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坛明星求学的那些事

时间:2022-10-20 12:14:25

姚明在上海交大开始了自己的学生生活。这位身高2米26、年过三十的大同学的表现深受老师的好评。姚明的数学课老师表示,大姚勤学好问、不搞特殊、下课还帮老师擦黑板!典型的“三好学生”。

正经八百地去大学上课,这对于姚明来说还是第一次。但实际上,姚明的大学生涯早在10年前就开始了。2001年,上海外国语大学向姚明颁发了证书,姚明成了上外的名誉学生,不过那是为了获得大学生运动会的参赛资格。姚明笑称:“别人寒窗苦读四年,才拿个毕业证,我两天就搞定了。报到一天,领毕业证一天,可不就两天嘛。”

“体而优则学”,体坛明星上大学早已不是新鲜事。不过,他们的求学之路并非都是一帆风顺。有人拿出自己在赛场上的拼劲,下功夫苦学并且学以致用,有人则纯粹是走走过场,混个文凭,还有人甚至连文凭都混不到,闹了个肄业。

最快捷

刘翔5年完成硕博连读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田径奥运冠军刘翔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刘博士”。这位在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获得体育管理学方向博士学位的“刘博士”学习效率相当高。

早在2001年,刘翔就成为华东师范大学的学生,雅典奥运会夺金后,刘翔免试毕业,并被华东师大授予“优秀学生”称号。随后,刘翔又被推荐免试参加华东师大的硕博连读。在训练和比赛之余,刘翔仅仅用了5年时间就获得了体育管理学方向的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

据悉,刘翔在华东师大攻读体育管理学方向的硕博连读期间,学校专门为其制订了周密的培养方案,有10名以上的导师为他提供“上门授课服务”。

最拖沓

王励勤10年未毕业

对于冠军级运动员而言,上大学并非难事,但要顺利拿到文凭却并非易事。比如乒乓球名将王励勤,2001年被上海交通大学录取,转眼10年过去,毕业仍然遥遥无期。

校方表示,因为王励勤对我国体育事业有着很大的贡献,学校决定耐心等待“大力”修完学分:“这些年王励勤一直都有比赛,不过现在他也开始为将来打算了。他已经是上海乒羽中心副主任,意识到自己必须提高文化和管理水平才能胜任未来的管理岗位。王励勤有空就来学校上课,他有着强烈的继续学业的愿望。”

普通学生完成本科只需4年,对运动员则放宽到6年,王励勤目前处于“进一步放宽”的范围。校方表示:“全世界就只有一个王励勤,我们对他放宽毕业年限,应该不会遭到体育迷的反对,也不存在影响教育公平的问题。我们对王励勤也秉承着‘严出’的标准,必须修满该修的学分,才能获准毕业。”

最刻苦

邓亚萍每天学习14个小时

在众多国内体坛明星中,乒乓球名将邓亚萍无疑是最刻苦和最成功的“求学者”。从清华大学学士到英国汉诺丁大学硕士再到英国剑桥大学的经济学博士,邓亚萍在求学路上的表现不亚于乒乓球运动场。她也是迄今为止国内运动员中取得最有分量学位的第一人。

“我过去也经常问自己,如果退役不当教练的话,去做什么事情。我当时想着,跟大学生去竞争一个职位,是没有办法竞争过的,所以应该去读书,去充实自己提高自己。”

自己的弱点在哪里?什么样的学习才是自己所需要的?邓亚萍在投身校园之前,早已对此有着清楚而理智的认识。

作为曾经叱咤乒坛的“女皇”,邓亚萍并没有选择退役后去当教练,而是走上了长达十一年的漫长求学路,她分别拿到了英语、当代中国研究和土地经济学的三个学位。这三个不同的方向,都紧紧地和她个人的发展、工作结合在一起。

“一开始因为发现需要掌握更多的语言才能跟别人沟通、交流,然后才能胜任自己委员的职责,所以学了英语。当发现学完英语以后,光会说话还不够,还要知道怎么去说,说什么,能够让别人采纳,让别人认同,这就需要更多的知识。既要丰富自己的知识,同时还要更好地了解中国社会的变化,所以硕士研究生阶段,就做了中国当代的研究,研究的是中国社会妇女的变化和地位的发展。”

在做博士论文时,邓亚萍正在国际奥委会工作。她发现,有一只“无形的手”在后边推动着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为何这么多的国家城市热衷于申办奥运会?除了政治因素、国际地位的提升,无疑还包括其中的经济效益。所以,邓亚萍的博士学位论文题目选择了《研究奥林匹克的商业价值》。虽然三个阶段都是不同的专业,但是其中的主线,始终贯穿于邓亚萍在国际奥委会服务的生涯里。

邓亚萍坚信“勤能补拙”,每天14个小时刻苦学习,在剑桥学习期间,她每天早上5点就起床,凭着这股在赛场的拼劲去学习,最终拿到了剑桥大学的博士学位。2009年4月,36岁的邓亚萍正式就任共青团北京市委副书记。去年9月,邓亚萍被聘为人民日报社人民搜索网络股份公司总经理。

最挂名

刘国正求学6年没有学分

刘国正是2005年9月进入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管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耐人寻味的是,经过事后调查,刘国正当时已经是河北师范大学大三的学生。一年后,他从这所大学毕业。

回头细看,这是一笔陈年糊涂账:也许,刘国正不知道一名大学生只能有一个学籍;而上海交大急于引进世界冠军,也无暇去关注他是不是在别处上学。于是刘国正没有念过一页国际贸易的书,便在交大的学籍上挂了4年,直到那届学生毕业的时候,交大发现他没有学分,只好将他和其他4名运动员一起除名。

上海交大体育系主任孙麒麟表示:“不管是世界冠军还是其他体育明星,一旦进入了上海交大,我们都要按照一个大学生的标准来要求,必须完成学校规定的课程,修满该修的学分才能顺利拿到学位。”

最VIP

一群教授围着丁俊晖转

“平时上MBA课程的教授们,要围着丁俊晖一个人转。”这就是丁俊晖的读书模式。在众多已经进入上海交大的体育明星中,丁俊晖无疑是大牌之一。

2007年进入上海交大的丁俊晖主修工商管理专业,不过由于这位台球神童赛事频繁,他的功课也被一拖再拖。不过近期,“失学已久”的丁俊晖回到上海交大,继续他的课程,根据上海交大有关负责人介绍说:“为丁俊晖开设的课程是和工商管理专业相关的诸如经济学、管理学类的。”

对于为何选择工商管理专业,丁俊晖的解释让很多人都看到了他对于未来生活的精确打算。据丁俊晖所在的众辉经纪公司总经理陆浩透露,他们对于小晖完成学业的能力丝毫没有担心。“我们会协同老师一起,让丁俊晖在交大的学业有个完满的结果。”

而丁俊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则表示,自己并没有对繁重课程有什么担忧,一直都脚踏实地的他对于学业的前景只用了十个字来概括――“现在会努力,前景不知道”。

最坦荡

王军霞看淡毕业证书

“上学就是为了学习知识,那张毕业证只是一个证明书,我一点都不在乎,我更看重能力! ”

王军霞回忆说自己曾上过4年大学,1995年、1996年在辽宁大学读法律,1999年、2000年在人民大学读法律,但最后都没有拿到毕业证书,如此结果既事出有因,也与王军霞的人生观有直接关系。

2001年,还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读书的王军霞发现自己怀孕了,经慎重思考,她觉得做母亲远比读书重要。对于没有读完大学的遗憾,王军霞看得很淡:以后有机会就读,没机会就自学。

王军霞满意于自己的现状,对很多奥运冠军追逐的高学历并不在意,“我的毕业证好像还是中专的,就是辽宁体育运动学校颁发的那个。我更注重能力,对书本知识只要我懂它就可以了。我以前选择学习法律就是觉得自己的法律意识太差,对自己未来发展不利。我有很多事情要做,我不可能放弃现在的一切工作,读书是学习,但人生实践则是更重要的学习。 ”

上一篇:在光棍年中的光棍节里 下一篇:绿城的记忆叫“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