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朗读能力

时间:2022-10-20 12:24:31

培养小学生朗读能力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它是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语言的一种阅读方法,也是用来表达情感的一种艺术技巧。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从一年级起,就应指导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培养朗读的兴趣。而由于小学生受年龄特征、心理发展水平的制约,最初的阅读活动只能是朗读,学生只有读出声音,才能把书面文字和它的含义联系起来。离开了朗读,就阻碍了思维,学生就难于理解课文。

一、加强指导

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朗读训练的基本要求。朗读时,应要求学生用普通话把每个字音读准确、读清楚,还要不丢字、不重复、不颠倒、不拖读。值得注意的是,平时还要指导学生区分方言和普通话。因此在朗读训练时,就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有的放矢,在每次朗读前,教师都要提出明确的要求,读后按要求加以指导,使学生知道哪些地方读错了,怎样改进。另外,在平时,要不时地纠正方言。

二、读中生情

根据课文内容的不同特点和思想感情的不同侧重,因文因段而异,精心选择指导方法。根据课文内容的不同特点和思想感情的不同侧重,因文因段而异,精心选择指导方法。

注重朗读,激感。一段感情丰富的文章,如果学生不能深刻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不同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即使老师范读得再好,播放的录音再好,学生也只能机械地模仿,形似而神异。没有“实感”怎么会读出“真情”呢?《丰碑》这篇课文有两段是描写将军感情变化的。当将军看到了冻死的战士衣服是那样的单薄时,将军大发脾气。要读好这一段,首先让学生搞清将军向谁发脾气?为什么发脾气?一是将军埋怨军需处长,对军需处长的严重失职而气愤:二是突出了将军对战士深深的爱,正因为将军“爱兵如子”才会发那么大的脾气。学生只有体会出这些复杂的感情,才能读好这一段。

三、感悟主旨

阅读能力的主要标志是善于理解,能够记忆,并有一定的速度,其中最重要的是理解,这个理解的前提是读,主要是朗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强调的正是读对理解的特殊意义。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多讲少读,重讲轻读,甚至只讲不读的现象十分普遍,许多教师认为:只要课文内容讲清楚,分析透彻,学生就能理解,读的问题可以安排在课前或课后去进行。其实这是一种误解,阅读教学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而且还应该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反复朗读,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去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掌握遣词造句的规律,并培养他们良好的读书习惯。例如《桂林山水》这篇课文,用了许多形象的比喻来写景抒情。表现了“桂林山水甲天下”这一中心思想。要想使学生体会和理解漓江水的“静、清、绿”和桂林山水的“奇、秀、险”以及“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等重点词句的丰富含义,最简便的方法就是朗读。朗读可以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可以使课文中的景物在学生心中“活”起来,从而真正体会到什么是“甲天下”。当然对于课文的精彩片段或某些短小的抒情散文,也可以指导学生背诵,以培养学生的语感,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四、情感升华

在训练学生朗读时,还可以凭借生动的语言文字、挂图或教师的手势,引导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使自己脑海浮现出具体、清晰、鲜明的形象,从而调动情感来读出真情实感。如朗读《舍身炸暗堡》一课中“在这万分紧急的关头,昂头挺胸……”这一自然段,教师要抓住“昂头挺胸、站、托、推、拉”词的理解,让不怕牺牲的形象深深印在学生脑海中,紧扣“钢铸一般的脸”、“像巨人一样”、“坚毅”这些词语,揭示坚定不屈,视死如归的高大形象。不怕牺牲的精神深深感染了学生,也丰富扩充了学生的思想感情,这样学生读课文就不难读出真情实感了。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多读、熟读,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文章,饱含追求真善美或针砭假恶丑的情感,有着丰富的思想教育的因素。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读懂课文,进入课文情境,认真、准确地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受到感染和启迪,促进学生知、情、意、行和谐发展。

上一篇:江西于都原教育局长受贿116万获刑12年 下一篇:农村英语教育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