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资本论》出发比较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与黑格尔的辩证法

时间:2022-10-20 07:32:15

从《资本论》出发比较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与黑格尔的辩证法

在《资木论》第一卷出版后,马克思给恩格斯的信中写道:《资木论》是“把辩证方法应用于政治经济学的第一次尝试”。接着又在第二版跋中强调说明了他的方法是“辩证方法”。正是马克思把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形式运用于政治经济学,科学地揭示了资木主义经济发展规律。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版跋(1873年)中写道:“我的辨证方法从根本上来说,不仅和黑格尔的辩证方法不同,而且和他截然相反,在黑格尔看来,思维过程,即他称为观念而甚至把它变成独立主体的思维过程,实现事物的造物主,而现实事物只是思维过程的外部表现。我的看法则相反,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在第一卷中,马克思已经通过对资本总公式矛盾的分析,说明了资本的逻辑来源,并且在“所谓原始积累”一章中从历史上揭开了资本产生的秘密,主要是在资本的生产过程范围内进行考察,完成了资本从“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到“资本不是物,是体现在物上的生产关系”的展开。

“展开”是一种很重要的思想方法,在《精神现象学》的序言中,有一小节叫“真理之为原则及其展开”,阐述了事物从只具备单纯的直接性到不断丰富其内容最 终“实现”的“展开”过程。

这种展开就要求把不同形态的资本变成全体的环节,而不是孤立的静止的对待,不能像庸俗经济学那样对资本做分门别类的规定,“至于商品队伍中,由于属性不同,哪一类应升为资本,哪一类应列为普通商品,这个问题不过是烦琐经济学自己制造出来的一个可笑的难题罢了。”这种静止孤立的考察方式,看到的只是资本的“没有概念的表现”。所谓资本的没有概念的表现即是只看到资本在当前阶段的表现而没有考察它已经“实现”或将要“实现”的内容,黑格尔指出,“事情并不穷尽于它的目的,而穷尽于它的实现,现实的整体也不仅是结果,而是连同其形成过程;自为的目的是僵死的共相,正如倾向是一种还缺少现实性的空洞的冲动一样;而的结果则是丢开了倾向的那具死尸。”因而在考察资本的时候,同样也不是仅仅把它当作是“的结果”,而要连同其形成过程。

黑格尔也提到“历史性的无概念的方式”,在对比哲学与解剖学时,他说,“在这样一种不配被称之为科学的知识堆积里,谈论目的之类普遍性的东西时所采用的方式,通常与叙述内容本身如神经、肌肉等等时所使用的那种历史性的无概念的方式,两者没有什么不同。”所谓“历史性的无概念的方式”就是只在一定的历史阶段上不涉及其发展变化的方式。

结合黑格尔的这些论述,我们就可以很好地理解马克思对资本概念的论述:“因此,已经实现的资本在这里,在过程终结时具有的货币表现,是资本关系的没有概念的表现。”这里所指的没有概念的表现用《资本论》中的原文解释就是,“这里表现出的只是结果,而没有表现出造成这个结果的过程的中介”马克思对“资本”进行展开,正是要考察这种无概念的形式的实现过程,使之成为全体的一个环节。而要考察其过程,就必然要研究资本形态变化及其循环,而货币资本的循环是产业资本循环中“最片面、从而最明显和最典型的表现形式”,

他也说明了与黑格尔研究和叙述方法的不同:“研究必须充分地占有材料,分析它的各种发展形式,探寻这些形式的内存联系。只有这项工作完成以后,现实的运动才能适当地叙述出来。这点一旦做到,材料的生命一旦在观念上反映出来,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就好像是一个先验的结构了。”这在“资本”的展开过程中很好体现出来,仿佛“资本”这种观念自身是有生命的,在马克思叙述其展开过程时,我们都不禁要惊叹,资本的内在要求推动其运动变化最终实现自身,就像是先验的一般。但是如果我们仔细分析,就可以发现这只是叙述方法的需要,资本的展开过程正体现着马克思辩证法唯物的观点。

首先,货币之所以能成为资本,并不是由于货币本身的性质,而是由于社会的阶级关系,“资本关系所以会在生产过程中出现,只是因为这种关系在流通行为中,在买者和卖者互相对立的不同的基本经济条件中,在他们的阶级关系中本来就已经存在。不是由于货币的性质产生了这种关系;相反,正是由于这种关系的存在,单纯的货币职能才能转化为资本职能。”顺着这种思路,马克思指出,货币能够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即G-W的基础,是分配,是因为生产要素的物的因素与人的因素相分离。而这两种生产因素结合的起来的方式和方法,“使社会结构区分为各个不同的经济时期”。因而,货币资本成为资本在于它所买到的是P和A,而货币能买到这两种生产因素,则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时期所决定的。

其次,货币资本循环之所以要求从一个阶段转入另一阶段,最后回到货币的形态,背后也是物质的因素在起作用。资本家必须每隔一段时间就向工人支付货币,“因为工人是挣一文吃一文的”,这就要求货币资本最后要回到货币的形态,使资本家能够“不断作为资本资本家”,使他的资本能够“不断作为资本资本和工人相对立”,另一方面是资本家的私人消费同样也要求剩余价值以货币形式掌握在资本家手中。

最后,资本之所以要理解为运动,而不是静止的物,仅仅因为它是资本,要增殖自身,因而必须进入生产,这就要求它先从货币资本转化为生产资本,而生产过程使得生产资本转化为商品资本,最后要实现价值和剩余价值,又要求资本家把商品卖出去,商品资本转化为货币资本。

所以,资本要展开的内在要求,其实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要求,是以一定的生产因素分配关系和人的实践行为为基础的。逻辑的行程看来好象是主观安排的结果,其实资木的现实经济运动就是这样的,只是在这里理论化逻辑化了,它休现了逻辑和历史的一致性。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书信集》

[2]《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23卷,第2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3]《序言、导言》,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

[4]《精神现象学》上卷,[德]黑格尔,贺麟、王玖兴译

上一篇:江苏连云港市海州区大学生村官科普协会服务新... 下一篇:山东东营举办水稻棉花高产优质擂台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