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村土地整治规划

时间:2022-10-20 05:09:11

浅析农村土地整治规划

摘要:本文通过对土地整治规划的含义理解,从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基本概念、原则、存在的问题及保障措施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总结,在规划设计及实施方面总结了经验,并且分析介绍了土地整治规划在经济、社会、环境三个方面的影响。

关键词:土地;新农村建设;土地整治

一、我国土地整治规划概述

(一)概述

⑴土地整治的含义。土地整治是指对低效利用、不合理利用、未利用以及生产建设破坏、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进行整治,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活动,关键在于两个字“利用”。综上可简化的分为三类,即没有利用的土地、正在利用的土地和毁坏弃而不用的土地。

⑵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含义。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是指以土地开发整理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为平台,在一定区域内,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专项规划确定的目标和用途,有效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共同投入项目区集中使用,并通过采取行政、经济、法律和工程技术措施,对田、水、路、林、村、房进行综合整治,以有效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及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程度,为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搭建平台。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涉及土地开发、土地整理、土地复垦、建设用地置换、基本农田建设等内容,整合有效资源和资金投入,充分体现了综合性和系统性,避免了建设的重复、无序和资金的浪费。通过对这些符合条件的区域进行统筹规划,实现综合整治的目标。

(二)土地整治规划原则

第一,政府主导。国际成功经验表明,在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中,政府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涉及面广、涉及部门利益多,必须由政府引导,相关部门积极执行。

第二,规划引导。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必须坚持规划先行。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县域总体规划和村镇规划、林业规划、水利规划、生态规划、电力规划等,科学编制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整体开发、综合配套建设。在强有力的规划执行和保障体系下,各种类型的整治工作只是规划的具体执行过程,实际操作中则可以灵活多变,由政府和市场两者结合起来完成。

第三,尊重民意。以切实维护农民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始终把维护农民权益放在首位,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坚持群众自愿、因地制宜、量力而行、依法推动。

第四、权益保障。权益的保障,不仅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和合作意愿,也减少了政府推进规划实施的成本和减少自身公共财政的压力。

第五,节约用地。通过整治,确保耕地、基本农田和标准农田总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农村建设用地规模不增加。完善农村宅基地管理机制和退出、流转机制,加大宅基地整理力度,切实解决农民建房难、建房乱问题,努力提高农村土地节约利用水平。

二、农村土地整治规划现状及建议

(一)问题

目前,由于传统思想的影响及经济条件的制约,我国农村居民点普遍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人均占地面积严重超标,查处难度大;农村居民用地具有分散性,在建筑方面具有零乱性,规划执行缺乏严肃性,并且容积率,土地利用率低;宅基地使用制度不够完善,缺乏对农村住宅建设的管理,土地的粗放利用严重的存在于农村居民点中,建设外延粗放扩张,普遍存在“空心村”的现象;污水多,畜粪遍地,落后的基础设施,居住生活环境差。

在这其中,我国耕地也面临一些问题:

一是由于我国人多地少、耕地资源稀缺的特殊国情,土地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尽管我们采取了严格的土地利用规划、计划等一系列管控措施,从严从紧控制耕地转为建设用地的总量和速度,总的看土地供应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但一些省份还存在超出计划用地的问题,有些地方违规违法用地依然屡禁不止。

二是土地利用方式总体还比较粗放,许多城镇和农村建设用地仍习惯于粗放外延式扩张发展,一些建设项目土地利用效率不高,土地浪费闲置较为普遍。

三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还将不可避免地占用一部分耕地;生态退耕、灾害损毁等因素也会造成耕地减少。尤其是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发生比较频繁,灾害损毁耕地较多。

四是随着人口不断增加,对耕地的压力会更大。与此同时,全国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补充耕地的潜力却十分有限。

以上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耕地总量和人均耕地减少不可避免,但问题的关键是看减少耕地是不是可控。只要可控,我们还是能做到既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对耕地的需求,又能够实现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要实现减少耕地可控,必须坚决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始终坚持保护耕地基本国策,落实最严格的耕 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坚持保护18亿亩耕地红线不动摇。

(二)关于农村土地整治规划的建议

⑴认真落实各项制度。根据国土资源部《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治项目实施管理暂行办法》(国土资发〔2003〕122号)要求,严格按照项目法人责任制、工程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制及公告制“五项制度”的具体要求,在项目实施前做好充分细致的准备工作。为规范项目实施管理,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在“五项制度”的基础上组织工程技术人员编制好土地整治项目实施管理的相关制度,主要有质量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设计变更制度、工程验收办法、财务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运行管理制度、甲方代表工作制度、廉政建设制度、工程奖罚制度等。这些制度的制定实施,对土地整治项目实施管理工作起到了保障作用。

⑵规范设计工作。目前规划设计工作的规范性不够,设计单位的设计工程中很多具体项目的标准与土地整治工作的要求有差距,如沟渠、道路铺砂标准、砂浆等问题,没有统一具体规范,这需项目承担单位应在测量单位、设计单位进入项目区之前,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提出具体要求,以使项目规划设计更符合实际实施要求。

⑶加强技术力量。加强技术力量主要应抓好三个环节:一是要从土地整治前期工作入手,在测量单位、设计单位进入拟定项目区时,选派当地工程技术人员参与测量、设计工作,向测量单位、设计单位说明当地具体情况及技术要求;二是在项目招标时,设置相关条件,保证有实力、懂专业的企业参加竞标;三是健全完善各项制度,严格管理,同时要保证懂专业的技术人员参与管理。

⑷进一步加强后期管护工作。为确保竣工项目长期、稳定、有效发挥效益,巩固土地开发整治成果,在土地开发整治项目竣工验收合格后,整治中心要会同项目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按照经批准的土地权属调整方案,公平、合理地分配土地权益,确定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和其他权利,将土地和有关设施移交给村民委员会或村民小组,同时整理中心要进一步加强管理,不断完善项目基础设施后期管理机制,明确管护职责。项目所在地乡镇政府与所在地的村集体、村集体与村民小组或承包人逐层签订承包合同,落实好种植措施,做到“谁使用,谁管理,谁受益”,形成专业管护与群众管护相结合、整体推进的良好局面,真正做到“整治一片、保护一片、显效一片”,土地开发整治成果由农民共享,有力促进农民增收,改善项目区生态环境

三、农村土地整治规划的影响

(一)对农业的影响

为了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加速农业农村发展,规划对农业用地加强了保护和扶持。基本农田保护与耕地补充实施良好,开展土地开发整理,集约利用农业用地,提高用地产出率。一些地方对农业用地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将未划入基本农田的部分耕地转变为经济效益较高的经济林地、园地、畜禽饲养地或养殖水塘。因此,有效地促进农业经济快速发展。从土地整治规划实施以来,土地利用率保持稳定的增长,近两年增长幅度较大。

(二)对社会的影响

土地整治规划在编制和实施的过程中,尽可能确保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用地需求,一些城市专门对道路交通、电力、通信、给水、燃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进行专项规划,促进了基础设施的优化配置与合理布局。

(三)对环境的影响

土地整治规划定了以下自然与人文景观保护区。例如:在保护区中退耕还林、发展水源保护林、保护水库水质,并预留一定数量土地营建城市防护绿地。此外,可以在城市范围内实施了绿色长廊工程、农田林网工程以及沼气池工程等,使得农村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上一篇:论析公路养护管理中存在问题及措施 下一篇:桥梁施工安全管理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