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片雪花皆关情――浅析《祝福》

时间:2022-10-20 10:48:26

片片雪花皆关情――浅析《祝福》

在今天,当我们的学生只会坐在草地上,四十五度仰望天空的朵朵浮云时,谁还能理解昔日先哲心中的敬畏;当我们的学生嘴里哼唱的都是“有没有人告诉你我爱你……”时,谁还记得《祝福》中祥林嫂生命中的那一场场飞舞的雪花――题记。

前一段时间读到一篇分析《祝福》中雪的文章,深有感触。所以也想谈谈自己的一点拙见。

雪是大自然的精灵,洁白的雪,飘舞的雪,受到人们的喜爱。雪更是文人笔下的宠物,它承载着作家丰富的感情,肩负着某些特殊的使命。鲁迅先生在《祝福》里直接或是间接写雪的文字有十几处,这些文字或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理;或埋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漫天的雪花飞舞在小说情节发展的每一个关键之处,可谓“片片雪花皆关情”。所以,现在从文中摘几处,试做浅析。

小说开头第二段:“天色愈阴暗了,下午竟下起雪来,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漫天飞舞,夹着烟霭和忙碌的气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这里的雪很有韵味。人们常说“瑞雪兆丰年”。这里的雪下得很是时候,又正好是迎新、祝福之时,雪带给人们的是喜庆与祥和,但在“我”却是令一种感觉。“我”在年底回到故乡,但和鲁四老爷的关系不太好,只好独自呆在书房,这场雪将鲁镇乱成一团的同时也将“我”的心情搅得很乱。这场雪暗示了我的惆怅、压抑和焦躁的心理状态。这里的雪景描写除了烘托人物心理之外,还渲染了悲剧气氛,并预示了祥林嫂的悲剧命运。

“雪花落在挤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上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显得沉寂。”在得知祥林嫂的死讯之后,“我”心里有些内疚,于是决定离开鲁镇,在“闷闷的吃完一餐饭后”,呆坐在书房里。此时的“我”在一片沉寂中,静听外面似乎瑟瑟有声的雪花,心潮难平,既为祥林嫂的死感到不安,又对那些“活的有趣的人们”的行为表示愤慨。这里的雪大而厚的特点,“瑟瑟”则给人一种冰冷的感觉。雪花落地似乎有声衬托出了环境的寂静,又以沉寂的冬夜,烘托“我”强烈的压抑与悲愤之情。这段文字的尾声:“我静听着似乎瑟瑟作响的雪花声,一面想,反而渐渐舒畅起来”。独坐在发黄光的油菜灯下,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我”已把自己的责任开脱得一干二净,认为“祥林嫂总算被无常打扫的干干净净了”,以为现世“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当我们带着这样的心情,再去聆听雪花,同时瑟瑟作响,但此时带给自己的是舒畅和轻松,而非先前的压抑与悲愤。可谓悲也雪花,喜也雪花。

另外,从叙事的层面看,这段雪景描写推动了情节发展,引出小说的倒叙部分。也就是说在这样的典型环境中,祥林嫂的前半生帷幕在我们面前慢慢拉开。

“我单知道下雪的时候野兽在山坳里没有食吃,会到村里来……”着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体现了祥林嫂内心深处极度的悲伤与内疚。它暗含的意思是说:从前村子里发生过狼吃人的事,但那是发生在冬天下雪的时候,春天从没有过。课时阿毛的悲剧就发生在最让人想不到的时候。祥林嫂伤心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她认为是自己的不小心导致了阿毛的悲剧。于是那场雪成了她心中永远的伤痛。以致她每见人就不由自主的念叨起来。

“祥林嫂似乎很局促了,立刻收敛了笑容,旋转眼光,自去看雪花。”祥林嫂独语似地叙说不仅没有博得“善女人”柳妈的同情,反而遭到了她的嘲弄,连额头上的伤疤也成了被嘲笑的把柄。在柳妈不怀好意的追问下,祥林嫂的内心是很慌乱的,只好去看雪花,来掩饰自己内心的窘迫。“自去看雪花” 着几个字,暗示她在如此黑暗的世间已无法找到心灵的倾诉者。只能在雪花中于自己的苦难的灵魂对话。

在小说的结尾处:“我在朦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连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这里的雪花和连绵的爆竹声作为新年的装点,拥抱全鲁镇,给人们带来无限的“祝福”;但可怜的祥林嫂呢,飞扬的雪花夹着人们的祝福却无情的将她埋葬。小说在这里用乐景衬托出了祥林嫂惨死的悲凉。

很难忘记拄着竹竿,踉跄在风雪中的那个苦难的身影,曾经让我及我的学生们心湖有圈圈涟漪浮现。

所幸的是,在当下娱乐快餐文化阅读的环境下,我们的人文精神并没有完全流失。当《雨霖铃》在校学校里的一个个班级无数次的唱响,当昆曲在大学的校园一起轰动,传统的文化经典对于年轻的90后仍有磁石一般的力量。因此,我呼唤的是让我们的学生在阅读的世界里拥有更加广阔的胸怀。

上一篇:巧用电教媒体,优化语文教学 下一篇:物理教学中如何使用“导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