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时期如何有效加强高校师资培训水平的探讨

时间:2022-10-20 10:35:24

关于新时期如何有效加强高校师资培训水平的探讨

[摘要]伴随着现行高校教师培训体系无法满足高校教师全面发展的需求,高校教师质量出现了严重危机,因此,新时期高校师资培训工作正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从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出发,有针对地提出加强高校师资培训是有必要且具有现实性的,通过分析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有效加强高校师资培训水平的对策。

[关键词]师资培训 高校新时期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10-0192-02

目前,我国高校的教师培训途径和形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青年骨干教师研修班、社会实践、单科进修、短期或高级研讨班、岗前培训,另外还有国内外学者访问、网络培训以及出国进修等形式。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迅速,高校教师师资培训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高校教师师资培训在指导理念以及制度建设方面等存在的问题也日益显露出来。因此,在新时期下,如何有效提高我国高校师资培训水平、完善教师培训配备,将是高校师资培训管理者们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当前阶段高校师资培训中存在的困境与问题

(一)培训意义认识不深刻

对培训目标与意义是否能有正确的认识是能否有效开展教师培训的前提,但目前一些教师中,由于存在着功利性和片面性的思想,对教师参加培训的目的和意义认识不清。部分教师仅仅是迫于职务晋升和职称评定的需要而参加培训,不是抱着提高自己的教学与科研水平的目的去参加培训;或者认为只要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是否接受培训则无关紧要,轻视了对自己能力的培训,而仅仅重视学历培训。

(二)培训内容单一与模式老化

我国师资培训长期以来完全是一种理论上的培训,即忽视了对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技能等方面的培训,而仅仅侧重于理论知识的培训,以致教师的整体素质得不到提高。这就出现了很多教师虽在科研上有所建树,而讲课缺乏吸引力,教学能力较差的现象。由于教学效果不好,这对学生科研意识和专业水平的提高不利。这与师资培训仅仅按照上级文件和政策的要求敷衍了事,而不切实针对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教学能力不足的问题加以解决有关。

(三)培训管理理论薄弱

任何管理工作都需要相关的理论作为指导,这是由于“理论是实践的基础”。但无论是教育管理研究人员还是师资管理工作者,针对有关高校师资培训理论的探讨都比较少。造成师资培训管理理论薄弱的原因很多,首先,高校教师由于具有专业特殊、个别化程度高的特点,因而一些共性的问题不好把握,自由度大。其次,对教育管理研究人员来说,培训工作往往具有任务紧张、事务性较强、工作量大的特点,教育管理研究者似乎难于抽出一定的时间进行理论探讨与学习,而主要忙于处理大量的具体性的工作。因此,为了尽量使自己的工作合理可行,教育管理研究者大都靠多年积累的工作经验作为指导自己工作的理论基础。一些经验的师资培训理论尽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从培训计划的制订和培训方案的实施等方面都缺乏系统的理论认识和研究。

(四)缺乏合理的培训效果评价体系和科学的后续跟踪制度

需要建立健全师资培训评价体系及长期的后续跟踪机制,避免师资培训出现较大的盲目性。具体措施是在培训结束之后,可以以教师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教师对于培训内容的合理性、培训目标的明确性、培训方式的科学性以及是否对参加培训的教师的能力有显著提高。

(五)教师培训经费短缺

虽然和过去相比,现阶段各高校在师资培训方面投入的经费有了大幅度提高,但由于师资培训经费增长速度较慢,而培训中所耗费的各种费用上涨速度较快,因而有的高校师资培训经费甚至出现负增长的现象。同时,各高校对教师培训的经费投人参差不齐,有些地方高校甚至出现培训经费受到挤占和挪用的问题,因而许多高校整体办学水平不高,减慢了我国高校办学水平一流化、国际化的步伐。

二、新时期提高高校师资培训水平的措施

(一)深刻认识培训意义,明确培训目标,合理规划师资培训内容

高校应当在明确师资培训的近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的基础上,对师资培训制订出合理的规划。并根据师资队伍建设情况、学校整体发展规划、学科专业及建设情况等,有重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师资培训工作,既满足学校提高整体教师队伍的发展目标,同时还要尽量顾及教师本人的发展需求,使教师培训具有较高的效率和较强的前瞻性。

教师培训机构需要明确教师培训的真正需求和学校的发展目标,具体措施是应在培训之前深入高校与教师之中进行广泛与深入的调查,对参加培训的教师的专业知识、教学岗位、预期达到的目标以及职责类别等方面进行系统评价。根据这些调查的内容制订教师培训的计划、安排教师培训的内容,才能更有效的达到提高教师的整体质量。

教师应当消除功利性心理和个人主义色彩,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长远角度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理念,根据教师个人情况和学生的培养方向制订教学计划、确定具体培训目标,努力通过教师培训达到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和科研实践水平的目标。

(二)加强高校师资培训理论和宣传力度,提高师资培训管理质量

一个国家的师资培训是否成功的关键,取决于是否有科学的培训理论作为指导。当前,我国高校的师资培训还没有一个实践证明的科学的培训理论作为指导,仍是一种呆板的培训,非但不能调动教师进修的积极能动性,还会导致培训师资单纯成为满足晋升职称和设课的需要。这样不仅没有达到期望的培训目标,而且还会给高校师资培训带来更负面的影响。因此,要科学筹划、安排师资培训,必须有科学的培训理论作为指导,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以期高校师资培训真正实现高质量、高层次、高效益。

(三)完善培训管理体制,提高师资培训的效益

一方面,政策上应对参加培训的教师给予鼓励。不仅为教师参加培训提供经费上的大力支持,而且保证教师参加培训的时间;另一方面,要使培训考核机制规范化,健全考核指标体系,进行严格考核,以奖优罚劣。此外,使师资培训与教师评估、晋职等相联系,制订规范的培训质量评估、监督办法,着力提升教师培训的成效。

(四)对培训的形式与内容进行不断创新,提高教师整体水平

1.划分培训内容层次。师资培训要针对不同层次教师的能力与其所承担的教学任务,设定不同的培训计划,如为新近的没有经验的教师以及需重点培养的教师等设定不同的培训项目,以保证不同水平的教师都能得到提高。

2.扩大培训范围。当前,高校的师资培训的对象主要是专任教师,也可以把教辅人员、管理人员等的培训纳入到师资培训体系中来,以扩大师资培训的范围。不仅可以提高专任教师的教学及科研水平,而且还可以提高辅人员、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使实验水平和管理、服务和教学水平协调,以提升新时期高校师资培训质量。

3.培训模式灵活多样化。在培训形式上,在完善原有的教师学位进修班、国内外访问学者、高级研讨班、社会实践、出国进修和短期研讨班等各种培训模式的基础上,采取更灵活、更多样的形式,如让不脱产与脱产、学历与非学历、短期培训与长期进修和国内与国外培养结合起来。此外,还可通过开展各种专题讲座、学术研讨报告会、教学经验交流以及成果介绍等培训项目,丰富培训内容,加强师资培训的实践性。

三、结束语

对于各个高校来说,师资培训是一项关系到学校教师质量和学校长远发展的系统性工程,通过采取行之有效的科学培训方法和严格的管理体系与制度,使教师质量水平继续教育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不仅要着重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更要努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为了适应新时期高等教育教学的需要,要加强培养教师的科研水平、敬业精神、创新精神和教学能力等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刘长旭.对新时期高校师资培训工作的思考[J].中国高校师资研究,2011(5):26-29.

[2]杨光,张辰明.浅析如何加强高校师资培训实效性[J].长春大学学报,2012,22(12):1559-1563.

[3]贾继红.高校师资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5(7):140-141.

上一篇:大学英语拓展课程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下一篇:提高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