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第六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的浅析

时间:2022-10-20 04:49:25

关于第六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的浅析

摘要:第六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7~18岁学生组身体素质指标有所改善,止步下滑趋势,但仍在较低水平徘徊。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和访问面谈法从积极和消极方面分析其原因,建议:提高中招体育考试分值;完善中招体育考试制度,研究体质弱势学生群体的考试办法;中招体育考试内容应体现固定性和随机性相结合的原则,避免应试体育的出现;实行学校领导问责制,加强学校体育工作。

关键词:学生 体质健康调研结果 体育加试 探讨

2011年9月2号,备受关注的第六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公布,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喜忧参半,客观反映了近5年来我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的现状和发展变化规律,体现了学校体育课改革的成效和不足。学生体质与健康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公共问题。因此,及时分析和探讨其产生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对阻止体质健康下滑趋势,改善学校体育工作,加速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特别重要的战略意义。

1 第六次全国7~18岁学生组体质与健康状况调研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7-18岁年龄组学生体质与健康状况总体有所改善,身高、体重和胸围等生长发育指标继续呈现增长趋势。肺活量、爆发力、柔韧性、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指标止步下滑趋势,有了不同程度提高,但体质状况不容乐观,仍在较低水平徘徊;营养状况得到改善,乡村小学生蛔虫感染率降低。

2 从积极因素方面对上述结果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

2.1 国家相关法规政策对学校体育产生巨大的指导和约束作用

国家政策的导向作用是巨大的,相关政策的出台与实施一定要科学制订、正确认识、适时调整、准确把握、严格执行。从2005年到2010年,中央对青少年学生体质与健康的高度重视,例如:2006年全国学校体育工作大会召开、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意见》、2007年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这都将有效地促进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有效推进,激发青少年学生积极投身到体育锻炼之中。

2.2中考体育加试制度改革产生的直接作用

发挥考试的杠杆作用,中考体育考试制度是实现教学目标,科学的教育过程的关键,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决定体育的教学过程。中考体育改革和推进,对促进学生平时参加体育活动积极性、认真的态度对待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和课间操都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学生的在适宜运动强度下增强了体质。现阶段中考体育加试制度的存在是必要的,是切实可行的,受到社会、学生、家长、教育工作者的认可,对中学体育教学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都起到推动作用。

2.3 学校、教师、学生对体育课态度的转变。

在中考体育加试的推动下,体育工作受到学校领导重视,增加学校体育经费的投入以完善体育器材、场地设施,加大体育工作管理的力度。引进高素质、高能力的体育教育者,这些保证了学生拥有良好的体育活动环境、正常的体育活动时间和科学的运动指导。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上升,工作积极性提高。学生端正了体育锻炼的态度,体育课成为学生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提高了学生身体锻炼的兴趣,初步遏制了身体素质持续下滑的趋势,并使学生养成了坚持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3 从消极因素方面对上述结果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

3.1 中考体育科目分数占总分值比例太低

全国各个地市中招体育科目分值各不相同,占总分比例较低,对考生和家长“刺激”不足,仅个别地市通过体育加试改革提高分值,例如:2008 年广州市中考体育加试改革,体育加试分数占中考总分比例大幅上升(由30分上升到60分),考试内容以全面增强学生身体的综合素质为向导,继续重视田径等耐力素质项目;同年,郑州市也进行了中考体育加试改革,体育考试分数由2007年的30分上升为50分。

3.2 唯考试内容论,出现应试体育

学生从事体育锻炼的项目较单一,大多数只选择与体育考试相关项目进行锻炼,更有甚者在临考前几周进行突击训练,短时间提高考试成绩,考试结束,日常体育锻炼也就终止,这反映出中招体育加试的一个弊端,不利于学生体育锻炼兴趣的开发。选择考前突击训练,而不选择将体育锻炼作为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中招体育加试改革面临的一个难题。

3.3 体质弱势学生群体考试办法与安排仍是难点

针对这一类群学生体育加试的安排,不少学者和专家做了大量的研究,在如何保证人文关怀、兼顾公平的前提下,给出一份科学合理的体育成绩,也成为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这涉及到学生教育权利和教育公平问题,同时也是一个难点。

4 结论与建议

针对以上对第六次全国7~18岁学生组体质与健康状况调研结果的成因分析,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继续坚持把中考体育分数纳入到升学总分,提高体育加试总分在中考各科总分中所占的比例;改进和完善中考体育考试制度和考核方法,增强考试的公平性、科学性和严肃性;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体质弱势学生群体考试,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方法;建议各级学校分班教学,形成体育教学目标层次多样化;实行学校问责制,突出学校体育工作的战略地位;转变学校领导的教育观念,切实保证对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视和投入。

参考文献:

[1]国家体育总局.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群体司[2011]).www.sport.省略/2011-09-02.

[2]刘成,李秀华.体质弱势群体体育教程[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12.

[3]郭毅平.提高初中毕业生中考体育加试成绩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6):819-821.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公告(教体艺[2006]3号)[Z],2006.

[5]杨波,庄丽坤.辽宁省部分城市初中升学体育加试对体育课影响的调查分析[J].辽宁体育科技,2004,26(6):89-90.

上一篇:讨论式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的适用 下一篇:中职单片机课程教学的浅析与改革