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中职语文古诗词学习效果探析

时间:2022-10-20 11:29:46

提高中职语文古诗词学习效果探析

摘要:在中职语文中,古典诗词占有不少的分量。但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对古典诗词学习的兴趣不是很大。由于古典诗词的主要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鉴赏能力,所以,就这一课题,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探讨分析一下引导学生提高鉴赏古诗词能力的方法,以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语文;古诗词;学习效果;教学;方法

几千年以来,由于《诗经》,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受到中国的诗教传统的影响与浸润。古诗词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也是现今中职语文教学中重要内容之一。但当代中职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不是太浓厚,教师虽下很大功夫备课,但课堂教学效果却不是很好,所以,下面笔者就如何提高学习效果,谈一下自己的见解。

一、让学生了解作者生平,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孟子曾说过:“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因而,为了有助于我们鉴赏作者的诗词,了解作者的性格、为人及其生平等资料是必不可少的,从而更深刻、也更为正确的体会与衡量这些基础知识使学生对其诗词中所传达的感发生命的质量。例如,在对苏轼的作品《念奴娇・赤壁怀古》进行解读时,学生对于苏轼坎坷的宦海沉浮经历有了一定了解,这样,对于一个伟大的灵魂如何在矛盾失望的寂寞悲苦中挣扎,最终得以解脱,才能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人生境界得到进一步升华,对于转悲苦为欣愉、化矛盾为和谐。学生在阅读作者的其他作品“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时,亦能感悟到诗人的旷达和豪放派词的境界。教师可在对作者相关知识进行讲授时,介绍时可以以文本需求为中心进行讲授。同时,对课外阅读任务进行布置,对学生进行引导,在用现代网络的便利条件进行利用的同时,对诗人的相关信息予以了解,扩展自身知识面。

二、教授中注重对诗歌意象的解读

意象的含义就是找到一个客观的物体来对应情感,然后将情感化为可以感知的形象符号。对诗的感悟以及对意象的领悟都是意象不可或缺的因素。在诗歌发展过程中,多层次的内涵渗入某些意象、丰富的联想和历史性的回味是因为经过几代人不断地运用和转述加工。例如,杨柳,“柳”即“留”,留别之意藏于其中,折柳送别是古代人常见习俗,因而,常常出现在送别诗中,成为一种象征性的意象。譬如,时,“长亭”、“明月”、“杨柳”是《雨霖铃》这首诗词中最常见的三个经典意象,教师在讲授的时候可以进行对其进行重点介绍。学生也可以利用课外阅读时间,收集、整理诗词中常见的经典意象,然后总结,做到举一反三。

三、运用对比法,激发学生兴趣,打开学生思维

为了开拓学生的视野,在诗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恰当地使用比较法,恰当的使用比较法一方面学生对诗歌温故知新,另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其诗词鉴赏能力会得到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诗词鉴赏的时候,最终不再局限于一字、一词、一段。比如,教师讲授李清照的《一剪梅》时使用比较法,与王昌龄的《闺怨》进行对比。两首诗中表达的均是两位女子对自己远行的丈夫的思念,同样是思念,但是人物的性格还是有差别的。旖旎的、纯洁的、心心相印是表现在《一剪梅》中的爱情特点,相比其他诗词,别有风味。又思、又疑、又怨,又要自解是表现在《闺怨》中的女子主要情感。在不断的思念中日渐消瘦,怨气由此而生。鉴赏两首形象相同的诗词时,使用比较法才能让学生对诗词中细节描写有更深的体会,只有这样才能深入了解诗词中人物的性格特征,最终了解诗词中的艺术魅力。

四、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在“乐”中学

开设动手操作情境在诗词教学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时,教师需要优化自己的教学手段,知识的内化过程中,学生的手、耳、眼、口、脑等多种感官应共同参与,为了更好的掌握知识、培养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学生必须主动、活跃的去学习。例如,讲授《忆江南》时,学生感悟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之后,教师可以让其模仿写一首《忆故乡》,这样能调动学生潜藏在心中挥之不去的乡愁,然后再鼓励学生为该诗词制作个性课件,并在全班进行交流,这样,学生通过这种动手动脑的活动,既学会了新知,又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激活了生活积累。

五、学生对作品可以有自己的想法,进行个性化解读

个性化是在文章解读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特点。“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诗词鉴赏中个性化的表现更为突出。诗词中流露出的丰富意象与含蓄情感,再加上具有不尽相同的人生阅历以及不同情感体验的读者,所以很容易产生一诗多解的现象。教师在诗歌鉴赏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赏析诗词的兴趣,应该加强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个性化的解读,让学生的多向思维得到发散,从而让学生体会到诗歌的“新”“奇”。例如,《蒹葭》的主题究竟是什么,是真有那么一位痴情的诗人,是一段真实的情感经历?还是在一个深秋的清晨,徘徊在河畔的芦苇丛中,去追求一个幻影?历来都有有很多的解释。或者,是记述了一个梦境。亦或是借这种求之不得的情感来表达一种“可望不可即”的生活哲理。教师可采取抛砖引玉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思考讨论,得出自己的观点。

中职生对中国传统诗词文化有很强烈欣赏诉求,为了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精神,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授课老师应该改革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深刻体会并了解学生在诗词学习中的诉求,满足他们的好奇心理。相信有了这些改进,我们的中职语文古诗词课堂一定会是学生喜欢的所在;相信有了这些改进,我们的中职生在课堂上一定会有精彩的表现。(作者单位:鹤壁市机电信息工程学校)

参考文献:

[1]尹玉玲.中职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有效策略[J].文教资料,2012(9).

[2]马莉莉.《中职语文教学改革初探[J].职业,2011(30).

[3]易娜.中职语文中的古典诗词教学法论[J].职业教育研究,2012(11).

[4]蒋莉青.以画学诗――中职语文古诗词新教学方式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2(20).

[5]华.中职语文古诗词教学如何让学生获得审美愉悦[J].中国校外教育,2012(20).

上一篇: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浅谈 下一篇:浅谈高职院校射线检测实训室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