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军校学员思想道德修养教学的思考

时间:2022-10-20 04:54:03

关于加强军校学员思想道德修养教学的思考

军校担负着为军队和国家培养合格人才的任务,军队院校的稳定不仅关系到军队自身的建设与发展,还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发展与稳定大局。而当今军校学员大多对政治冷淡,对社会热点现象关注不够,这就需要军校教员贯彻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用一种全新的教育方式去唤醒学员的学习热情,从而培养出真正合格的人才

以人为本和谐新型人才

军校担负着为军队和国家培养合格人才的任务,军队院校的稳定不仅关系到军队自身的建设与发展,还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发展与稳定大局。当今军校学员大部分是90后,大多对政治冷淡,对社会热点现象关注不够,这与学员作为社会主义建设主体特别是军队建设主体的地位不符。这就需要军校教员用一种全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即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去唤醒学员的政治热情,使其真正成为德才兼备真正的部队建设者。那么如何在思想道德修养教学中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呢,这就需要教员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传统教学以教员在课堂讲授为主,传递学生已有知识,并以限定时间的纸笔测试来进行教学评价。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进一步深入,学员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教员依然采取传统的传递教学法,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员要转变教学观念。例如教员可以在教学中开展创造型教学,不仅传授给学生知识,更要教给学生方法。在教学方式上实现教与学的互动,着力于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教员要成为学员的引路人,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的是学生的体验,强调的是和学生的共鸣,引导学生的同步思维,使学生不断产生问题。从而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努力发挥学员的内在潜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为了一切学生。例如在讲正确处理交往、友谊与爱情一章时,我采取开放式教学方式,以大学生在上学期间该不该谈恋爱为题,让学生分别持正反两方面观点,展开辨论,教员给予指导,向学生开放教师的备课资料,提供相关的信息,在课堂上由学生组织教学,课后教师针对这节课采取多样化的教学评价机制,设立多种奖项如最佳辩手奖、最佳表现奖,创新观点奖等。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是否学会这节课,而且还要关注学生在准备这节课时表现出的兴趣、投入程度、合作态度、探索精神等。教师要尽可能创设一种“发现闪光点”、“鼓励自信心”的激励性评价机制,使每个学生都能通过一定的途径展现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

二、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和谐融洽的新型师生关系有利于教师教育效果的体现,又有利于学生学习潜能的发挥,素质的提高,最大可能的实现自我价值,因此,在教学中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做到师生之间平等、民主地进行对话,让学生在愉悦、积极的心态中接受知识。随着信息来源渠道的扩大,学生在有些方面的知识比教师还多,如处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中,能极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踊跃发言,提供了教师也不知道的知识,师生的友好互动交流有效促进了教师自身的发展,显而易见,教可以促进学,学可以促进教,因此,教师应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使教员和学员在教学过程中都能有所促进。

三、提高教员自身素质

为了把军校学员真正培养为德才兼备的部队建设者,军校教员就要全面提高自身素养。首先就要提高专业素养,作为军校教员,不仅要精通专业知识,要善于从日常生活和报刊、电视、网络等收集积累教学资料,获得广博知识,为教学服务。教师必须终身学习,通过不同渠道获得专业知识,才能使学生真正受益。教学是一个双向互动过程,教员只有掌握丰富的学科知识,在课堂上不仅传授给学生不懂的,更要传授给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只有教员在课堂上传输给学生信息时观点明确、内容丰富、重点突出,是学生关心的、感兴趣的话题,学生才能积极主动接受你传递的信息,教学才能真正起到效果。此外,军校教员还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人文素养。教员还担负着育人的责任,不仅要在专业上成为学员的师长,更要在品德上成为学员楷模,成为学员最尊敬的人。因为军校学员在思想道德修养上的要求比地方大学生更高,这就要求军校教员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在个人修养上却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就会对学生造成坏的影响。相反,教员非常重视提高自己的道德人文素养,这也会影响和感染学员,也才能培养出适应军队需要的合格人才。

四、树立尊重学员的意识

教员要充分尊重学生,首先要使学生拥有自信,这样学生学习起来才会有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员教学中适当采取一些激励性语言能极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潜能。其次充分认识到学员的个体和个性差异,给学生尊重。这样学员才会有活跃的思维和创新的火花。学员除了具有求知欲望以外,还有高度的社会需求,青年学员虽然在教育活动中是被教育者,但他们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其人格尊严是不可轻视的,他们与教育者具有平等的人格。建立平等的人格关系,是以学员为本思想的根本要求,也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彼此相互信任的前提,在追求个性化的当代青年学员中,个人的尊严越来越得到强化,叛逆思想越来越突出,如果教员以家长的姿态来教训学员只会起到事倍功半甚至相反的作用,只有尊重青年学员的人格价值,正确引导其个性发展向社会共性需求的过渡,才能使其具备社会所需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

五、落实学员主体地位

加强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他们明确自己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只有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学员明确自己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才敢说,敢问,思维活跃,才能勇于创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和扩展的空间,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人翁精神,放心大胆地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不断领悟,不断探究,不断创造,学生才会不断提高和发展。教学时教师对学生以诚相待,不管学生发言好坏、对错都在聆听,给予尊重,让学生有一个宽松的氛围,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人,逐步实现要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就会对教育风容有更为深刻的理解,教育才能真正起到作用。

上一篇:积极心理学理念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启示 下一篇:论高校“三位一体”的国防教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