次,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发问:通过什么样的形式对函数进行相应的表示?具体可以用几种方法进行表示?学生自我提问,然后借助于书本知识以及自己的学习得到共计有三种函数表示方法,具体是解析法、图像法和列表法.教师引导学生对书本中的三个具体代表性案例进行系统的分析,然后引导学生对函数表示的基本方法进行总结概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进行自我提问,在生活是否可以用相应的方法进行表示呢?可以用一种方法进行表述,或者可以用其他的两种方法进行表示.学生在三种表示方式中对这些数学知识进行充分的学习.当学习完这部分知识之后,学生心中会对这些知识形成一个新的认识,自己会对这些知识进行相应的总结和归纳,同时可以探寻出创新性的表示方法,从而有效提高学生数学知识的学习能力.

在上述函数表示方式的学习过程之前,引导学生去回顾函数的基本含义及其要素,是为了实现学生能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去开展联想;学生进行自我提问,对具体的事件用函数进行表示,从而提高数学知识的学习能力.学生在经过自我学习之后,借助于多个事例对这三种表示方法进行充分的学习,由此意识到不同的表示方式都有着自己的优缺点,应该针对具体的情境创设相应的函数形式;学生最后对于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归纳,找到做的不足的地方.总而言之,在此过程中充分体现出了问“题――设计――反馈”这三个环节的特点.

二、自我设计,促进知识规律的深入理解

专题教学,也是高中数学教学中常见的课堂形式,其实也是充分利用三自课堂模式的最佳场所.以二次函数专题教学内容为例,具体的教学目标是以归类的视角,引导学生对于平时遇到的各种关于二次函数的问题开展探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具体的知识建构进行自我设计,从而对对应的规律进行总结.学生在自我设计过程中对高中数学二次函数的基本特点进行充分的了解,借助于解析式和图像特征的方式深入了解相应的数学知识.学生借助于书本实例的展示,设计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引出高中数学二次函数话题,从而对二次函数的含义、特点、规律与性质进行思考.设计的方向主要是单调性、奇偶性、最大值最小值等.学生经过系统的学习之后,借助于具体的二次函数案例,使用不同的方式对二次函数进行充分的解答,从而总结出二次函数的两个方面,一个是解析式,另一个是图像特征,并且在此基础上探析其在不同情境中,其有着怎样的不同效能.学生此时就会从代数推理和数形结合两个角度入手,去进行探析.例题1:已知f(x)=ax2+bx,满足1≤f(-1)≤2且2≤f(1)≤4,求f(-2)的取值范围.例题2:已知f(x)=ax2+bx+c,在区间[-1,1]上恒有|f(x)|≤1, 求证:(1)|c|≤1, |b|≤1;(2)|a|+|b|+|c|≤3.上述两个例题,以代数推理的方式来进行解答,往往可以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得到答案;至于数形结合的方式,可以以下面例题来进行:已知二次函数f(x)=ax2+bx-1(a>0),设方程f(x)=x的两个实根为x1和x2,(1)如果x1

三、自我评价,保证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

此次我们以在含参数不等式恒成立课题中的应用为例.教学目标:通过对于类似问题的总结和归纳,确定解决此类数学题目的基本思路,研究考试中教师考查的重点,使得学生可以更加积极主动去开展解题,避免出现与考试教学目的相互违背.教学过程:其一,教师通过出示近几年内高考题目中出现的关于不等式恒成立的题目,学生进行充分的学习,归纳和总结类似题目的特点,其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确定不等式恒成立的分类:含有参数的不等式恒成立和不含有参数的不等式恒成立两个方面;其三,明确建立不等量关系的主要方式方法:几何代数意义、判别式、变量的有界性等;其四,学生会在具体题目的解答过程中进行观察、思考和发现,对不同情境中出现的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其解题思路是如何的,并且在此基础上,以分组讨论的方式,实现对于知识和方法的提炼、诊断和整合,以达到自我反馈的目的.在此过程中题目选取应该尽可能反映出参数恒成立的常见类型,以保证学生能够对于复习题的类型进行全面的总结和归纳,这也是形成良好解题意识的关键所在.因此,要高度重视题目类型的合理选取,以知识总结的全面性为基本准则.下面我们从众多参数恒成立的问题中选取两种类型来进行探析.具体例题为:类型一,设f(x)=ax2+bx+c(a≠0),(1)f(x)>0在x∈R上恒成立 a>0且Δ

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价,找出自己在学习中呈现出来的优点与不足之处,找准自己的思维路线,针对类似的问题进行不同方式的学习,从而最大程度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复习题教学过程中,三自课堂理论能够发挥更大的效能.但是在此过程中,我们还应该注意以下问题:其一,复习题教学,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索的基础上,使得其能够对于相应的题目有着更加深刻的认识,并且在下次遇到类似题目的时候,可以准确找到切入点,去开展解题过程.简单来讲,学生是信息反馈的主体,是开展复习题总结和归纳的主导者.其二,在必要的情况下,学生针对不同类型的案例进行自我设计,将其归纳总结到相应考查范围中去,以便使其能够对习题有更加全面的了解.其三,学生通过长时间的总结和归纳,对习题解答思路有更加清晰的界定,应该成为复习题教学过程中的最终目标,并且在此基础上,学生对自己的归纳总结进行检查,找到自己原本解题思路中的缺陷和不足,并将其作为今后解题过程中的改进点,从而达到学生自我评价的目的.其四,将三自课堂理论运用到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还处于探索的初级阶段.对学生来讲,要适应这样的课堂模式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对于教师来讲,要保证做好这样课堂进程的引导者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应该从简单的题目入手,慢慢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意识和习惯,在此基础上全面地将三自课堂纳入到教学过程各环节中去,以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总之,三自课堂是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中比较符合素质教育的理念,是实现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增强,解题能力提高,实践应用素质不断提升的重要途径,积极将其运用到提问、设计、评价自我的过程中,是很值得尝试的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刘宝柱.如何全面观察学生课堂学习状态[J].吉林教育,2011(36).

[2]黄俊峰,袁方程.自主探究教学的一个案例――自主探究“杨辉三角”与二项式系数[J].中小学数学(高中版).2011(Z1).

[3]颜丽萍.有效的课堂设计活动要“五性”[J].中国农村教育,2009(Z2).

[4]赵萌,桂思强,杨静.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提问艺术的运用[J],中学数学杂志,2008(4).

上一篇:高中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选择性注意力 下一篇:转变学习方式 提高双边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