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重大误解制度

时间:2022-10-20 01:08:39

论重大误解制度

摘 要:以民法的意思自治原则、公平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为基础建立的我国的重大误解制度,实为大陆法系的错误制度。然而由于我国《民法通则》和《合同法》关于重大误解制度的规定受一定现实因素影响,存在一定局限性,造成法官在判案时无所适从,甚至导致一些因裁量权扩大而造成的审判结果与民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理念相背离以及对民事主体民事权利的损害现象。本文旨在研究现行立法中重大误解制度的相关规定及存在的缺陷,同时参考、借鉴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错误制度的相关立法,从当事人的主观状态、错误的程度和种类、风险负担、信赖利益保护等方面进行探讨,提出完善相关立法的建议。

关键词:民法;合同法;重大误解;错误制度

中图分类号:D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0-0282-01

一、重大误解的一般考察

(一)重大误解合同的构成要件

1.表意人因误解做出了意思表示。这里包括三层含义。首先,误解必须是由误解方自己的过错造成的,而不是由于受到他人欺骗或不正当影响造成的;其次,误解须是表意方的非故意行为;第三,行为人必须做出了意思表示,其内心的真意必须通过表示于外,能够被人认知和评价。

2.行为人对与行为相关的事实产生了误解。主要包括对合同的性质、交易的相对方、标的物的品质、数量、规格和价值等的误解,其必须与合同的订立或合同条件存在因果关系,若只是对与合同订立无关的一般事项产生了错误认识,则不能构成重大误解。

3.误解必须是重大的。根据司法实践和相关立法,法官在解决纠纷时,主要是根据行为人是对什么产生的误解以及履行合同的实际结果是否给行为人造成了较大损失这两方面作为标准来衡量一个民事行为是否能构成重大误解。

4.必须是对合同订立时已存事实的误解。对于合同成立后或订立时尚未发生的事实是在订立合同时无法预见、不可评估的,其只能作为事务发生的前景来判断,按照一般性商业风险来处理,而并不属于重大误解的范畴。

(二)重大误解合同的效力

根据《民通意见》第73条之规定:“对于重大误解或者显失公平的行为,当事人请求变更的,人民法院应当予以变更;当事人请求撤销的,人面法院可以酌情予以变更或撤销。”

二、重大误解制度局限性分析

1.缺乏对意思表示错误的相关规定。重大误解制度的实质内涵就是在行为人因自己的错误做出了与真实意思相悖的行为时,可以撤销、变更自己的行为。这种错误不应由于发生的时间阶段不同而有不同的后果,即不论是在意思形成阶段就已经产生了的认识错误,还是表意阶段造成的表达意思的错误,因其实质上都造成了行为后果与真实意图相悖的结果,故而都应当属于重大误解,从而能够得到法律的救济。

2.未界定表意人的主观状态。即对表意人的误解是基于无过失、轻微过失、重大过失还是故意的心理状态未作出规定。如果行为人的主观状态为过失,但其过失突破了一般的尺度,达到了过分的、令人惊讶的地步,即重大过失时,若法律还给予其救济的权利,则必然会对相对方造成严重的不公平,不利于维护市场稳定和交易安全。

3.撤销权行使的主体不明确。虽然法律规定重大误解是可撤销可变更的民事行为,但对何方享有撤销权没有做出规定。从我国现有法律规定来看,享有撤销权的“当事人一方”应当理解为双方当事人中的任何一方,但是,在订立合同时,相对方在作出意思表示时并无错误,其在该民事行为中做出了真实的意思表示,可以说,因表意人误解造成的结果恰恰是其意欲发生的,对相对方来说,毫无误解可言。因此,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其撤销权应由做出了有瑕疵的意思表示的当事人行使,相对人并无撤销权。

三、完善重大误解制度的几点思考

(一)行为人的主观状态应以无重大过失为限

我国现行法律并未对当事人的主观状态做出限定,笔者认为,应当将行为人的误解限制在无重大过失这一范围之内。而认定一个行为是否属于重大过失的标准应当是,误解方欠缺一般人常识性的注意或轻微注意即可预见,而其怠于注意。

(二)明确享有撤销权的主体仅为存在误解的表意人

明确规定因重大误解而撤销或变更合同的主体仅仅为存在误解的表意人一方。如果合同双方当事人对合同的订立都存在重大误解时,处理方法可以参照英美法系关于错误对合同效力的影响的基本规则,主张合同无效。

(三)明确赔偿责任的划分

对于人身性合同,宜采用大陆法系错误制度中的主观主义原则,即任何一方的义务出乎其“意图”之外,则不受合同义务的约束,即是可以撤销的。其赔偿责任相应的按照《合同法》第58条规定的缔约过失责任的方式进行赔偿;而对于财产性合同,则比较适宜采取客观主义原则,即一个公开表达其意见的人必须承担他对环境错误估计的风险,使用信赖利益的责任赔偿方式来解决纠纷。以鼓励交易、维护市场稳定的同时能够起到警示民事主体在签订合同时应尽到小心、谨慎、全面周到的注意义务。

上一篇:大提琴演奏中弓法技巧对音色的影响 下一篇:浅谈里姆斯基·科萨柯夫和他的交响曲组《舍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