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体育教学创新设计的策略探究

时间:2022-10-20 06:11:13

新课程理念下体育教学创新设计的策略探究

摘 要 当前基于新课程理念一系列教学活动中,教学理念被视为:课堂教学的灵魂,而教学设计被视为:课堂教学的生命。因为成功的教学设计是提升和优化教学效果的保障!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体育教学的创新设计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师生的交流,更是学生获得知识以及创造性解决问题和适应将来能力的根本体现。

关键词 新课程理念 体育教学 创新设计 策略研究

体育创新教学的设计应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的教学思想,应视为关注学生主体发展的现在和未来而建立起的合理、科学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程序、以及方法策略体系,其最终的和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创设性的学习能力。

一、基于学生主体制订明确的体育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设置和制订可以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当前主要的活动任务上,有助于学生动员能量;因为当学生有了目标后,他就会在体育活动中更加努力,以便达到目标;目标不仅增加了学生当时的努力程度而且也有助于其延长这种努力,因为有了目标学生练习的单调感就会消失。通过设置目标,学生常会主动采用和发展新的方法,以便早日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作用。

(一)体育教学目标制订的原则

教学目标的制订应该明确、具体,有可操作性。要依据课程标准,结合水平目标、教材的健身及教育价值、学生的实际水平以及教学环境等因素实事求是地制订;教学目标的制订应体现体育学科的特点。抓住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的体育学科的本质特征;要明确教学目标是体育课堂教学的灵魂,是评价课堂教学效果的依据;要明确教学目标可以促进教师间相互交流以及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具有约束作用。

(二)教学目标的表述应包括四个要素

第一,行为主体:即应说明教学对象;第二,行为动词:即应说明通过学习后,学习者应能做什么;第三,行为条件:即应说明上述行为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第四,表现程度:即应说明在上述行为中的情意表现及态度等。在教学中通过掌握以上要素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以下以实际教学中的教学目标进行阐述分析:如,在动作技巧教学中:学生学完鱼跃前滚翻动作后,完成6次鱼跃前滚翻时,至少有2次以上能做出明显的腾空动作;排球:学生完成排球垫球技术学习后,能连续对垫15次以上;田径:学生通过耐久跑的学习和锻炼后,能在十二分钟内至少跑完2000米;跨越式跳高:学生能说出跨越式跳高过竿动作的要领;多数同学在过竿时能做出摆动腿过杆后下压移髋动作,部分同学能完成落地时身体半侧对横杆;发展学生跳跃能力和身体的灵敏、协调能力;愿意与同学合作,能战胜困难,体验成功、感悟乐趣,并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较高的热情。

教师在确定具体教学目标时还要根据学生个体的特点和教学不同阶段而有所侧重进行设计教学,从一次课来说,往往是以某些目标为主,其他目标为辅。但要防止片面孤立的强调其中的一面,而忽略另一面。应体现出健身性和教育性。

二、基于学生不同阶段的教学方法的选择

体育教学方法是体育教学中师生为达成教学目标而选择的教学方式、途径、手段的总称。教学目标是否能完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相应的体育手段的运用和操作,因此,教学手段是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物质保证。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根据教材的性质,课的结构,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身体素质等方面情况进行选择。根据教材的结构把学生掌握教材的过程,分散在每一个步子中,分散了掌握教材的难点,把学习的教材和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按照逻辑系列分成小步,一步一步的呈现给学生。例如:在学习有人扶持手倒立这一动作过程中,教师可设计让学生2~3人结合成“友伴小组”进行合作学习,相互指导,互相评价;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接受能力进行自定目标进行练习,这样做可以使学生的自主性和主体地位得到发展;密切师生、生生之间的关系;学生可以学会锻炼身体的方法,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总之,体育教学方法的运用要强调高效性,高效性能保证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与活动;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要注重因材施教,如果对学生的教法设计不加区别,实行“齐步走”、“一刀切”一个标准,便会出现部分学生“吃不饱”一部分学生“吃不了”,在实施中便会产生不良效果。因此,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有针对性,以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研究学生,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才能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教师起主导作用所运用的教学方法和形式是不一样的,教师要明确在什么情况下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以及如何选择。

(一)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与技术阶段

当学生学习新知识、技术时,需要建立完整、正确的知识与技术动作的概念,这时,教学宜采用讲解和示范的方法,教师的传授显得格外的重要,此时,要充分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学习方式多为接受式。

(二)学生在提高动作质量阶段

当学生学习入门以后,需要建立正确的动力定型,此时,学生要抓住技术动作的重要环节和关键部分反复进行练习。教师的教学方法应该引导,使学生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提高动作质量,促进他们尽快地成长。学生的学习方式应是主动学习、合作学习,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尽快掌握动作,提高质量。

(三)学生在掌握技术后的发展专长阶段

当学生熟练掌握动作技术以后,在大脑中已经形成动力定型,但是他们需要进一步提高技术或发展专长,以便使技术精益求精,此时,要靠教师指导和点拨,有时,突破技术上的一个难点就会产生质的飞跃。这时,学生的学习应该是自主式、探究式的,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使技术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三、总结

综上,只有基于学生主体进行教学目标的创设以及教学方法的选择才能在当前新课程理念下达到体育教学创新设计和对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教学效果。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关系非常密切。在体育教学中缺少任何一方都不能使体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主导作用,正确体现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因为体育教学永远是教与学的统一活动。要始终围绕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体育教学中学生是在教师的教授和指导下成为学习体育的主体和体育发展的主体,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必须是将教师的教学意图变成学生自己的意图,并且必须使学生主动和积极地自己行动起来。

参考文献:

[1]黄超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学校体育教学[J].当代教育论坛,2010(24):119-121.

[2]曹贵昊.学校体育教学对学生体质发展的价值取向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7(5):151-152.

上一篇:浅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知识性和趣味性... 下一篇:行动研究与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