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螺”归海:皇家血统的一脉传承

时间:2022-10-20 05:52:06

“海螺”归海:皇家血统的一脉传承

2009年10月,在上海观赏石协会举办的“迎世博”观赏石精品邀请展上,一方题名为“渔文之星”的沙漠漆一经亮相海上,便惊艳四方,成为石界传颂的绝世珍品——“海螺”。展中藏家点评:似章似螺,似蚌似鱼。皮壳金黄透红,点点莹黄,似珍珠点缀,活色生香,静中寓动,妙趣横生。

“海螺”原主为香港赏石协会会长刘耀辉。十多年前,刘耀辉以岭南人独特的文化眼力和胆识,曾收藏了一批沙漠漆珍品,其中“海螺”则被称之为具有皇家血统的孤品、绝品,视为掌上明珠。在刘先生收藏前,该石原主则为岭南观赏石协会会长、原《足球报》主编严峻君。“海螺”易主时,其主编了《意大利90——进军罗马》。

2010年5月,时任香港盆景雅石协会名誉会长的刘耀辉曾向《羊城晚报》记者透露他的收藏经——只要找到经典元素和大众审美的结合点,这款奇石的身价就能攀上高阶。同年9月,世人再睹“海螺”风采,这时它已被收录于《中国赏石名家》丛书的某名家精品藏石中,题名“金蟾”,无座而置,别有生趣。

2013年3月23日,备受石界瞩目的名石“海螺”易主海上。海螺新主邓思德尚未踏出机坪,即收到刘耀辉先生发来的祝贺:“老大,恭喜你得到一方绝世名石,沙漠漆‘海螺’。由衷地祝贺,饱含了刘耀辉对“海螺”难以割舍的深情眷恋,及对“海螺”易主的深深祝福。

“在圈内,绝世珍品的交易不是价格高低、卖与不卖的问题,而是舍不舍得愿不愿意的事情”。刘邓虽相交两年之多,由石道入门却让二人成为商旅知音、莫逆之交,沪粤相隔1600公里,邓思德却成为“耀辉园”的常客。邓先生敬崇刘先生深厚的古盆研究和奇石审美造诣,先后收藏了刘耀辉不少的精品奇石与古盆。刘仅藏的三方珍品古盆,邓得爱两方:一方为清初白泥袋式腰圆盆,一方为清早期乌泥长方云脚漂口盆。之后,邓又将“耀辉园”的三方重达30吨的黄蜡石移师上海。

对于珍品“海螺”,邓思德先生倾慕已久。刘深感邓对“海螺”的痴迷与执着,遂甘心割爱于邓,“海螺”所归,是“一方之缘,一方之愿”。

“海螺”易主,坊间传闻且热议的是名石的成交价。三年前,刘邓尚未结识,包括产地的各地藏家和南方的企业家曾无数次光顾“海螺”,皆无果而返。名石之归,当有商缘、人缘、机缘、地缘、文缘之五缘,缺一不可。或许冥冥中已注定“海螺”与邓先生之缘,当刘耀辉先生答应要将“海螺”割爱于邓时,二人对此石都难以定价,“海螺”的价值似已不能用数字来衡量,双方踟蹰未决时,邓生妙计:以“童子尿尿”和“海螺”两方沙漠漆为注,邓思德准备现金无数,而刘耀辉则准备一副扁担两头装,但凡刘能挑起扁担步百米而不落地,即如数成交,落地一次则减价百分之十。刘耀辉被邓思德的睿智与豪气折服,双方欣然按“赌”成交。但顾念好友爱石情深,邓不忍独占两方珍品,于是二人协定,两方名石,任由刘割爱一方。最终“童子尿尿”留南海,海螺归东海。

“相伴十多年的‘海螺’离家,如同女儿出嫁,那几天心里空空的,不舒服。”但正如刘耀辉对邓思德发自内心的评价所说:“邓老大话糙理不糙,刀子嘴豆腐心,为人爽快,仗义助人,做生意的时间观念很强,也很讲诚信,有上海人的聪敏精明,我在他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名石易主上海邓思德先生,是石缘,也是人缘之所归,刘耀辉先生虽有不舍,但更感欣慰与祝福。

“渔文之星”与“金蟾”的解读丰富了此石的文化内涵,但先主与后主的“刘邓”则独钟于“海螺”:十多年背依五岭,面向南海,“门前潮汐家家海”,滨海性地缘与人文环境的岭南文化让“海螺”实至名归,戈壁荒漠正是在亿万年前由茫茫大海演变而来,“海螺”见证了这一沧海桑田的变化,始于海洋,终于海上,是天公造化之美,也是命中注定之奇缘。

石主拟名家题书则是“踏海寻古”:

石鼎斗茶浮乳白,海螺行酒滟波红。

宴堂未尽嘉宾兴,移下秋光月色中。

真医曾活水中龙,三卷奇书玉笈中。

酒熟定应登杰阁,与龙对酌海螺红。

“童子尿”南海,螺归东海,“皇家血统”的一脉相承,成为2013中国石界一道自然与人文的组合风景。

收藏:邓思德

电话:13901802845

题名:【海螺】

石种:带沙漠漆的玛瑙

尺寸:28×18×18cm

这方“海螺”,色泽呈虎皮色,釉层肥厚,肌理饱满,形象生动,比例到位,尺寸适宜。海螺是一个比较大的族群,全世界有超过六万个品种。这方“海螺”无论形和色看起来更像是法螺,呈纺锤形,壳质坚实,表面具雕刻或结节突起。“沙漠漆”中,极少见到像这样象形到位的。

海螺,古称贝、蠡。属海洋腹足类软体动物。最大可达18厘米,平均大小7至10厘米。海螺自古为佛事活动使用的乐器之一,又称梵贝、玉螺、玉蠡等。源于印度、东南亚诸国,随佛教传入我国,在藏传佛教寺院中一度是以法螺为主要吹奏乐器的。在象征佛教威力的八种物象“八吉祥”(又称佛教八宝)中,螺即为象征佛法所传之法音。民间还有一种浪漫的说法,用海螺能够谛听大海的声音。可见,海螺自古以来就是一种带有乐器功能的物件。这方“沙漠漆”“海螺”,或许会给藏家带来更多的福音。

内蒙戈壁石虽然是近些年来流行的主打石种,其实它也有着丰厚的人文积淀。最近笔者检得《康熙几暇格物编》,其中收录的都是康熙的“御制文”。有一篇《瀚海石子》称:“瀚海沙中生玛瑙石子,五色灿然,质清而润,或如榴房乍裂,红粒鲜明;或如荔壳半开,白肤精洁。如螺、如蛤、如蝶、如蝉,胎厣分显,眉目毕举。”并称他在亲征内蒙额鲁特部族时,在戈壁滩捡到过数百枚奇石,“赋形肖像,奇奇怪怪,莫可敷陈。造化生物之巧,一至此乎!”可见,类似“海螺”的内蒙戈壁“沙漠漆”说不定在清宫内就有供奉呢。

上一篇:文化的陪嫁丫鬟 下一篇:浅谈奇石度量衡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