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政治探析

时间:2022-10-20 06:16:10

国际经济政治探析

一、欧美债务危机绑架世界经济

2011年世界经济形势可谓乱象丛生,欧美债务危机不断深化,全球金融市场持续动荡,新兴经济体通胀居高不下,发达国家失业率不断攀升,世界经济增速放缓,面临陷入长期低迷甚至衰退的危险。2011年下半年以来,一些权威机构纷纷下调世界经济增长预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9月20日的2011年下半年《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预测,2011年全球经济增速为4.O%,比6月份预测低0-3个百分点。2012年全球经济增长为4.O%,较6月份的预测下调0.5个百分点。[112011年12月,联合国的《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预测,2011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为2.8%,2012年为2.6%,明显低于2010年的4.0%。当前世界经济面临严峻形势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被西方严重的债务危机绑架所致。由于受到过度举债、超前消费、政府失职、欧盟制度缺陷以及外部原因等一系列累积因素的影响,2011年,欧债危机不断升级,持续发酵。官方数据显示,多个欧元区国家的公共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逼近或超过100%,欧债危机出现向欧元区核心国家蔓延的趋势。除希腊、葡萄牙、西班牙以外,11月,意大利、法国的信用受到质疑,l2月初,国际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又将包括德国和法国在内的l5个欧元区国家债信评级全部列入“信用观察负面”名单,并声称不排除在未来90天下调对它们的评级。欧债危机令持有大量欧元区国家国债的欧洲银行业风险加剧,并直接影响到欧洲实体经济。总部设在巴黎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预计,欧元区经济2011年第四季度和2012年第一季度将连续出现环比负增长,陷入轻度衰退。

欧盟委员会11月报告称,从现在到2012年上半年,欧洲经济很可能陷于停滞,欧元区2012年的经济增长率将仅为0.5%。由于欧洲国家在世界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其经济走势势必会对世界经济产生影响。联合国年度经济预测报告警告说:欧元区债务危机可能进一步破坏全球经济形势,“全球经济正濒临又一次大衰退。”[]除欧债危机以外,美国经济也受到严重债务和财政赤字问题的困扰,其公债余额达到15万亿美元,与其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规模相当。在截至2011年9月底的财年,美国联邦政府财政赤字逼近1-3万亿美元,创下连续三年破万亿美元的纪录。[4]以至于标普历史性地下调了美国信用评级。此外,欧债危机的蔓延,对美国银行业以及美国对欧元区的出口产生不利影响,加剧美国经济下行风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经济展望报告,己将美国2011年和2012年两年的经济增速预测分别大幅下调1.0和0.9个百分点,降至1.5%和1.8%。另一个发达经济体日本,在2011年面临着“东日本大地震”灾后重建、日元升值、财政状况糟糕、全球经济不确定性等一系列经济难题的困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2011年日本经济增长率将比2010年下降0.7%,为一0.5%。欧美债务危机在不断深化的同时,还开始波及政治社会领域,向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转化。在欧洲,包括葡萄牙、希腊、意大利、西班牙在内的所谓“欧猪四国”均发生政府更迭i在美国,民主共和两党围绕提高美国债务上限方案展开激烈斗争,一度使美债面临违约风险。9月17日,以抗议华尔街的贪婪、美国的高失业率及社会分配不均为主要内容的“占领华尔街”运动在纽约爆发。

随后,类似的抗议扩散到美国芝加哥、洛杉矶、旧金山、华盛顿等50多个大城市。进入lO月以后,这场运动进而蔓延到美国以外的80多个国家900多座城市。这样一场没有组织、没有领导的松散运动,能够在短时间内成燎原之势,可以说既反映了西方民众对于现实的严重不满,更从深层次上暴露了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制度困境”与体制弊端。2011年,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普遍遇到了内部通胀压力居高不下,外部欧美债务危机冲击需求萎缩的影响。但总体来说,新兴经济体国家在经济增长有所放缓的情况下,依然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于9月的报告预计,2011年和2012年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速比6月的预测分别下降0.2和0.3个百分点,降至6.4%和6.1%。其中,中国2011年和2012年的经济增速比6月份预测分别下降0.1和0.5个百分点,降至9.5%和9.O%;印度2011年和2012年的经济增速比6月份预测分别下降0.4和0_3个百分点,降至7.8%和7.5%。【5J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同时表示中国经济将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领头羊。综合2011年世界经济的发展以及未来一个时期的走势来看,欧美深陷债务危机积重难返,难于在短时期内走出经济低迷的困境;而新兴经济体总体债务形势较好,后发优势依然存在,其经济较快增长以及群体性崛起的势头将在今后一个时期得以保持和加强,这无疑将推动国际力量对比进一步朝着相对均衡的方向发展,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更加明显。

二、大国对外战略调整引人注目

2011年,世界各主要大国因应复杂多变的世界经济政治形势,从各自国家经济与战略利益出发,纷纷调整外交政策,给当前以及今后一个时期的国际关系走向带来新的变数。对于当今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美国来说,2011年是其加速全球战略重心东移,高调重返亚太地区的一年。自奥巴马政府上台以来,面对亚太地区经济高速发展,美国经济日益向亚太地区倾斜,特别是面对中国的迅速崛起,战略重心东移己成为美国外交战略调整的重中之重。2011年,美国在结束伊拉克战争,开始从阿富汗撤军的背景下,进一步从政治、经济、军事三个方面谋棋布局,加快了战略重心东移的步伐。在政治外交领域,美国全面加强与日、韩、澳等传统盟友的关系,积极参与区内各种多边机构的活动,公然站在越南、菲律宾等国一边介入南海问题,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历史性地对缅甸进行了所谓“破冰之旅”。12月20日,美国、日本和印度在华盛顿举行首次三边安全会议,尽管会议的重点是海上航道安全、人道主义援助协调以及全球反恐问题,但是,西方媒体认为中国是没有明说的潜台词。在经济层面,2011年美国力推《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力图改变美国在东亚地区合作和一体化进程中无所作为的局面,在经济上排斥与压制中国,确立美国在亚太地区的经济主导权。在军事层面,美国寻求进一步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加紧打造关岛军事基地,与日、韩、澳及东南亚国家频繁举行军事演习,与澳大利亚达成向澳北部达尔文港派驻2500名美军的协议,拟向新加坡、菲律宾派驻近海作战舰,以监控海上“战略十字路口”。

日本《每日新闻》指出:为了维护在亚洲的霸权,美国正悄然构建对华包围圈。【5】对于俄罗斯来说,2011年可谓是为未来俄罗斯发展定位的一年。从俄罗斯国内政治格局的走向看,在9月24目的“统一俄罗斯党”代表大会上,梅德韦杰夫主动提请普京参加2012年总统大选,普京在欣然接受之后提名梅德韦杰夫担任下届政府总理。由于“统一俄罗斯党”在俄罗斯一党独大的地位,梅普组合“车王易位”,普京再次出任俄罗斯总统己无悬念。从俄罗斯外交战略的走向看,1O月4曰,普京发表《欧亚地区新一体化计划——未来诞生于今目》一文,倡议由原来的苏联共和国组成“欧亚联盟”。同时,俄罗斯、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海关同盟开始运转,并计划于2012年启动三国统一经济空间,协调成员国经济和货币政策。普京的最终目标是要通过欧亚联盟使原苏联地区一体化,建立起类似欧盟的超国家实体,使俄罗斯成为与美、欧、亚三大中心平起平坐的独立力量中心。无疑,这一政治目标将在未来普京政府的外交战略中占据重要地位。此外,由梅德韦杰夫和奥巴马联手“重启”美俄关系的蜜月期也事实上宣告终结。2011年下半年,美国分别与波兰、土耳其、罗马尼亚、西班牙等国签署有关部署早期预警雷达或拦截导弹的协议,加快了在欧洲部署反导系统的步伐;俄罗斯杜马大选之后,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公开指责俄罗斯杜马选举“既不自由也不公平”,美国国务院公开表态支持俄非政府组织促进俄罗斯的民主自由。

针对美国的一系列举动,俄罗斯态度强硬,并宣布采取一系列反制措施。随着对美外交一向更为强硬的普京重掌大权,美俄对抗的一面是否会上升令人关注。2011年的欧盟在债务危机、政府更迭、社会动荡、成员国分歧加深的多重危机中艰难前行,以致关于欧元“崩溃”、欧元区解体的传言不胫而走。但另一方面,总体来看,欧盟仍然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欧元在国际外汇储备货币中的比重仍保持在26%左右,与金融危机前期相比变化不大。自危机爆发以来,欧元区国家一直在积极寻求应对之策,在l2月9日结束的欧盟峰会上,欧盟内除英国之外的26个成员国同意缔结具有较强法律约束力的“财政契约”,通过政府间协议的方式加强财政纪律。从欧盟未来的发展走向看,作为欧盟和欧元区发动机的法德两国力保欧元和加强欧洲一体化建设的目标和决心是一致的。德国总理默克尔就多次呼吁,欧盟各国必须结成更强大的政治联盟,通过建立高度一体化的“新欧洲”来解决当前债务危机和经济困局。欧盟众多国家也认可通过加强欧洲一体化建设克服欧债危机这一对策思路。可以预料,未来的一个时期,欧盟国家将以债务危机为重要契机,推动和深化欧洲一体化进程,欧洲一体化将在曲折中继续向前发展。2011年,中国外交机遇与挑战并存。年初,主席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中美就建设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达成重要共识。中俄关系全面、健康、稳定、快速发展。两国在涉及、安全、发展等核心利益问题上相互支持,政治和战略互信不断深化;两国在经济、能源、科技、地方上的务实合作不断扩大,硕果累累;在国际舞台上,两国携手应对国际形势新变化密切协调配合;两国关系处于历史最好时期。中日关系在2011年合作势头良好,各领域合作不断取得进展,在3月11日东日本大地震发生后,中国国家领导人通过多种渠道向日本政府和人民表示诚挚慰问,中国政府向日本提供了无偿援助并派出了地震救援队,这种种善举增进了中曰两国和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感情。

年底,日本首相野田佳彦实现了就任以来的首次访华,两国领导人就深化政治互信、推动务实合作、增进国民感情、妥善处理分歧等议题深入交换意见,为中曰战略互惠关系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处理周边关系上,l0月,中国与东盟就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后续行动指针达成一致。此外,中国政府领导人在2011年深入开展多边外交,维护了中国国家利益,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与此同时,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依然存在着严峻的挑战。美国全球战略重心东移,导致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出现不利于我的新变化;欧美债务危机拖累世界经济复苏步伐放缓,中国经济面临外部需求萎缩的压力;中国的快速崛起,引起周边国家对华心态的微妙变化,力图借用外部大国的力量牵制中国的倾向抬头;中国与越南、菲律宾、日本、韩国等周边国家的海上争端与摩擦曰趋频繁,影响到我周边环境的稳定等等。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妥善应对,不能掉以轻心。国际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地区热点频发,局势多变,非传统安全威胁凸显,是2011年国际安全形势的突出特点。这其中,震撼整个国际社会并给予国际关系重大影响的是话亚北非地区政局的剧烈动荡。以2010年年底突尼斯一名失业大学生自焚引发社会冲突为导火索,大规模的群众抗议和社会动荡在阿拉伯国家迅速蔓延,进而引发多个国家政局剧变。突尼斯总统本阿里出逃国外,被缺席审判入狱6O多年;埃及总统穆巴拉克被迫辞职,身陷囹圄接受审判;也门总统萨利赫签署交权协议,赴美疗伤;最为引人关注的是,利比亚国内空前内乱给西方大国武力干预提供了口实,美英法等北约国家打着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保护平民”的旗号,对利比亚进行了长达7个月的空袭打击,最终导致利比亚反对派上台,成立全国过渡委员会,卡扎菲也于10月20日被捕并随后遭枪击身亡。利比亚战争结束后,叙利亚又成为中东地区政局动荡的焦点,一方面是叙利亚国内冲突加剧,一方面是美国等西方国家加大了对巴沙尔政权施压的力度,并以多种方式支持叙利亚反对派,叙利亚危机存在着外部干涉进一步升级的危险。就在西亚北非政局动荡不断加剧之际,伊朗核问题也急剧升温。

美欧国家加强了对伊朗的制裁,美、英、以色列等国媒体不断传出对伊朗实施军事打击的声音,美军也在准备将新的作战部队调往科威特以应对伊朗。面对美英等国家的施压,伊朗展示出毫不妥协的姿态。l2月初,伊朗军队在伊境内击落了一架美国无人侦察机,进一步加剧了两国紧张关系。随后,美国防长帕内塔表示,不允许伊朗拥有核武器是美国和以色列“不可逾越的红线”,美国为此将“保留一切选项”。而作为对美国威胁的回应,伊朗在霍尔木兹海峡举行了大规模军事演习,以显示其一旦开战将封锁霍尔木兹海峡的决心。伊核问题的解决是战是和已成为2012年国际关系中的一大悬念。与伊核问题一样,朝核问题在2011年也未取得任何进展。特别是12月17日突然辞世,其子成为“朝鲜革命武力的最高领导者”,又给朝鲜政局的稳定与朝核问题的解决带来了新的变数。在阿富汗、伊拉克两个热点地区,6月22曰,奥巴马在白宫发表讲话宣布,年底前将从阿富汗撤离1万名美军士兵,2012年夏季结束前从阿富汗撤军3-3万人。

年底,美国军方按期撤出了1万名驻阿富汗美军士兵。同时,美国从伊拉克撤出了全部驻伊美军,旷日持久的伊拉克战争终于落下帷幕。然而,阿富汗问题远未根本解决,伊拉克教派民族矛盾错综复杂,国家统一局面十分脆弱。就在年底美军完成撤军之际,伊拉克境内又发生多起恐怖袭击事件,预示着这个国家重建之路不会一帆风顺。2011年国际社会面临的非传统安全威胁依然突出。3月11日,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大地震,进而引发海啸影响到太平洋沿岸大部分地区,并造成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1—4号机组发生严重核泄漏事故。在地震、海啸、核泄漏的三重打击之下,日本蒙受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死亡和失踪人数达到2.7万余人。这场大地震再一次凸显了自然灾害对于人类安全的严重威胁。5月2日,美军特种部队在巴基斯坦境内击毙本•拉登。在“9•11”事件发生十周年之际,拉登之死似乎标志着美国“反恐战争”迎来了转折点。但一年来的事实证明,国际恐怖主义活动依然猖獗,并未因拉登之死遭到致命打击,“后拉登”时代的反恐形势依然严峻。全球气候变暖问题依然是非传统安全威胁的突出问题。在12月召开的德班世界气候大会上,与会国通过了“德班一揽子决定”,同意《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在2013年生效。但由于发达国家缺乏政治诚意,“巴厘路线图”谈判仍未完成。环保组织绿色和平说,“德班并未给拯救全球气候带来曙光”。【6J此外,粮食价格上涨与粮食安全问题、由地区动荡引发的确保石油供应的能源安全问题、信息网络安全问题、海洋污染问题等,在2011年进一步凸显。对此,世界各国必须拿出政治诚意,加强国际合作,携手应对来自非传统安全领域的挑战。

上一篇:低碳经济重新选择及定位 下一篇:街道计生整治情况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