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图拉发薪制等

时间:2022-10-20 10:59:55

钱越赚越多,心也越来越累,商海跋涉,马不停蹄,您是否常常忙得忘记思考,那么请到商人驿站,舒展一下紧张的心情,然后轻装上路!

马斯图拉发薪制

巴西有一个家族式的机械加工企业,已经历经了三代继承者。现任董事长马思图拉是一个有做大事气魅的人。他接任后将企业规模扩大了将近一倍,员工数量也就有了相应的急剧增长。

有段时间,马思图拉发现企业的利润呈周期性的波动,每个月的第一个星期,业绩和获利均会下滑。这是企业扩大规模前从没有出现过的现象。马思图拉于是安排队人事部门负责调查。

两周后,一份调研报告摆放在马思图拉的案头。原来,前些时间员工扩招,企业招进了大量北部山区的青壮年。他们会在每人月月初发薪的那几天,下班后结伴去酒吧喝酒。北部山区的人喝酒有一种习惯,就是在酒里掺一些当地产的一种野果的汁液。添加了野果汁液的酒味道醇厚,口感很好,但是刺激性非常强,喝下去后人非常兴奋,酒醒后人却异常疲倦。为了招揽生意,酒吧老板自然是有求必应,专门弄来了北部山区的野果榨汁。因为是结伴去的,场面热闹,所以每次员工们喝酒总会过量。这就使得那几天上班时他们异常困倦,自然也就影响到了工作效率。

原因调查出来了,几个管理人员建议,要么找酒吧老板商量,让他们放弃在酒中添加野果汁的做法,要么将来自北部的员工开除。马思图拉否定了这些建议,他认为那是酒吧老板和员工们的权利和自由,自己无权干涉。他想从企业自身的角度寻找解决的办法。

经过考虑,马思图拉决定改革发薪制。他将原来实行的每月固定月初第一天为发薪日改为月初、月中、月末三个发薪日。当然,愿意在后面两个发薪日领取薪水的员工,可以相应多拿到半个月或者一个月的利息。这个制度实施以后,员工们再也不像原来那样在月初扎堆饮酒了,企业的效益又恢复到原来的良性状态。

万能的助理时间

在一家世界著名的咨询公司做咨询主任的朋友说,公司对所学专业、学历并不看重,看重的是思维和分析能力、想象能力等等。

开贸易公司的张总最近很兴奋,原来他招到一个称心如意的助理。

这位助理大学刚毕业,确切地说,前来应聘的时候大学尚未毕业。因见她话不多,但人挺诚恳,张总跟她签了约,试用期三个月。结果第一个月还没过,张总就提前让她转了正。

三件事情,使得助理的身价暴涨:

一是让她订早上九点左右的机票。在打了几十个电话后,她向张总汇报:公司原来签的订票公司价格还不够便宜,她找到几家更便宜的。然后把她的寻找结果E-mail给张总。是一个简单的列表,时间、航空公司、机型、哪个机场起飞,一目了然。这是以前的助理从来没有做到的事。

二是让她代收供货商送来的样品。大大小小一共几十件。她也列了个详细的清单,让供货商签字。这也是供货商们从来没有想到的事。样品嘛!

三是接到一个催款的电话时,助理当着张总的面对话筒说:张总出去开会了,等他回来我转告好吗?

虽然助理仅仅是一位大专生,但张总已打算再观察她一年,以后培养她做自己的副总经理。

在一家世界著名的咨询公司做咨询主任的朋友说,公司对所学专业、学历并不看重,看重的是思维和分析能力、想象能力等等。至于不同的专业,那不过是一些知识而已,是花点时间就可以学会的,但公司需要的那些“能力”,却不是花时间能够学到的。

虽然学历不高,张总的助理显然已经具备了某些可以让顶级咨询公司垂涎的能力。对于所有的老板们来说,能捡到这样的便宜,真是谢天谢地了。

同样是助理,我见过几乎可以把人气得跳楼的。那是一位设计师的助理。设计师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把手机交给助理。一个电话来了,助理拿给设计师,设计师无奈,拿起来说了两句;又一个电话来了,助理又拿给设计师,设计师火了:“你没听见我刚才对他说的话吗?他找不到来这里的路,肯定是又来问的,你告诉他就行了嘛!”

助理被他吓得泪都要出来,看着也挺可怜。可惜老板发薪水不是因为怜悯。一方面是成千上万的人找不到工作,一方面是一些职位空缺找不到好用的人。在这个职场里,真的就是有的人很好用,有的人很不好用,而且这的确关乎能力,而与学历、专业无关。

分钱实验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史密斯,曾设计了一个著名的“分钱实验”:A和B两个人共同来分100元钱,分的方法由A来决定,而分法是否通过则由B来决定。如果A的分法B能接受,那么各自拿钱走人;如果A的分法B不能接受,则两人一分钱都得不到。A选择什么样的分配方案,会使双方很快达成交易呢?

实验中,真正的博弈,其实不是人的智慧,而是人性。

有一个公司的老板对待手下的业务员,总喜欢重奖。每当业务员赚取5000元时,他只从其中提取1/5―1000元,而让员工拿走4/5―4000元。这样奖赏的结果是,业务员为此很感激他,工作积极性高涨,一个个如拼命三郎。

后来,有人对老板的这种做法不解,说,你怎么这么傻呀,你是老板,完全可以提取4/5,为什么只给自己留1/5呀?

老板笑了笑,这样给他解释:我现在有100名员工,每人提取1000元,一个月就是10万元,而员工仅仅只是4000元。重要的不是这些,而是我的重奖模式可以促使我的员工队伍快速扩展,最终受益最多的还是我自己。如果我多拿些,无可厚非,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势必会减弱,公司的发展速度减慢了,规模自然会受到影响,可能会一直维持在20人,而人才流动性反而会加大,用在员工培训和内耗的成本将会难以估算,这时候,就算老板从每个员工手里能拿到4000元,最终的收入不过8万元,如果再减去公司用在员工的培训和内耗的成本,实际到手则会更少,而且老板管理起来会非常累。更为危险的是,因为收入水平低,成长起来的人才留不住,而优秀的人才又进不来,公司最终会逐渐萎缩下去,到时候,烂摊子只有老板自己去收拾了。

原来,善待员工,其实就是善待老板自己。

被评为2007年度全国十大杰出青年的安踏掌门人丁瑞忠,在谈到他成功的原因时,这样说道:“51%与49%,是父亲教给我的黄金分割比例。他很早就告诉我,你做每件事情,都要让别人占51%的好处,自己只留49%就可以了。长此以往,可以赢得他人的认可、尊重与信任。”

把“钱”多分些给别人,对于我们来说,损失的不过是一部分很小的利益,赢取的却是别人的信任与支持,然而后者要比前者重要、珍贵得多。

把“钱”多分些给别人,表现出的不仅仅是一个人的美德―惠及他人,更是一种立身处世、成就大业的大智慧。

毒蛇为何会濒临灭绝

一日,我问一位捕蛇者:为什么毒蛇比无毒的蛇售价更高呢?

这除了毒蛇比无毒的蛇药用价值更高外,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毒蛇更稀少。捕蛇者说。

在蛇类,毒蛇是强者,按说,它应该比无毒的蛇更有利于生存,为什么数量反而更少呢?我不解地问。

捕蛇者告诉我,遇到一条蛇,看它有毒无毒,只要看它的行为就是了,无毒的蛇一般看到人就逃,而毒蛇看到人不但不逃,反而迎上前去攻击人。正因为毒蛇有“毒”这个强大的武器,所以才有恃无恐,处处攻击别人,侵害别人,然而,正是由于它们处处树敌,处处作恶,同时也遭到了别人的反击、报复和捕杀,目前,毒蛇的数量越来越少,有的甚至到了濒临灭绝的边缘。

作恶,看似伤害的是别人,但反过来伤害的却是自己。“多行不义必自毙”,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如此。

不求全胜

江是我的朋友。彼时我们还年轻,我和江都是刚入棋门,不谙棋道的新手。

我直白,赢了便喜,输了便躁。

江内敛,输赢与否,表情如一。

性格决定命运,江做了职业棋手,我成了业余棋手。

每次跟对手过招,江胜了便说侥幸,输了必自称技不如人。

江在比赛中总是拿第二名,要么第三名,全市比赛如此,全省亦如此。

有奖金的比赛,江胜两盘必输一盘,胜也不过是几目之胜,小胜。

外地棋手,偶尔到本市以棋会友,与江对局,过后必大呼失手,输也不过几目之输,小负。

除了几位好友和棋院队友,无人知道江是本市棋界顶尖高手。

高手,大多含而不露,隐而不发。他们给对手留有尊严,其实是给自己留有余地,给对手存有希望,也是给自己存有退路。

一个玩股票的朋友告诉我,股票最恰当的抛售时机不是最高值而是次高值,最适宜的建仓期不是最低值而是次低值。永远不要试图获取最大利益,其意义类似于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

过来人总结道,酒饮半酣正好,花开半吐偏妍;帆张半扇免翻倾,马放半缰多平稳。

他们明白,登顶以后趋势是走下坡路。

所以,棋界没有常胜冠军,战场无常胜将军,商场无常胜富豪。

上一篇:为父母解烦恼帮孩子提高成绩 爱心爸爸办托教班... 下一篇:古老工艺走红世博 兔年外销供不应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