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相对论视角下探析摩梭人之走婚制

时间:2022-10-20 12:53:43

文化相对论视角下探析摩梭人之走婚制

摘 要:本文运用文献分析的方法广泛查阅相关资料对摩梭人的走婚制进行分析研究,从文化相对论的角度就摩梭人母权制和走婚制存在的历史原因进行分析,了解到其半游动半固定的生产生活方式为主要原因和谐平等的社会关系是其得以存在与发展的重要因素,以及其对摩梭社会不可替代的优点等进行分析,得出走婚制合理性的结论并将其与现代社会进行比较得出现代社会与摩梭社会分别适合不同的婚姻制度的原因及结论,充分验证了文化相对主义理论合理性。

关键词:摩梭人;走婚制;文化相对论

一、问题的提出

位于泸沽湖畔的摩梭人以独特的婚姻制度和生活方式存在于现代社会的现象一直为人们所关注,作为与当代一夫一妻制婚姻制度截然不同的走婚制度,一直是社会各界争论的热点。男女双方在白天心仪后,男子便会在晚上敲开姑娘的房门。褒贬不一的争论将这个与世无争的民族推上风口浪尖也使摩梭人的走婚制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主题。那么从文化相对论视角下又该如何理解摩梭人的走婚制度呢?本文就以文化相对论视角对摩梭人独特的走婚制度进行分析与研究。探究其走婚制存在至今的合理意义,并旨在解答大众的疑惑,使现代社会更加了解并理解这个特殊的民族。

二、文献回顾

在瞿明安, 施传刚主编的《多样性与变迁:婚姻家庭的跨文化研究》中提到了摩梭人独特的生活方式,该书从研究摩梭亲属制的人类学价值以及对于永宁摩梭人与汉族人的交往过程对摩梭人做了跨文化的人类学研究。

刘芳于2008年在《云南民族大学学报》中队摩梭人的婚姻家庭制度进行了人类学角度的解读,就摩梭人走婚制的起源存在原因及摩梭人马帮的铃声进行了形象解读。

西南大学杨林军在《南昌大学学报》中探索了明代以来纳西族走婚的分布特征及其成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描述了摩梭人的走婚习俗以及从历史方面探索了摩梭人走婚制的原因。

三、研究方法

本文章采用文献分析的方法对摩梭人的走婚制进行资料的查阅和分析且广泛阅读文化相对论有关文献,旨在以文化相对论角度评析摩梭人走婚制。本文就在广泛阅读相关文献基础上深入研究摩梭人的走婚制状态和文化相对论的主要思想,将两者结合起来。

四、文化相对论的起源

(1)各文化理论流派

首先将文化形成系统的理论的是英国人类学家泰勒(Edward Tylor)和美国人类学家摩尔根(Lewis Henry Morgan)。泰勒认为人类文化发展史是自然史一部分,较高级状态都是由较低级的状态发展而来,西方和东方都在朝着进步的方向挺进,而西方较早到达文明阶段。\+①摩尔根认为人类文化是经过顺序阶段演化的,世界各地的文化演化阶段基本相同,是可预定的。\+②关于文化理论的另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学派是文化传播论。\+③文化传播论者认为一个民族的文化由不同因素组成,并由于人类创造力与独立发明能力有限,很多文化是由其他民族传播而来。各项文化特质是由几个文化中心的扩散、传播发展演变而来。\+④历史接触与交流使文化相互传播,形成各民族不同文化。

(2)文化相对论

在文化进化论和文化传播伦之后另一种文化理论得到了广泛的认同,那就是博厄斯提出的历史特殊论。他认为“一般社会方式的科学研究,依据我们自己文化的调查者,应从一切价值中解放自己才对。”\+⑤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中提到了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共时性和差异性。尊重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差异性,从而否定文化价值的绝对性,反对用一种固定的值观念去评判另一个文化体系,主张一切文化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合理性都受到广泛的尊重。\+⑥

五、何为走婚制

摩梭人世居于泸沽湖畔的永宁、红桥、翠依等地,自南北朝时定居于此,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习俗(徐旌,1998)。摩梭人一直以来实行走婚制的婚俗文化,白天男女各自在家中劳作,男女产生好感便通过歌唱舞蹈等表达心意。夜晚男子便来到心仪女子门前表达爱意,女子若同意后便会欣然接受,两人即可一起过夜,清早男子则继续回到自己家中两人各自劳动,男不婚女不嫁。这种走婚制中男女所生子女由女方家庭抚养,跟随母姓,孩子没有明确而强烈的“父亲”的观念。(魏雷,2009)。

六、“主位”思想看走婚

文化相对论倡导在研究特定的民族文化时应秉持“主位”思想强调从被研究民族、文化角度出发理解他们的文化特征。研究摩梭人走婚制就应站在摩梭人角度分析探究其出现并一直存在于今的原因。走婚制象征了摩梭社会推崇的母权主义,这与其特定的生产生活方式有关。摩梭社会可以说是一种半游动半定居式的生活方式,游动性的生活方式也造成男性获得食物的不稳定性,而在这种情况下女性在相对稳定的领地中所做的劳动就显得十分重要。\+⑦

七、走婚制不可替代

首先走婚制虽然没有强制的法律规定,但阿夏的结合完全是依靠爱情为纽带,维持两人关系的是纯粹的感情。其次阿夏婚姻的结束过程也是十分简单的。男子不再登门或女子不再开门都意味着两人关系的结束。摩梭人并不会出现法律上的财产纠纷或“情敌”等现代社会中常出现的问题。第三,因为男女关系并不固定,所以摩梭人在对待生育问题上十分谨慎。同时不存在“私生子”等现象,每个婴儿都会获得平等的权利。第四,摩梭人淡化婚姻关系而强化血缘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会使孩子的成长缺少“父亲”的角色,但家族中的舅舅往往承担了这一角色和任务。第五,女子较高的社会地位和开放的男女结合方式使得摩梭人不会出现现代社会所出现的、性骚扰等现象。文化相对论所倡导的是尊重文化、以包容的心态看待不同文化并不等于接受认可任何文化。

八、走婚,只属于摩梭人

诚然走婚制是世代半游动生活方式和母权主宰社会的摩梭人的代表文化(刘芳,2008),它也只适用于摩梭人。走婚制避免了人与人间因感情问题而导致的矛盾。但是试想将摩梭人的走婚制实行于现代社会那将是什么样的一种场面?首先,当代社会中男性仍占据着更优越的地位。其次当代社会成员道德标准参差不齐,法律外在约束成为维护社会稳定最有力的方式,其中包括婚姻家庭的建立。若现代社会中婚姻的结合与分开都没有约束的话,乱性、滥情等现象必然无法避免。再次,在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的今天,利益在人们之间的关系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如此复杂的人际关系怎么能实行走婚制呢?文化相对主义并不等于接受一切,尊重和接受是两个概念。一种文化只适合于特定的历史环境因素,只适用于于拥有特定心理的人群,不可将其生搬硬套更不能片面的否定或支持某种文化现象。我们正确的态度就是怀着一颗尊重的心去看待这些各异的文化。

[注释]

① 参见郝淑翠《真伪之际:李约瑟难题的哲学―文化学分析》,山东大学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22页.

② 参见郝淑翠《真伪之际:李约瑟难题的哲学―文化学分析》,山东大学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22页.

③ 参见王铭铭《西方人类学思潮十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7―9页.

④ 参见王铭铭《西方人类学思潮十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7―9页.

⑤ 参见王铭铭《人类学与文化学说》,载于《国外社会学》,1996年第一期.

⑥ 参见郝淑翠《真伪之际:李约瑟难题的哲学―文化学分析》,山东大学出版社2010年12月版,25页.

⑦ 摩梭人家庭婚姻制度的人类学解读 刘芳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6期.

[参考文献]

[1]刘芳.摩梭人家庭婚姻制度的人类学解读[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08.

[2]杨玲.摩梭母系制婚姻家庭的和谐内涵解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2005.

[3]刘遂海.摩梭的母系家庭和阿夏婚姻探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2004.

[4]李晓斌、陈斌.摩梭人母系婚姻家庭的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4.

[5]和钟华.生存和文化的选择――摩梭母系制及其现代变迁[J].云南教育出版社,2000.

[6]冷雪松 莫梦笔 德骞次姆.永宁摩梭人婚姻家庭制度探究――兼与我国现代婚姻家庭制度比较,法制与经济,2012.

[7]杨林军.明代以来纳西族走婚的分布特征及其成因,南昌大学学报,2013.

[8]唐新民.永宁摩梭人婚姻家庭特点与经济发展关系探析,学术探索,2005.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山东 济南 250100)

上一篇:论艺术构思与想象 下一篇:“失语”与“祛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