饰琳琅 她们与首饰的美丽情缘

时间:2022-10-20 08:38:15

饰琳琅 她们与首饰的美丽情缘

莎士比亚曾说:“珠宝沉默不语,却比任何语言更能打动女人心。”

珠宝是女人最好的朋友,一如首饰是女性最好的闺蜜。

对于女子而言,选择什么样的首饰,其间透出的是生活的智慧和态度。

就像本期的嘉宾施珏、米兰Lady喜欢收藏古董首饰,而何肇娅喜欢自己制作首饰一样,

不同的女子,选择更适合她们的首饰,所散发出的是不同的女性质感。

她们或文雅精致,或特立独行,而那些璀璨光芒的饰品则衬托得她们愈发美丽动人。

本期嘉宾简介:

何肇娅

知名摄影师、首饰设计师

施珏

凤歌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金发起人、古董服饰收藏家

米兰Lady

古典言情畅销书作家、明清首饰收藏者、最近出版首饰散文集《饰琳琅》

喜欢首饰,源于女子天生的爱美之心

《淑媛》:三位是从何时开始喜欢上首饰的收藏或制作的?

何肇娅:可能在五年前吧。之前喜欢佩戴夸张、个性强烈的首饰。可总找不到自己心仪的那款,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在朋友的一家首饰公司担任艺术总监,才有机会更深入地了解和制作首饰的全过程。

施珏:与何老师的勇于自我创造不同,我是从收藏中国传统服装、服饰的过程中,逐渐发现中国传统首饰也极具魅力。所以这几年渐渐转向了传统首饰的收藏。

米兰Lady:我从小就喜欢古典文化,常关注古典小说中对首饰的描写,也爱看古董首饰图片。因为写古代背景小说的关系,这几年我特别留意古代器物,查阅了不少资料,尤其是关于首饰的文章。本来以为古董级的首饰都是很贵的,收藏对我来说很遥远,但后来发现一位朋友在开店出售明清民国的首饰,以老银为主,而价位也是我能承受的,于是2007年在她那里买了第一批簪子,以后就一发不可收拾,走上了老首饰“败家”之路。

《淑媛》:施珏、米兰Lady两位在收藏首饰的过程中有无印象深刻的事情?哪件首饰最得来不易?

施珏:收藏过程就是邂逅、偶遇、相识、相悦的过程,每一件珍爱的藏品都能让人经历寤寐思服、辗转反侧的相思,以及得到后喜不自胜的欢愉。至于特别印象深刻的,应该是十几年前我在贵州收藏的第一件老首饰,一只苗银的手镯,是在贵州深山一座尚未开发的老苗寨里,向一位苗族阿婆收购的,这只手镯令我对传统首饰有了最初的认知。

米兰Lady:我在收藏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能体现世态人情的事,说起来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件关于银友藏品转让的事。有一次很多银友在网上竞拍一个簪子,一位姑娘先出了一口价,卖家一时不慎没留意到,把簪子确认给另一买家。之前出价的姑娘很生气,此后几天一直在网站上用激烈的语言指责卖家和买家,许多人看不过去,纷纷为卖家说话,说姑娘太过分。姑娘难以接受,消失了一阵。后来她的妈妈上网解释,说这姑娘小时患病,如今行动不方便,终日锁在家中,是收藏老银激起了她对生活的信心,从中找到了很大乐趣,所以把喜爱之物看得重,希望大家谅解。大家知道后纷纷表示理解,簪子的买家立即要把簪子寄给姑娘,卖家也选出另一银饰要送给她,最后姑娘不好意思,再次现身致谢和道歉,皆大欢喜。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到银友的善意和人性中美好的一面,这样的交流令人感到温暖。

《淑媛》:何肇娅老师,您在设计和制作首饰的过程中,是否也有这份“得来不易”的成就感?您的首饰风格更偏哪方面?

何肇娅:我设计首饰的灵感多来自对审美、对时尚理解的一种渲泄。有朋友调侃“肇娅只要情绪一有波动,叭嗒!就会下个金蛋(指出乎意料的创作构思)。”可见个人的情感直接影响了我的首饰风格。

我的首饰风格更偏重于展现女人的风情。一个女人总会产生各种烦恼,有时难以摆脱。对我而言,解脱的方法是用一种创造力、用一种劳动来释放它一一这就是我制作首饰的动力。“功夫在诗外”,首饰设计的过程也是对女人、对自己深度需求的理解。女人都爱美,都在意自己的魅力、性感,对情感有种渴求。这些是我在设计制作首饰时的着重点。特别是看着女人们在佩戴我设计的首饰时流露出的激动,展现出惊美的那一面,是对我创造力最大的奖赏!

纯手工之美稀缺且无可替代

《淑媛》:可以看出何老师在设计首饰的过程中感触颇多,那施珏、米兰Lady两位,古代首饰的收藏带给了你们怎样的感触?

米兰Lady:首先它让我加深了对中国首饰文化的了解,也更容易理解文学作品的意境之美,阅读“骨刺红罗被,香黏翠羽簪”,“玉钗翠羽饰,罗袖郁金香”,那样的诗句越发觉得情景如画,易于联想到优美的故事。我现在写一部短篇和微小说集,每篇小说写一个我收藏的首饰令我联想到的故事,将来也会以配图的形式出版。

施珏:每一件传统首饰,尤其是民间的,都具有独一无二的趣味,甚至可以说,这些首饰具有某些生命特质,它们曾经的主人赋予了首饰独特的痕迹,我们可以根据它们的保存状况来揣测、想象,它们见证了多少悲欢离合、爱恨情仇,作为历史的亲历者,我们触摸着它们就是在触摸历史,其中的乐趣和感动只有亲身体验过的人才能领会。

应该说,收藏让我的生活发生了极大的改变,我的生活因此有了明确的目标,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播成为我愿意付出、投入、并期望能够终生从事的事业。从收藏这条线上,我窥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极其让人惊叹和艳羡的部分―中国传统手工。中国自辛亥革命后,工业文明取代了手工业文明,我们和纯手工之美渐行渐远。日常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巨大改变,我们在欣喜于日渐便利的生活之时,有否考虑过,能够给我们带来真正内心感动的事物已越来越稀缺,那些饱含着温润情感、动人故事的手工作品,在现代无疑已经成为奢侈的想象。当物质的获得变得较为容易,周围充斥着一模一样的工业产品,我们变得不懂珍惜,开始浪费、向自然无休止地索取。日渐枯竭的资源和严重污染的自然环境其产生的根源究竟是什么?只是因为我们已然逐渐丧失了古老的能力―等待。所以说,收藏就是收藏过程本身,也是收藏历史、向自我发掘内心真实力量的挑战。

《淑媛》:刚才施珏提到了手工饰品与工业化饰品的区别。那么,三位觉得与现当代首饰相比,古代首饰的独特魅力在哪里?有哪些值得现代首饰借鉴?

施珏:手工痕迹、历史感是古代首饰所具有的独一无二的魅力。现代首饰,用了太多的机器替代手工,让人觉得冰冷、商业气息浓厚。它们可以向古代首饰借鉴的应该是:多一些现代人文情怀,多一些原创性、注重手工特质,突出天然材质之美。

何肇娅:我同意施珏的观点,产业化制作的首饰,没有太大的手工痕迹,没有涌动的生命力和生活中的生气勃勃。而手工制作的首饰,它会随着每天的心情变化,随着对不同原材料的感觉而产生惊异的效果,都是独特的,甚至是不可复制的。也许就这样成了件难得的艺术品。有人曾说“女人,要么本身成为一件艺术品,要么佩戴一件艺术品。”纯手工制作的首饰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

米兰Lady:古代首饰工艺精湛,例如累丝,细如毫发,现代花丝工艺反而达不到那种纤细程度。另外古代首饰题材往往有表达美好祝愿的寓意,例如佛手、桃子和石榴组成的“三多”纹样,意思是“多福、多寿、多子”;蝙蝠飞至铜钱前,是表达“福到眼前”,它们不仅是装饰品,也是传统文化的一种象征。现代首饰设计师除了追求造型的美观,不妨也在意境和表达内涵上再下点工夫。

首饰之于女子寄托着美好感情的期许

《淑媛》:米兰Lady在新书《饰琳琅》的宣传语中曾表示“收藏首饰,就是收藏故事,更是收藏美好感情的期许”。那么首饰之于女子的意义是什么?

米兰Lady:首饰对女人来说像一位不说话的闺蜜,默默陪伴主人走过沧海桑田。我平时是把她们当作闺蜜来看待,写稿时称她们都是用代指女性的“她”,而不是用非人类的“它”。对待首饰要有对待朋友般足够的友好和善意,才能充分体会到她们与你的交流。

施珏:这点我同意,首饰之于女子的意义是情感、是祝福、是格调,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配饰,同时又是女子表达对生活的一种姿态。我喜欢看到每个女子都佩戴着合适的首饰,不一定要多昂贵,一定要和自身气质协调、恰如其分。

何肇娅:女人对首饰的痴迷和狂爱,缘于女人对自己身体的热爱。首饰佩戴在女人肌肤最眩的那个点上,有时甚至起着抛砖引玉的作用。随着时尚的脚步,女性走向更独立,喜欢个性强烈,风格独异首饰的女性队伍会愈来愈壮观。

《淑媛》:如果挑选一件古代首饰,以表达对女友的爱意,你们推荐?

施珏:簪子,最好是玉质的。有一出传统越剧曲目叫《碧玉簪》,大家可以看看。

米兰Lady:和施珏一样,也是簪子,像“素友”那样简洁实用的簪子。华丽的点翠首饰是献祭给爱情的,艳丽炫目,却难保养,面对她们会患得患失。而“素友”们外表不张扬,却能在漫长岁月中常常为你绾青丝,朝夕相处,耳鬓厮磨,就像女友带来的温暖感觉。

何肇娅:我也许对古代首饰不是那么研究,我想像古代的女人,对首饰会更钟爱,首饰可能是一种传递感情,传递信息的工具或定情物。有这份情意在,相对的,挑选什么饰品来表达可能并不是最主要的。

《淑媛》:有无专门描述首饰的书籍或影视作品,可以跟大家分享?

施珏: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唐绪祥、王金华著《中国传统首饰》,是一本不错的古代首饰鉴赏图录,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看一看。

米兰Lady:推荐扬之水老师的《奢华之色》系列,讲解博物馆级的首饰和金银器,图文并茂,值得收藏。

上一篇:坚持是一种赢的态度 下一篇:张德芬 遇到心想事成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