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会计信息失真原因的研究

时间:2022-10-20 06:52:27

关于会计信息失真原因的研究

摘 要:伴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由于会计信息的失真的问题一直影响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因此,会计信息质量正在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会计信息的真实对于整个企业甚至整个国民经济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就会计失真的原因和解决方法进行探讨。

关键字:信息失真;原因;方法;

一、什么是会计信息失真

会计信息失真就是指会计信息对它的使用者而言失去了真实客观性,它可以分为主观会计信息失真和客观会计信息失真。客观会计信息失真是指由物价指数变动、币值变动,会计原则之间不协调导致主观方法介入等客观因素导致的会计失真。一般说来,会计人员无意识的失误也被称为客观的会计信息失真,它是无法避免的。主观会计信息失真是相关人员由于利益驱使而人为制造的会计信息失真。

二、为什么会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1、会计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体系不完善。主要是会计法律法规相对滞后,会计法律法规与实际操作之间的不协调,会计政策和会计制度有较多的灵活性和真空地带等。会计理论研究有待加强,会计准则体系有待完善。

2、会计监督与控制不到位。主要表现在制度不完善和不能严格执行制度上。有的地方的领导为什么能为出“政绩”而调整数字? 说到底就是没有执行或建立起有效的会计监督与控制制度。制度不完善必然导致经营管理混乱,帐实不符,影响经济发展及滋生。

3、会计人员知识素质不高。一方面,部分单位存在任人唯亲的情况,这使得部分滥竽充数者混迹于会计队伍之中;另一方面,在“会计热”的影响下,众多学校和教育机构开办会计专业,扩招会计专业学生,而学校的师资力量、办学条件均是有限的,这种情况必然造成学校的教育产品――会计人员知识素质不高。一般说来,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同会计信息质量成正比。然而在现实中,因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不高而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却十分普遍。一些会计人员为了保住饭碗、提高工资、分到住房等原因昧了良心作假账。一方面,在一些会计基础薄弱的单位,会计人员的业务量太少,因而得不到应有的锻炼;另一方面,部分单位忽视了对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新的会计知识和会计处理方法得不到传授和应用,会计人员业务素质自然很难提高。还有就是会计人员法律知识不足,那些低学历上岗甚至是无证上岗的会计人员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不懂经济法等会计相关法律的“法盲”;在业务素质较好的会计人员中也存在知法犯法的情况。

4、我国虽然出台了《会计法》、《公司法》、“两则”等一系列财务会计法规和相关制度, 但是这些法规还很不完善, 法律条文比较笼统, 可操作性较差。如缺乏严密的会计规范体系, 一些重要法规制度没有制定出相应的实施细则; 又如会计监督不力, 许多单位为了牟取私利而将经营行为置于法律之上, 有法不依,明知故犯; 同时在执法过程中, 对于那些制造虚假会计信息的违法行为, 惩处的力度不够。

5、收入分配不均和对经营者的激励机制不适应经济的发展,也是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由于我国收入分配制度还未完全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上企业与企业、部门与部门、东西部等之间的收入差距加大,企业的经营成果与经营者的收系的紧密度低,对经营者的积极性激励不够,导致一些企业经营者为了个人利益铤而走险,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

三、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

1、危害社会经济秩序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作用的正常发挥需要各种公平交易的秩序,使市场行为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而平等的要求之一,就是市场交易双方必须遵守公允、公平的原则。而会计是向国家、社会和企业的各部分提供信息的工作,所以会计信息的质量更加重要。然而观察我们的会计市场会计诚信问题受到了极大的挑战。无论是上市公司还是非上市公司,无论是出于融资的目的还是逃税的目的,各种造假手段都有,最终导致国家经济政策与实际的偏离,影响国家的方针政策,威胁着市场经济秩序。

2、会计失真会引发会计信息信任危机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依靠从投资市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而投资决策的依据是企业所提供的反映其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的会计资料。会计资料的真实与否就关系到广大投资者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是否实现利用市场来完成社会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序流动。因此,企业的经营者或会计人员的各种行为造成的会计失真都会对投资者造成不同程度的经济上的损失。

四、改善会计信息失真的方法

1、明确负责人的会计责任

单位会计资料造假,一般是单位负责人指使、强令,或是单位负责人疏于内部管理造成的。一些单位负责人随意调整会计利润。在其的强大压力下,会计人员只得言听计从,炮制虚假会计信息。因此,无论从哪方面来说,单位负责人对会计信息失真都难辞其咎。这样,就必须明确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而且要负主要责任,从而扼制产生虚假会计信息的源头。

2、建立监督管理体制

会计的人事管理一直以来都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推行会计委派制是当前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做法,但目前来看推行的并不十分顺利,也没起到特别明显的效果,这就需要我们能成立一个为会计人员服务的特殊机构,而且要赋予这个机构对人对事的处理权,也只有这样才能使会计人员在执法过程中遇到难题,有苦能诉,有苦有地方诉,真正成为会计人员的“娘家”使得会计人员挺直腰杆,敢于秉公执法,同时还要建立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的会计监督网络体系,要调动社会各界的“法眼”建立以单位负责人监督、会计机构监督、社会公众监督、财政审计等执法部门监督、新闻舆论监督、社会中介机构监督为基本内容的会计监督网络体系,使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失去生存的土壤。

3、完善企业内部管理

针对企业内部核算的基础工作弱化,企业内部管理失控的状况,应该加强企业内部核算的基础工作,建立建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最好由财政、国有资产、审计、企业主管部门共同制定、完善并较为明细、可操作性强的企业会计考核制度,同时财政部门要加强对单位基础工作和内部控制制度的监督检查,及时指导纠正各种违规违纪行为,以更好的帮助企业练好“内功”,不给造假可乘之机。

4、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管理,提高人员的综合素质

可通过以下途径解决:(1)加强从业资格认证、考核、保证从事会计工作的会计人员都具备从业资格,严把会计人员“入口关”和 “从业”关。(2)加强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要定期举办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班,严格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管理并进行考核,不能走形式、走过场。(3)建立“会计职业道德准则”以规范会计行为,对会计人员道德水平进行社会评价,提升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准。

参考文献:

[1]代斌.浅谈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及解决方法[J].商场现代化.2010.

[2]宁伟松.会计信息失真的思考及其对策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

[3]齐晓华.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几点思考[J].财经界.学术版.2010..

上一篇:浅谈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 下一篇:论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难点及其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