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19世纪俄罗斯民粹思想

时间:2022-10-20 09:22:34

简析19世纪俄罗斯民粹思想

摘 要:民粹思想代表的是具有典型意义的俄罗斯现象,这一思想贯穿了19世纪俄国各种文艺思潮和运动和核心。民粹思想主张知识分子应去体验和感受当时的农民生活,这也成为了民粹思想着重表现的内容之一。本文着重分析了俄罗斯文学中体现的民粹思想,以及俄罗斯文学中中民粹思想的本质。

关键词:俄罗斯文学;民粹思想;生存本质

处于十九世纪发展时期的俄罗斯文学除了具备一定的审美价值以外,其自身对于当时社会的思想意识和精神内涵也起到了特殊的阐述作用。正因为如此,当时俄国社会的多种价值观意识并非诞生于学术著作之中,而是通过文学艺术的形式表达出来。民粹思想正是当时俄罗斯文学中主要的发展流派之一。以农民思想和村社观念为主要推动力量的民粹主义注重的是平民化思想的传播,主张知识分子去关心和关注当时农民生存的本质和价值。此外,民粹思想还突出表现了知识分子济世救民的大爱情怀以及文学作品中显露出来的民生观念。这些思想对于当时乃至后世的俄罗斯文学创作都势必产生重要的指导与借鉴意义。

一、民粹思想在俄罗斯文学中的具体体现

民粹思想的产生源于俄国当时的社会思潮发展以及思想运用推动,其最初并不具备任何政治目的。随着“到民间去”运动的开展,民意党等组织纷纷确立,这才真正实现了民粹主义的政治化意义,并建立了属于自己的纲领和发展目标。农民和村社的双重话题成为了当时民粹思想盛行于世的重要原因之一,并得到了许多学者的争相关注。这在列宁的著作《我们究竟拒绝什么遗产》以及赛亚・伯林的代表作《俄国思想家》之中均有所体现。作品中纷纷肯定了民粹思想当中关于村社制度的阐述,并在文学创作过程中将这一制度完善和理想化,与资本主义制度的劣势形成鲜明的对比。

以农民为主的村社制度强调的是一种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念,这一思想在当时的农民阶层中产生了极大的社会反响,并获得了较多的支持者与拥戴者。因此,不少俄罗斯文学的创作中都将民粹思想作为一种实际的存在概念来加以描绘和颂扬。出生于俄国贵族地主家庭的巴枯宁就是民粹主义的忠实追随者之一,他将民粹思想中的村社制度视作为真理实行的根本准则,主张土地的分配理应归属于村社的安排之下。在众多民粹主义作家的笔下,村社制度的实行是理想社会的必然趋势,因此大多数俄罗斯文学中的民粹思想都将农民与村社的关系作为作品发展的主线来描绘,借此来扩大民粹主义在社会群体当中的重要作用。在尼・兹拉托夫拉斯基的小说《根基:一个农村的历史》当中,就极力描绘了村社制度的优越性,突出表现了民粹思想的进步意义。小说以描绘当时俄国社会村社的价值为基础,主人翁莫谢伊・沃尔克在挣到钱之后购买了属于自己的土地,并将自己的部分钱财放进了村社,便于贫困住户也能住进新村中来。在村社管理体制的变革下,旧社得到了重新的改造,新社强调大家互帮互助的原则,并在这样的管理模式下实现了农民的共同致富。这在他的另一部作品《金子般的心》当中也有所体现,都是关于民粹思想的歌颂与传播过程。民粹思想重视村社建设的公平性和平等性,强调个人思想必须在道德标准的限制之内,不应越过道德标准的底线。这一观点也得到了不少西方学者的支持,孟德尔就曾经说过:“合法民粹主义者珍视村社主要是因为,他们相信村社培养了他们所希望的合作或者‘社会主义’精神。”这一说法也道出了民粹思想的本质精髓和存在的根本价值。同时,民粹思想当中蕴含的社会主义涵义也是当时集体主义本位观念的一种尝试和探索。

然而,在经历了1861年改革之后,俄国村社的基本组织形式和主要职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部分富农把控着村社的发展命脉,他们不再将农民的利益作为根本的追求目标,而是通过愚弄农民的方式来牟取其中的暴利,的问题愈发严重。村社内主要负责人互相勾结,导致民粹派辛苦建立的村社制度名存实亡。这在尼・纳乌莫夫的作品《鱼市》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奸诈的卖鱼商彼得・马特维伊奇恐吓村长罗曼・瓦西里耶维奇,又对村社文书实施钱财贿赂,使得村社成为了自己的囊中之物,这正是对于现实生活的一种真实写照。又或是格・乌斯宾斯基的作品《土地的威力》当中,关于资本家对于普通农民的身心压榨的现象描绘,都是民粹思想逐渐走向没落的一种体现。处于这样的社会形势下,民粹派文学的作家们陷入了极其矛盾的处境之中。他们寄希望于道德底线的压迫下村社能够重回原本的纯粹,然而,资本主义思潮的入侵使得村社的建设已再无可能,民粹主义逐渐从人们的思想中淡化。在帕・扎索季姆斯基的作品《斯穆林村纪事》当中,就突出了关于民粹思想的惋惜与反省,主人翁科里亚热夫自己创办了村社信贷组织,但是经过一系列变革之后自己的努力成果最终落入了资本家手中,这一现象再一次说明了民粹思想的发展并不成熟,其体系的建立只是单纯存在于农民群体的臆想之中。在面对资本主义的入侵时,民粹思想也是摇摆不定的。虽然思想上极力抵制,然而在俄国1861年改革之后资本主义的思潮就已经渗透农村的建设之中,这也是民粹派思想所无力改变的现实。

二、关于俄罗斯文学当中民粹思想的核心解读

民粹思想之中,“人民”的概念被无限放大,成为了俄罗斯文学中民粹主义的核心内容之一。直至十九世纪下半叶,民粹思想中的“人民”涵义甚至被神化,并成为了民粹主义的精神核心。在俄罗斯文学当中,“人民”的含义不仅仅是局限于社会发展中的人,而是上升到了名族和种族的境界,是对整个俄罗斯民族的一种人性弘扬。这样的民族精神正是民粹思想中所突出的要义之一。民粹派重视人民群众的利益所得,对于农民的关注和同情更是最为主要的。无论是乡镇农民群体还是城市工人阶级都应该享受到同等的人格待遇。由此可见,关于“人民”问题的处理就成为了民粹派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这种人本主义的平民化关怀使得民粹思想在当时的俄国得到了广泛的支持,拥有着大批的拥戴者。此外,十九世纪的俄国知识分子也普遍认同人本主义的民粹思想,并纷纷乐于将这样的思想核心写入自己的文学创作之中,实现一种平民价值观的大众化发展。在民粹思想为主的文学作品中,作家们突出表现了生命的内在价值和自我存在的意义,通过对一些农民人物形象的描述来突出民粹思想“以人为本”的精神内涵。

关于民粹概念的实现是民粹思想的另一核心内容。民粹派将村社的建立看作是拯救农民命运的唯一出路,并始终认为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实现农民群体的共同进步。一种大众意识的灌输和平民精神的传递成为了村社创建的必要途径。在俄罗斯文学的民粹作家当中,不乏大量的平民作家,这一特殊的作家群体难以在社会生活中得到广泛的认可,这也使得不少作家形成了自卑的创作心理,极力希望通过某一种途径来释放心中的愤懑情感。民粹思想的传递正是提供了这样一种广泛而有效的方式,让作家深入农民群体的实际生活当中,感受他们的最迫切愿望,并通过文学作品的形式一一呈现。在东正教思想的影响下,这样民粹思想的传播范围更加广泛,影响的群体也日渐扩大。无论如何,这样的忧患意识是值得我们肯定的,从文学作品中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当时俄国的社会背景,更是一种真实文学情感的流露,在阅读的过程中增强了叙事的真实性。

民粹思想的概念很复杂,它既涉及到当时俄国社会的政治领域,又在普通民众思想当中广为传播,直接影响到当时俄罗斯文学的创作方向。民粹思想中两个核心词汇分别为农民和村社,这也是一种社会主义现象的本质体现。值得注意的是,俄罗斯文学当中的民粹主义并非代表的是某种政治运动,也不单纯是某种主观意识的体现,而更应该被视作为一种文学现象。对待这一现象的态度,我们坚持认为其含义中关于社会主义的概念是积极、可取的,这也是民粹思想留给我们继续探索和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托尔斯泰娅.托尔斯泰夫人日记[Z].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2]林精华.想象俄罗斯[M].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3]别尔嘉耶夫.俄罗斯思想[M].北京: 三联书店,2004.

作者简介:王萍(1990.6-),女,黑龙江省绥化市人,绥化学院2010本科生,外国语学院俄语专业。

上一篇:高考电学实验复习策略 下一篇:两大复习策略,助力自主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