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白鹅产业做大做强

时间:2022-10-20 07:54:55

把白鹅产业做大做强

作为一个农业大县,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却能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一直进行不懈地探索:他们引导广大农户养过牛,养过波尔山羊,但由于种种原因最终未能发展壮大。如今,他们因地制宜、趋利避害,又在倾力打造“中国白鹅之乡”。这项重大决策是如何出台的,能否真正成为本县的支柱产业、给县域经济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呢?带着这些疑问,记者来到新蔡县进行探访――

“鹅 鹅 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这是唐代著名诗人骆宾王的《咏鹅》诗。诗中描述的鹅群引吭高歌、交颈亲吻、拨水追逐的红绿白相间的画面,如今在新蔡大地随处可见。当你走进新蔡,无论在房前屋后、池塘、树下,还是河湾洼地,处处都可以与鹅群不期而遇。那一条弯弯小河绕村而过,数万只白鹅在水中嬉戏,“万朵白云落入河”的美景,让人如痴如醉,这就是新蔡今天的真实写照。新蔡,这一农业大县,如何在很短时间内发展成为著名的“白鹅之乡”?经过在新蔡的调查采访,记者找到了答案。

探索篇

正确的决策来源于艰辛的探索。新蔡县位于河南省的东南部,地处豫皖两省四市六县结合部,是著名的中原绿化先进县。境内有四条河流、1.7万亩老河故道、3.5万亩围村池塘及44万亩沿河低洼易涝地,其独特的地理环境适于饲草生长和规模放牧,为以食草为主的白鹅提供了充足的食源和良好的生长环境。该县实施的平原绿化工程,造就了大片的林田网格,又为白鹅生长提供了便利的活动空间。自古以来,当地百姓素有养鹅的习惯,长期积累下来的丰富的饲养经验,使该县的鹅业发展有了肥厚的土壤和群众基础;新蔡劳动力资源丰富,又是著名的商品粮基地,大量的农作物秸杆可粉碎制作生化饲料,客观上为鹅业发展备足了后劲;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快,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被称为绿色食品的鹅产品的需求量与日俱增,这又为鹅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

在汲取养牛、养波尔山羊教训的基础上,这次该县领导把致富途径放在了鹅业养殖上。县委书记戴文杰前往养鹅业发达的匈牙利,对国外白鹅市场进行全方位考察。县长王秋霞不畏炎炎夏日,率团队前往浙江、江苏、安徽、四川、辽宁等全国知名白鹅养殖基地,进行系统考察,了解国内行情。而后,在翔实的调查论证基础上,县四大班子达成了“养鹅”共识,决定把饲养白鹅作为支柱产业进行培育发展,一个“以优化良种为前提,以发展大户为重点,以产业链条联动为动力”的白鹅富民兴县战略决策应运而生。

发展篇

有了正确的决策,如何确定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是摆在该县领导面前的又一重要课题。经过一番实践探索,他们对白鹅养殖业提出了“上规模、增效益、树特色、强产业”的发展思路,通过“宣传发动、示范带动、政策鼓动、龙头拉动、服务推动、奖惩促动”等措施,为鹅业发展注入了活力、带来了后劲,将思路变成了现实。使鹅业这一新兴朝阳产业快速膨胀,并成为新蔡畜牧业发展的新亮点。

宣传发动。新蔡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通过层层召开动员会、开辟电视专栏、印发宣传资料、组织干群参观交流和邀请养鹅增收典型户现身说法等形式,广泛发动群众,让群众看到了鹅业未来发展的光明前景,调动了广大干部群众养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了他们发展鹅业的信心和决心,为发展全县鹅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示范带动。该县领导认为,以干部示范带头作用来引导广大农户积极参与养鹅,是快速发展鹅业的重要途径。他们引导乡村干部与养殖户结成利益共同体:由养殖户提供土地、劳动力,乡村干部提供资金、技术和各项服务,并帮助农户联系市场,直接带领农户发展养鹅。特别是在驻马店市畜牧局带头兴建的养鹅示范小区的带动下,全县形成了“干部纷纷带头、群众积极响应”喜人的局面。同时,充分利用林、水、草等资源优势,积极引导有条件、有经验、有资金的养鹅大户,开展规模养殖。通过创办养殖小区、与农户结对子等方式,带动农户发展。如:新蔡兴棉种鹅繁育基地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走“小规模,大群体”的路子,在自身发展的基础上,为练村镇110户农民赊放种苗近7000只,待种鹅产蛋后,再让农户以每只种鹅为公司提供7枚受精蛋来抵偿鹅苗款。

政策鼓动。为推动全县鹅业快速健康发展,县委、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对在全县范围内养鹅300只以上或存栏种鹅100只以上、且资金短缺的养鹅户,农信社优先给予贷款,并给予利息补贴,贴息标准为年息8%;为农户发展种鹅养殖办理保险,并给予保费补贴,每只种鹅补贴保险费4元;对兴建年孵化鹅苗50万只以上的孵化厂,给予补贴2万元;对兴建年育雏鹅5万只以上的标准化育雏室,给予补贴1万元;对年饲养商品鹅达2万只以上或种鹅5000只以上的养殖小区,奖励现金2万元。对发展白鹅养殖业做出突出成绩且符合干部任用条件的,一般干部可享受副科级待遇,副科级干部可享受正科级待遇;对年饲养商品鹅3万只以上或种鹅1万只以上,一般干部可提拔为副科级领导干部,副科级干部可提拔为正科级领导干部,正科级领导干部可优先推荐为副县级后备干部。截至目前,全县共发放养鹅信贷资金8200多万元,重奖25名养鹅带头人,白鹅养殖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龙头拉动。优越的自然环境,优厚的投资政策,广阔的发展前景,引来了金凤凰在这里筑巢搭窝。投资超亿元,集禽产品加工、饲料生产、孵化养殖于一体的天龙禽业和天歌鹅业相继落户新蔡,为新蔡鹅业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他们建立示范养殖基地,与农户结成利益共同体,给农户提供鹅苗、饲料,搞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签订保护价回收合同,并给予技术指导,以化解农户市场风险,带动了鹅业快速健康发展。县长王秋霞告诉记者:“随着两大龙头企业的发展,目前全县养鹅数量还满足不了企业的加工生产线。在龙头企业的拉动下,力争到年底,全县养鹅数量达到1000万只以上。通过3~5年的努力,饲养量发展到2000万只,实现鹅业产值20亿元,努力把鹅业培育成为新蔡的特色产业、支柱产业、优势产业,让新蔡真正成为豫南‘鹅乡’。”

服务推动。在技术服务上,采取请进来教、派出去学等多种形式,培养了一批熟练掌握养鹅技术的业务骨干,让这些业务骨干分包乡镇,负责乡级防疫人员的培训,便于各乡镇防疫人员为农户搞好防疫服务。在良种繁育上,依托标准化种鹅场建立原种鹅繁育场,依托全县种鹅户建立父母代鹅扩繁场,引进生长速度快、产绒量高的优良鹅种―匈牙利霍尔多巴吉鹅,进行科学繁育并逐年扩大繁育规模,从而在全县形成了祖代鹅、父母代鹅、商品代鹅三级良种繁供推广体系。

由于领导重视,措施得力,全县的鹅业发展势头越来越强劲。目前,全县养鹅360万只,存栏种鹅20万只;建成鹅苗孵化厂15座,年孵化能力1200万只;建成年屠宰鹅1000万只和500万只的加工生产线各一条;建立5000吨和3000吨冷库各一座;建成沿汝河长达10公里、年出栏100万只的养殖长廊,初步形成了种鹅、孵化、养殖、加工、销售一体化鹅业发展新格局。随着养鹅规模的扩大和知名度的提高,吸引了江苏、安徽、浙江、江西、广东、海南以及本省一批批客商云集新蔡,从事鹅产品交易活动。现在已形成了以新蔡为中心、辐射全国的白鹅交易集散地,新蔡县被省鹅业联盟定为“全省养鹅重点基地县”。

未来篇

21世纪是人类追求健康的世纪,注重食品营养,关注食品安全,是当前国人议论的热门话题。省委、省政府在“积极推动畜牧业发展”中提出的“特别要重视草食畜牧业的发展”的要求,在新蔡县得到了落实。古人云:“食禽鹅为先”。它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很早就被国人所认知。鹅以草食为主,其肉味鲜美甘平,富含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不饱和脂肪酸高等特点,被誉为“世界绿色食品之王”;它具有补阴益气、暖胃开津、祛风湿防衰老之功效,被国人誉为“中医食疗圣品”。所以,这种集营养、保健、安全于一体的绿色食品,必将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青睐,必将长盛不衰。真可谓:市场大无边,前景无限好。

“鹅业是朝阳产业,又是新兴产业,我们正立足我县实际,努力走出一条具有新蔡特色的现代鹅业发展之路。”副县长魏中热情地告诉记者。在谈到目前鹅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时,他说:“目前,成鹅市场价格持续走低,效益不佳;科学养殖、标准化养殖技术还有待提高;资金、人才、技术不能满足养鹅规模扩大的需要;鹅产品深加工,如鹅熟食、鹅羽绒加工等项目尚待立项。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一方面,尽可能采用青草放牧、降低养鹅成本;组织农户到安徽学习拔鹅毛技术;延长养鹅周期,提高养殖效益,让农户在市场大潮中得到洗礼和锻炼。另一方面,积极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完善鹅业发展链条。总之,要在实践中进行积极探索,不断积累经验,并在发展中破解难题。”

“未来新蔡鹅业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走‘科技兴鹅、人才兴鹅’之路,因地制宜,组建鹅业发展联盟,按照鹅的生物特性和生理特点,建立健全‘白鹅饲养管理、良种繁育推广、饲料生产供应、科技培训服务、生产安全保障和产销一体化’等六大体系,大力开发鹅肉产品,努力开拓鹅肉消费市场,促进我县鹅业快速、稳定、持续、健康发展,让‘白鹅之乡’飞出中原,叫响世界。”县委书记戴文杰铿锵有力的话语,让记者看到了新蔡鹅业更加辉煌的明天。

新蔡,在这个新的经济发展支点上,必将奋勇勃发。新蔡,让白鹅放飞梦想,飞出国门,飞向世界。

上一篇:五项措施力促沁阳农民工实现就业 下一篇:让农民成为令人艳羡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