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政治教学的现状及改进方法

时间:2022-10-20 05:39:58

关于初中政治教学的现状及改进方法

摘 要:如何改变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和创造性,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显得特别迫切。本文就初中政治教学现状及改进意见,谈谈自己的认识。

关键词:教学现状 改进意见 政治教学

一、政治教学现状

1、观念转变不够

传统的政治课堂教学有三大缺陷:一是灌输。重视"知识世界",片面强调书本知识的重要性,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忽视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学习意愿;二是封闭。忽视"社会世界",政治教学目的是为了适应考试的需要,把学生的思想和思维禁锢在课堂中,忽视政治教学广阔的社会基础;三是脱离。漠视"心灵世界",课堂教学脱离学生的思想和生活,脱离社会实践,教师包办代替,学生无真正意义的生活和情感体验,最终导致学生越学越没有灵气和活力,课堂教学没有现实感,学生不能真正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2、教学方式单一

形式为内容服务。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如果一味地采取同一种教学方式,不仅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会使教学目标难以很好地实现。有的老师在教学时无论是什么内容都是一味地让学生看书,然后去说,这样就会使学生的思维受到抑制,发挥不出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积极性。

3、轻视学生能力

部分教师忽视教学过程本身的含义,平时缺少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遇到问题时总想包办代替。还有些教师在做课后复习题时,不是引导学生思考,而是把答案直接呈现给学生。这样不但会使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断降低,还会使学生养成上课不注意听讲、不积极思考的不良习惯。

4、学生兴趣不足

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学生在学习负担较大的情况下,对政治学习逐渐失去兴趣。此外,部分教师对本学科的教学存在很多问题,如:①教师教学时缺乏饱满的情绪,并将这种情绪传染给学生;②还有些教师讲解时缺乏灵活性、主动性,因而导致学生产生不信任感;③教师对学生放手不够,学生缺乏自主、能动的活动空间;④教师的教学缺乏艺术性。

5、教学效果不佳

原因是多方面的:①学校、家长、学生对本学科重视不够;②政治学科还具有一定的理性,教学如果忽视了教学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没有讲清其中的道理,学生自然学不好政治;③在新课改思想指导下,题型的变化较大,考核时不仅注视知识,而且关注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习惯于死记硬背的学生自然不会取得更好的成绩;④政治知识还比较零散,学生复习时不够全面;⑤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做不到精讲多练,对知识的巩固时间不够。

二、改进意见

1、加强学习,转变观念

我们应该认真学习现代的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新课改思想和新的教学理念,教育学生树立健全的政治观念,并养成良好的政治行为习惯,真正体现出中学政治学科在培养21世纪合格公民伟大事业中的价值,并将学习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不要将学习停留在表面和口头上,而要深刻理解其内涵与精神实质,且不可生搬硬套。通过学习,我们的思想将统一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同时逐步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学生观,使自己的教学行为与新课改思想和新的教学观念保持一致。

2、改变教学及学习方式

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师讲生授的局面必须改变。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而应成为学习的激发者、引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教学中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有更多地参与教学的时间,使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得以更充分的发挥,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主动地参与,同时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3、提高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地学习

超越政治课堂教学的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内引,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进课堂,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参与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观察社会,分析时事;二是外联,让学生把学得的成果延伸到生活中去,让学生迈出校门、走上社会,开展社会调查,请社会名流讲课,使学生亲身体验生活;三是通过与现实生活的对比,鼓励学生收听新闻联播,浏览报刊杂志,组织时事沙龙,使学生感到政治学科的实用价值,深化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政治敏感性,做到政治学科知识和思想教育功能的有机结合。

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特别是通过故事引趣、设疑引趣、诗歌引趣等,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人人积极参与、乐于学习、明理导行的目的。

4、以饱满的热情和责任心对待自己的工作

部分教师因对政治学科缺少热情,对教学缺少热情,对学生缺少爱心,所以在上课时没有一个饱满的热情和强烈的责任心,同样在传授知识时,情感目标、能力培养目标也难以实现。这些教师一定要摆正心态,树立起强烈的责任心,明确政治教学所肩负的神圣使命,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教学才能走向成功。

上一篇:让数学课“动”起来 下一篇:浅谈幼儿创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