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

时间:2022-10-20 01:49:43

略论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高科技的推广,社会信息化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在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通过信息技术,获取多方面知识,从而认识社会的发展水平;另外,还应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并鼓励他们形成崭新的技能。本文旨在从方法的分类、适合的方法和有效的教学等三方面探讨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

一、方法的分类

1.讲授法

“讲授法”,即教师通过教学过程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一般是口头描述,有时会加入肢体语言,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运用“讲授法”,可引导学生源源不断地吸收知识,并积极地思考。

2.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法”,即在任务中掺杂一定的知识,并通过对学生的侧面引导,让他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主动思考和探究,从而由浅入深地获取并掌握知识的方法。在“任务驱动法”中,学生是主动的参与者。在任务的引导下学习,既符合信息技术的学习规则,又利于学生掌握多方面知识。

3.讨论法

“讨论法”,即在教师的指挥下,学生分成小组,互帮互学,并形成小组讨论机制。这要求学生在讨论之前分析和思考相关问题,并抓住重点。为了进行有效讨论,就要做好预习以及各项准备工作,以便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产生一定的思维碰撞,进而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同一教学内容。

二、适合的方法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学校的现有设备,并根据教学目的制订一系列教学计划,然后,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以使学生迅速地吸纳知识。具体有三点。

1.符合教学实际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既使学生掌握适宜的内容,又为他们的发展助一臂之力。另外,教师还可根据信息技术的变革,适当更改教学内容,以符合教学实际,从而使学生未来的发展得到保障。

2.实现教学目标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考虑教学目标。例如,对学生的思想性格、道德素质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当教学目标确定后,教师应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以实现教学目标。

3.以现实为依据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应以现实发展为依据,将崭新技术融入课堂教学,既向学生传授知识,又鼓励他们亲自参与操作,还注重提升他们的素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有效的教学

为了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教师应进行有效的教学。具体有三点。

1.主动探究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当教师在确定目标与内容后,可鼓励学生查找资料、阅读教材和动手实践,这样,既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促使他们主动探索,最终加深他们对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理解。

2.团队合作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互相交流。互相交流既可在学生之间展开,又可在师生之间展开。在互相交流中,学生可从用不同角度思考同一问题,既开阔思路,又拓展视野。互相交流旨在通过思维的碰撞,增强学生理解知识的能力,并使他们进行自主探究。

3.合作双赢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可定下一系列教学目标,并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可将一个大的目标任务分解成若干个小的目标任务,由每个小组完成其中的一部分),这样,不仅有助于发挥学生的特长,更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兴趣,最终增强他们的学习能力和竞争意识。

(作者单位:江西省都昌县任远中学)

上一篇:神圣白地村深深东巴情 下一篇:我读书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