恨嫁到底在恨什么?

时间:2022-10-20 08:00:41

沈嘉柯:一位网友醉翁说,与友聊到深圳大龄女青年婚姻问题,其实这是个无解题。但朋友给了种解决方法:现在很多是“白骨精”型剩女。找不到合适的嫁,就在还能生育时,抓紧找个男友同居生子,以后和孩子一起过。孩子成长的喜悦,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无婚姻带来的痛苦。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生活就要在没路的情况趟出一条路!你怎么看这种观点?

朱文波:全社会在散布这种恐怖,在女性嫁与不嫁的选择权上给予压力。似乎嫁人是女性唯一归属,这不尊重。但凡真的优秀,选择同居或生孩子这些不会困扰她们,认知能力会决定她们既宜群又独立。本质上适婚女性没有嫁不出去的,怕的是匹配条件要么虚高要么虚无要么僵化。

沈嘉柯:你提到女性的匹配要求,有个专门的词叫“恨嫁”,说了许多年,本质上到底恨的是什么“嫁”呢?

朱文波:“恨嫁”我理解为自由着的闺怨,很想嫁人但令她满意的郎君总是未能来到身边。所谓“过尽千帆皆不是,余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洲”。

从性别心理学角度,男女两性在择偶价值中并不是完全均等的,男性对女性有生育优势的心理需求。男女两性在爱情与性心理上遵循着不同的脑进化路径,这是为了适应更优化繁殖策略。男性比女性有更长久的生育能力,而女性因为还需承担着哺育的任务,其身体机能不允许终身受孕,所以被规定了相对年龄段的择偶优势,也就是男性不论在任何年龄段,都对女性年龄保持敏感。

这就是女生对暴露年龄情非所愿的原因,也通过各种美容化妆术害怕衰老,其内置的心理动机就是模糊年龄线索保持性魅力。

那么在婚配市场中,聪明的女孩应该灵活而独到地看待自身条件和对方条件,扬长避短而非怨天尤人。

沈嘉柯:果然,女人年纪的隐蔽性是有生物进化的根本原因的。你这句话说得特别好,我觉得不止是女孩,男人也是,都应该“扬长避短而非怨天尤人”。还需要补充一点,从我了解到的相关法规,我国不大认可未婚生子,在我国面临着生育管理和户籍麻烦。那么,如果在不考虑这些管理规则的限制时,女性不要婚姻,只是和孩子一起过,这跟传统意义的单亲家庭还是不一样的吧?这种方式可行吗?

朱文波:可以肯定,随着生育技术的发展,单亲妈妈现象会不断上升。观念的改变、自主性、独立性和经济条件允许,这是女性个人选择的自由。我有生活在国外的女性朋友正是选择了这种方式,感觉很幸福。我们对“单亲家庭”可能有刻板印象上的误解,事实上只要心理健康的养育,传递着爱、尊严、同情、合作这些要素,不会对后代产生负面影响。国外甚至对男同性恋家庭养育的孩子进行研究,并未有特别的隐患包括性别意识,只要引导恰当,都不是问题。

沈嘉柯:相信你这个专业的回答,能让很多人宽心。在这里也呼吁社会管理的进步,在社会成员的私生活上更加开放和人性化。

上一篇:不合怎么办? 下一篇:名编剧六六的讨小三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