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声朗 学院派翘楚

时间:2022-10-20 07:32:44

邵声朗 学院派翘楚

邵声朗

1931年出生于湖北仙桃

历任湖北美术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湖北书画院副院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长江画派重要代表之一,首批入选湖北省档案局“名人档案”

代表作:山水画《银河落九天》《秋晴图》

2012年湖北诚信春季艺术品拍卖会上,作品《银河落九天》以46.2万成交,创下邵声朗历次拍卖作品最高价。

在今年4月份的嘉宝一品拍卖会上,共拍卖了16件邵声朗不同时期的作品,其中有12件作品圆满成交。拍得最高价的是《秋晴图》,以8万元落槌,《雨果千峰泼黛浓》、《鄂西山居图》和《鄂西民居图》均以5.5万成交。近一两年来,邵声朗的作品一路走高,从去年的每平方尺七、八千元,涨到了现在每平方尺1.5万,价格翻了一倍。

1931年10月,邵声朗出生于一位医生家庭,19岁时,他没有按照父亲的安排学医,而是考入了湖北人民革命大学第二直属大队,在学习期间,与美术结缘。

1956年夏,邵声朗考入了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师承于叶浅予、蒋兆和、李可染、李苦禅等大师门下。在诸多大师的熏陶下,他努力汲取着艺术的养分,既尊重传统,也勇于创新,1959年,他的中国画《汲》参加北京市展出,受到好评,在当时《中国画》及《文艺报》刊出。

曾经,邵声朗背着背篓穿行于西陵峡中,停留在哪儿,就在哪儿就地取材,在油灯下创作,创作了大量普及性的美术作品,深受欢迎。1978年,他开始以山水画为主,探索着个人的艺术发展道路。

邵声朗的作品以山水画见长,兼及人物。他将自己的山水画特点归结为八字,即“开门见山,山中丘壑”,远看响亮,近看丰富。他以长江三峡和鄂西清江作为创作的基地和灵感源泉,并绘制了许多气势磅礴写情写意的山水佳作。曾经和国画大师叶浅予到三斗坪写生,当时没有通车,遍地茅草,只能坐小船,不能遮风也无法挡雨,结果被江风吹得睁不开眼,如同刀刮。

在早期,由武汉10位国画家组成的《晴川画会》,就是由邵声朗参与和发起,并被叶浅予先生称为“长江画派”。20世纪50年代后,湖北画家或多或少都受到了他的影响,因此他被誉为湖北画坛学院派的代表。

邵声朗善于学习和借鉴西方绘画艺术,其艺术特色突显在构图上,拓出、皴擦和笔、墨、色并用所形成的画面厚重感,同时也兼具坚实、华滋丰润的多种质感,层次分明、明暗得当、富有一种空间感及视觉上雄浑的壮美气派。他的国画,以红黑蓝绿等纯色居多,《雷电颂》借鉴出土楚漆器纹样,以红黑二色,在奔腾的笔触下,组成雷霆压顶之势,突出了伟大诗人屈原的傲骨与精神。艺术的再创造,终归源于现实,邵先生说,“如果你到过屈原故乡的秭归,定会发现在峡谷湍急的河床上,到处矗立着红黑相间的卵石,远看如燃烧的堆堆篝火”。

对于个人风格的探索,邵声朗在八十年代就开始了。“古人作画,讲笔笔相生,笔笔相应。传统山水是先勾后皴,我是勾皴并行,先把山画好,留白皆为水。掌握了整体气势,画就生动了。”

上一篇:室内设计的中坚力量 下一篇:迷失于珠宝的氛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