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食品科学人才培养的分析

时间:2022-10-20 06:21:24

关于食品科学人才培养的分析

摘 要:随着现代食品产业的发展,食品质量、食品安全以及有关食品的营养等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特别是食品安全问题成为全民关注的重中之重。在此背景下,食品科学与工程的专业人才稀缺问题变得更加突出,我国现阶段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人才状况怎样,如何加强食品科学与工程的专业人才培养,对于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应该更加注重哪些方向正是本文需要探讨的。

关键词:食品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状况;问题

1 我国现阶段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状况

我国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工学类下属一级学科。1998 年教育部颁布的新的本科专业目录中将原来的食品科学、食品工程、粮食工程、制糖工程、烟草工程、油脂工程、食品分析与检验、食品卫生与检验、农产品储运与加工、粮油贮藏、冰冻冷藏工程、水产品贮藏于加工、蜂学等 13 个专业发展方向都统一在了食品科学与工程这个大类专业名下,这充分体现了我国高等教育宽口径、重素质、厚基础的教育理念。且我国各个开设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院校各有其自身的特色,在包含的知识面上各有深浅和宽窄,在培养方向上的侧重也有所不同。

2 我国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在教育改革中取得的成绩

食品学科与工程本科专业设立以来,充分体现了高等教育宽口径、重素质、厚基础的育人理念,在培养该专业各层次尤其是高层次人才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食品工业的加速发展,食品质量和安全问题更加突出和重要,我国在食品质量管理以及安全检测方面的专业人才缺口较大。因此,教育部于 2011 年在本科生专业目录中新增了食品质量与食品安全专业,以期满足该领域对人才的需求。同时,为了进一步加快我国教育发展的国际化,提高教育水平,加强毕业生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全国功臣该教育专业认证委员会将中国海洋大学和江南大学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列为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单位并经过了严格的考察,由此,食品科学与工程成为了我国第一批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专业。

随着我国食品工业发展的速度加快,社会对学生实线和动手能力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实践教学在各个院校受到更加高度的重视。首先,可以通过中试规模的实习生产线、校外生产实习基地、生产实习模拟实验室等实习场所的陆续建立来改善实践训练的硬件条件;其次,可以通过增加实习以及实验课程的课时数、设立综合性的实验研究项目、推进大学生科研立项工作的进行、设立大学生创新活动相关学分等措施,来增加实践性训练的软件环节;另外,还能通过中国食品科技学会积极推进的国际性赛事,提高学生学习食品专业知识的浓厚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发散性思维,例如美国大杏仁学生创新大赛、诺维信杯“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创意大赛、丹尼斯克杯“营养与健康”学生创新大赛等,现在参与的学校越来越多,作品的创新水平也越来越高,这些都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所取得的可喜的成绩。

3 我国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所面临的问题及建议

尽管我国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方面在过去的10 年间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但仍然面临着不少的问题,其中有一个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在学生教育培养中重科学、轻工程的现象特别严重,学生的食品工程能力、实际动手能力比较薄弱,这些都难以满足快速发展的食品工业的需求。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主要源于以下几点:

第一,教学计划不够合理。在现阶段的教学计划中,工程内容的比例很小,例如主要课程包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食品化学、化工过程与设备和食品技术原理,化学类课程比例很高,而物理类及其延伸――工程类课程比例较少。这样便导致了学生在基础理论学习方面无法掌握坚实的力学、电子学、机械工程学等工程类学科的知识,从而无法将这些工程学科与传统食品学科进行交叉。

第二,进行实验以及实习的教学条件严重不足。学生工程能力的训练需要大量实验设备的投资,因此许多院校,尤其是财力比较薄弱的学校,在实验室的建设经费投入缺乏的情况下,只能开设一些费用较少的食品科学类实验教学课程,学生也就无法获得严格、广泛和全面的工程训练。

第三,学校工程学科基础薄弱。工程类课程的开设需要所在学校有雄厚的工科背景,包括师资力量。但目前开办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校是许多化学和生物学实力雄厚的高校,工程类课程和环节教学非常薄弱,因此自然就出现了“重科学、轻工程”的现象。“重科学、轻工程”的培养模式必然偏废了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从而带来以下问题:首先,毕业生难以根据食品生产工艺方案,进行生产线的设计与设备配置;其次,毕业生难以对食品生产过程与装备提出改造与革新方案,提高食品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再次,非常缺乏单机研制、设备成套化、过程自动控制设计方面的人才,导致大量生产装备依靠从国外引进;另一方面,由于进入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的食品技术研究人员的研究成果,因其不具备食品工程方面的知识,导致不能转化为生产力,大量成果束之高阁。2008 年 12 月 6日,科技部农村司贾敬敦副司长在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在天津科技大学召开的“食品产业发展战略研讨会”上指出,“重技术研究,轻装备开发”是食品科技工作整体布局存在的三大问题之一。

第四,从我国设置食品专业的学校来看,尽管理工类高校有25%左右,但一方面理工类大学不像农林类大学,往往不会给食品类专业很多的招生指标,因此难以充分发挥其工程类人才培养的优势。

4 结束语

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对我国食品科学与工程的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过去的十年间,我国的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不少可喜的成绩,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有待解决,我们应规划更合理的教学安排、加强院校的工程类学科、弥补实验和实践环节的不足,为我国的食品工业培养更多的储备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浅谈[J].中国教育网络,2006(07).

[2]俞江兰.我国食品专业的发展和改革[J].学周刊,2005,(11).

[3]窦建国.浅析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J].文教资料,2010,(06).

上一篇: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 下一篇:长治市中职学校发展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